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量化分析和人性化原则的高校广场空间感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8 08:04
高校广场扮演着校园“起居室”的角色,与在校师生的日常活动有密切联系,对校园生活品质的具有重要的影响。高校广场的人性化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广场的品质。本文主要目的是通过广场空间感知和人性化设计相关研究,从而创造更高品质的校园空间。本文选定若干华中地区的新老高校不同类型广场,首先通过SD(语义差异法)问卷调查、现场调查并结合《人性场所》总结的人性化原则,得到广场的心理感知评价,包括广场的综合感受,视觉感知和行为感知以及人性化感知评价等级;其次通过空间句法、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量化分析方法探索影响心理感知评价的客体指标及其影响范围,如广场的面积、高差、空间封闭值、绿化率等的临界值,使得SD空间后续有科学的研究基础,对校园空间品质的提升具有一定设计指导意义;最后综合现场行为观察的定性结论和量化分析的定量结论,在选址、规模、形态、内容构成和特色营造方面提出改善高校广场空间品质的建议。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既往研究
1.4.1 相似研究对象的既往研究
1.4.2 相似研究侧重点的既往研究
1.4.3 相似研究方法的既往研究
1.4.4 既往研究的评述和展望
1.5 研究对象及相关术语解释
1.5.1 广场
1.5.2 高校广场
1.5.3 人性化原则
1.5.4 SD语义差异法
1.6 论文结构和研究创新点
2 案例实地调查与分析
2.1 案例选择
2.1.1 高校广场的类型
2.1.2 调研案例选择
2.2 基于城市意象的广场要素分析
2.2.1 边界
2.2.2 区域
2.2.3 标志物
2.2.4 构成要素
2.3 现场行为观察分析
2.3.1 安大新区
2.3.2 合工大新区
2.3.3 武汉大学
3 高校广场空间感知评价
3.1 初步评价广场印象
3.1.1 基于人性化原则的形容词对选择
3.1.2 SD(语义差异法)问卷调查
3.1.3 广场个性和普遍性特征
3.2 聚类分析
3.2.1 形容词对的聚类分组
3.2.2 广场的聚类分组
3.3 基于人性化原则的高校广场空间感知评价
3.3.1 广场的人性化感知评价等级
3.3.2 人性化感知评价等级的显著影响因素
4 影响高校广场空间感知的客体指标研究
4.1 广场空间结构形态量化指标
4.1.1 全局整合度分析
4.1.2 拓扑深度分析
4.1.3 视线控制度分析
4.2 人性化相关的其他客体指标
4.2.1 客体指标的选择
4.2.2 客体指标的获取
4.3 客体指标与空间感知的关联性分析
4.3.1 相关性分析
4.3.2 影响空间感知的客体指标分析
4.4 客体指标的影响范围分析
4.4.1 空间感知相关的客体指标临界值
4.4.2 显著影响人性化感知的客体指标临界值
5 基于空间感知的高校广场品质提升策略
5.1 选址
5.2 规模
5.3 形态
5.4 内容构成
5.4.1 硬质构成要素
5.4.2 软质构成要素(自然要素)
5.5 特色营造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文章结论
6.2 存在问题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高校广场空间品质调研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校园开放空间使用状况评价研究——以浙江农林大学五舟广场为例[J]. 姚远,徐文辉. 现代园艺. 2016(07)
[2]广场景观形式设计对人活动行为的影响分析[J]. 方强华. 装饰. 2014(06)
[3]大学校园广场景观空间设计研究[J]. 季洪亮. 北方园艺. 2014(05)
[4]大学校园广场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为例[J]. 杨书伟,刘茜,孙柯. 福建建筑. 2012(10)
[5]基于POE研究的校园开放空间优化性改造——以湖南大学三个小型广场为例[J]. 冯惠萌,何韶瑶,张洋. 华中建筑. 2012(03)
[6]浅谈高等学校交往空间的环境设计[J]. 刘靖,刘绍娣. 科技信息. 2009(29)
[7]高校文化广场设计之我见[J]. 占伟. 科技信息. 2009(12)
[8]大学校园广场空间行为分析——以同济大学音乐广场为例[J]. 李欣. 华中建筑. 2008(10)
[9]浅析大学校园广场空间环境设计[J]. 张伟.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33)
[10]浅析高校校园广场[J]. 吕昀,彭程. 山西建筑. 2007(23)
硕士论文
[1]基于环境行为的热带高校户外空间设计[D]. 李娟.海南大学 2012
[2]高校校园广场环境景观设计与研究[D]. 单铮荣.陕西科技大学 2012
[3]基于使用后评价的大学校园文化广场设计研究[D]. 张天眷.湖南农业大学 2011
[4]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大学校园户外空间研究[D]. 曹悦.北京林业大学 2010
[5]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研究[D]. 吴雄熊.华中农业大学 2009
[6]东北地区高校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研究[D]. 李锦.东北农业大学 2008
