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社区型中小学开放空间的复合性设计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4 03:17
  中国目前教育变革愈发深入,中小学教学环境迫切需要转变。为激发出更适合未来中国发展需要的学校运作理念、教学模式和校园设计主题,中国21世纪的现代中小学校园应重新审视学校与社区的发展关系并加以试验性的实践。社区型中小学正是全球继开放校园后延伸发展的内涵更深远、意义更广泛的最新校园发展模式。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社区型中小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分析国内发展的滞后现状,明确国内社区型中小学的发展意义,并在剖析了国内校园复合发展的驱动因素后,基于学生、学校、社区三个角度阐述了复合性设计在社区型中小学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竖向整理社区型中小学开放空间层次,建立了复合性校园设计的逻辑框架。在此框架基础上,为拓宽国内社区型中小学设计思路,本文借鉴全球案例的实践经验,深入研究并分类归纳全球社区型中小学不同层次开放空间的复合性设计策略。进而立足中国,提出中国特色背景下的社区型中小学实践难点,横向归纳学校设计参与者的角色担当,以及适应不同使用阶段、不同区位的社区型中小学校的复合性设计方向。通过对复合性设计策略的研究,有助于为校园发展的相关参与者提供新的实践思路,从而充分挖掘我国社区型中小学的无限价值与潜在能量。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社区型中小学开放空间的复合性设计策略研究


图1.1国内社区型学校发展的社会背景??

渗透关系,社区


使设施不仅为教育服务,也可以为社区的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需求服务,以提升社区??活力,为学校重塑了更有凝聚力的社区环境。其实践既有利于封闭社区向开放社区的过渡,??又对两类社区都具有渗透性与共融性。(图1.2)??,一—A??/??\?社区??/?一?\??丨?:.一\????学校??\?、广'?'??\?\?^?\—:j??教室??图1.2学校与社区渗透关系示意??(图片来源:作者自绘)??综上所述,在教育新趋势的大背景下,不断涌现的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价??值取向、技术水平、政策指导影响着中小学校的学习行为、教学空间形式、运作理念等方??方面面。为培养更全面的孩子,这导致中小学校需要承载日益丰富多元的教育需求。同时,??人口密集城市的中小学校园还面临着城市土地资源有限、老旧城区校园改造不易、适度开??放后校园安全存在隐患、随社区开放校园服务性功能待拓展等社会挑战。??然而,挑战往往伴随机遇。21世纪的现代中小学校园,尤其是社区型中小学,在社会??发展中扮演了新的角色。对于学生,中小学校园是基础教育的服务者、全面发展的引导者;??对于社区公众,中小学校园是终身学习的倡导者、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对于地区,中小学??3??

社区学校,检索文献,知网


社区学校设计与案例的仅9篇,4篇介绍了国外社区学校案例,2篇举例了国内的社区学??校实践。只有3篇分别就社区学校的选址、校前空间、面向社区的开放空间进行了分析,??时间跨度为2007年至2015年。(图1.3)即使关于开放学校设计的文献也仅17篇。可见??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停留于社会学范畴的学校与社区关系研究,以及教育学范畴的社区??课堂重要性的研究。例如,1967年张乃藩译《学校与社区之关系》一书说明了学校对公共??教育的支持和社区对学校教育计划的作用。丨995年中华民国社区教育学会主编的《学校社??区化》汇总了时任台湾教研机构内人员对学校社区化的教育学看法,涉及教育改革、特殊??教育、学校与社区结合模式以及国外案例。2003年刘淑兰编写的《学校与社区的互动》一??书阐述了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行动策略。2003年周海涛主译、美国唐?倍根(Don?Bagin)、唐??纳德.R.格莱叶(DonaldR.Gallagher)编著的《学校与社区关系》一书在学校的管理制度、??学科教学、学校财务管理等方面为学校领导人、学生、家长、教师与社区重要人士提供建??立良好关系的技巧。2007年金德琅编写的《终身教育体系中杜区学校实体化建设的研究》??一书主要研究对象是社区教育工作站,并非中小学。2008年秦钠编写的博士论文《中日都??市社区教育比较研究一一以上海静安寺街道社区学校和大阪大开市民终身学习室为例》对??中日社区学校的组织运作形式、教学活动特点以及产生的社会成效等问题进行了实证考察??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的思考[J]. 刘超.  建材与装饰. 2018(01)
[2]日本社区学校的形成、特征与问题[J]. 李昱辉.  外国教育研究. 2017(11)
[3]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湖南师大附中高新实验中学“社区教育”纪实[J]. 刘秋泉,陈文静,吴秀娟.  湖南教育(A版). 2017(11)
[4]日本社区学校的肇始与嬗变[J]. 姚舜,赵俊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5]新名校集团化:市域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杭州实践”[J]. 俞晓东,阮青青.  人民教育. 2017(11)
[6]“集约化模式”在中小学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 黄斐汐.  南方建筑. 2017(02)
[7]陶行知“社会即学校”对“社区学校共建”的启示[J]. 夏婧.  基础教育研究. 2017(07)
[8]开放——日本小学校设计的新理念[J]. 谢殷睿,许懋彦.  城市建筑. 2017(07)
[9]教室空间与环境建设的教育理念与技术思维——中英学校教室及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空间比较研究[J]. 后有为.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7(04)
[10]学区房价格及其形成机制研究[J]. 董藩,董文婷.  社会科学战线. 2017(01)

博士论文
[1]当代博物馆的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D]. 何小欣.华南理工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的房价研究[D]. 杨舒文.浙江大学 2017
[2]美国社区参与公立中小学教育管理研究[D]. 苏泽超.沈阳师范大学 2017
[3]日本社区学校“三位一体”共育模式研究[D]. 徐涵.上海师范大学 2017
[4]教育资源差异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D]. 赵艳.浙江大学 2016
[5]人文环境对普米族木楞房布局及形制演变的影响[D]. 田雪.北京理工大学 2015
[6]天津中心城市社区发展与中小学空间布局研究[D]. 董飞飞.天津师范大学 2014
[7]我国中小学学校与社区的互动研究[D]. 卢松波.山东师范大学 2011
[8]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关系研究[D]. 符登霞.湖南大学 2009
[9]行为空间互动下的小学校园设计[D]. 李淑娟.天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969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0969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4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