[7]上海百年高校老校园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研究[D]. 马瑞.上海交通大学 2008
[8]高等院校校园户外交往空间研究[D]. 王晓燕.中央美术学院 2007
[9]基于行为分析的大学校园空间规划与设计研究[D]. 赵娟.西北大学 2007
[10]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研究[D]. 周明.同济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07890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既往研究
1.4.1 相似研究对象的既往研究
1.4.2 相似研究侧重点的既往研究
1.4.3 相似研究方法的既往研究
1.4.4 既往研究的评述和展望
1.5 研究对象及相关术语解释
1.5.1 广场
1.5.2 高校广场
1.5.3 人性化原则
1.5.4 SD语义差异法
1.6 论文结构和研究创新点
2 案例实地调查与分析
2.1 案例选择
2.1.1 高校广场的类型
2.1.2 调研案例选择
2.2 基于城市意象的广场要素分析
2.2.1 边界
2.2.2 区域
2.2.3 标志物
2.2.4 构成要素
2.3 现场行为观察分析
2.3.1 安大新区
2.3.2 合工大新区
2.3.3 武汉大学
3 高校广场空间感知评价
3.1 初步评价广场印象
3.1.1 基于人性化原则的形容词对选择
3.1.2 SD(语义差异法)问卷调查
3.1.3 广场个性和普遍性特征
3.2 聚类分析
3.2.1 形容词对的聚类分组
3.2.2 广场的聚类分组
3.3 基于人性化原则的高校广场空间感知评价
3.3.1 广场的人性化感知评价等级
3.3.2 人性化感知评价等级的显著影响因素
4 影响高校广场空间感知的客体指标研究
4.1 广场空间结构形态量化指标
4.1.1 全局整合度分析
4.1.2 拓扑深度分析
4.1.3 视线控制度分析
4.2 人性化相关的其他客体指标
4.2.1 客体指标的选择
4.2.2 客体指标的获取
4.3 客体指标与空间感知的关联性分析
4.3.1 相关性分析
4.3.2 影响空间感知的客体指标分析
4.4 客体指标的影响范围分析
4.4.1 空间感知相关的客体指标临界值
4.4.2 显著影响人性化感知的客体指标临界值
5 基于空间感知的高校广场品质提升策略
5.1 选址
5.2 规模
5.3 形态
5.4 内容构成
5.4.1 硬质构成要素
5.4.2 软质构成要素(自然要素)
5.5 特色营造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文章结论
6.2 存在问题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高校广场空间品质调研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校园开放空间使用状况评价研究——以浙江农林大学五舟广场为例[J]. 姚远,徐文辉. 现代园艺. 2016(07)
[2]广场景观形式设计对人活动行为的影响分析[J]. 方强华. 装饰. 2014(06)
[3]大学校园广场景观空间设计研究[J]. 季洪亮. 北方园艺. 2014(05)
[4]大学校园广场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为例[J]. 杨书伟,刘茜,孙柯. 福建建筑. 2012(10)
[5]基于POE研究的校园开放空间优化性改造——以湖南大学三个小型广场为例[J]. 冯惠萌,何韶瑶,张洋. 华中建筑. 2012(03)
[6]浅谈高等学校交往空间的环境设计[J]. 刘靖,刘绍娣. 科技信息. 2009(29)
[7]高校文化广场设计之我见[J]. 占伟. 科技信息. 2009(12)
[8]大学校园广场空间行为分析——以同济大学音乐广场为例[J]. 李欣. 华中建筑. 2008(10)
[9]浅析大学校园广场空间环境设计[J]. 张伟.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33)
[10]浅析高校校园广场[J]. 吕昀,彭程. 山西建筑. 2007(23)
硕士论文
[1]基于环境行为的热带高校户外空间设计[D]. 李娟.海南大学 2012
[2]高校校园广场环境景观设计与研究[D]. 单铮荣.陕西科技大学 2012
[3]基于使用后评价的大学校园文化广场设计研究[D]. 张天眷.湖南农业大学 2011
[4]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大学校园户外空间研究[D]. 曹悦.北京林业大学 2010
[5]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研究[D]. 吴雄熊.华中农业大学 2009
[6]东北地区高校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研究[D]. 李锦.东北农业大学 2008
[7]上海百年高校老校园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研究[D]. 马瑞.上海交通大学 2008
[8]高等院校校园户外交往空间研究[D]. 王晓燕.中央美术学院 2007
[9]基于行为分析的大学校园空间规划与设计研究[D]. 赵娟.西北大学 2007
[10]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研究[D]. 周明.同济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078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207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