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应力路径下黏性土的力学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1 20:54
对上海地区⑤1层软黏土进行了常规三轴、减压三轴试验,以研究考虑不同应力路径的力学特性。分析了初始固结状态对软黏土应力路径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应力路径下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特征和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计算了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应力路径对土的峰值强度、孔压、有效应力路径等特性影响很大,软粘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具明显的非线性,且基本呈应变硬化型;常规三轴试验中孔隙水压力为正值,减压三轴试验中总体为负值;初始固结状态对黏土的抗剪强度有一定的影响,且影响主要来自对黏聚力值上,对内摩擦角值影响较小。
【文章来源】: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0,(10)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p~q空间应力路径
(2)常规三轴试验(CUCTC)表明其应力—应变关系具明显的非线性,且基本呈应变硬化型,试验后期表现出微弱的应变软化。减压三轴试验(CURTC)得到的应力—应变关系同样具明显的非线性,呈应变硬化型。(3)在同一剪应力下,常规三轴试验的剪应变略大于减压三轴试验。
(2)减压三轴试验中孔隙水压力随固结围压增加而增加。但不同固结状态,孔压表现不同,等向固结试样中观察到的孔压均为负值;K0固结试样中在剪切初期孔压表现为正值,其大小随固结围压的增大而减小,当变形超过2%之后孔隙水压力均为负值;对于减压路径下孔压为负的原因是侧向压应力减小降低了土体的侧向约束,造成了侧向弹性膨胀和剪切引起的塑性变形的综合反映,表明土在剪切过程中呈现剪胀特性。2.3 总应力路径与有效应力路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应力路径对天然沉积土压缩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 曾玲玲,洪振舜,刘松玉,陈福全. 岩土工程学报. 2012(07)
[2]软土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力学特性分析[J]. 曾玲玲,陈晓平. 岩土力学. 2009(05)
[3]软土的卸荷模量[J]. 刘国彬,侯学渊. 岩土工程学报. 1996(06)
[4]软粘土地基基坑开挖性状的研究[J]. 曾国熙,潘秋元,胡一峰. 岩土工程学报. 1988(03)
[5]不同应力路径对砂土应力—应变关系影响[J]. 孙岳崧,濮家骝,李广信. 岩土工程学报. 1987(06)
本文编号:3336876
【文章来源】: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0,(10)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p~q空间应力路径
(2)常规三轴试验(CUCTC)表明其应力—应变关系具明显的非线性,且基本呈应变硬化型,试验后期表现出微弱的应变软化。减压三轴试验(CURTC)得到的应力—应变关系同样具明显的非线性,呈应变硬化型。(3)在同一剪应力下,常规三轴试验的剪应变略大于减压三轴试验。
(2)减压三轴试验中孔隙水压力随固结围压增加而增加。但不同固结状态,孔压表现不同,等向固结试样中观察到的孔压均为负值;K0固结试样中在剪切初期孔压表现为正值,其大小随固结围压的增大而减小,当变形超过2%之后孔隙水压力均为负值;对于减压路径下孔压为负的原因是侧向压应力减小降低了土体的侧向约束,造成了侧向弹性膨胀和剪切引起的塑性变形的综合反映,表明土在剪切过程中呈现剪胀特性。2.3 总应力路径与有效应力路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应力路径对天然沉积土压缩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 曾玲玲,洪振舜,刘松玉,陈福全. 岩土工程学报. 2012(07)
[2]软土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力学特性分析[J]. 曾玲玲,陈晓平. 岩土力学. 2009(05)
[3]软土的卸荷模量[J]. 刘国彬,侯学渊. 岩土工程学报. 1996(06)
[4]软粘土地基基坑开挖性状的研究[J]. 曾国熙,潘秋元,胡一峰. 岩土工程学报. 1988(03)
[5]不同应力路径对砂土应力—应变关系影响[J]. 孙岳崧,濮家骝,李广信. 岩土工程学报. 1987(06)
本文编号:33368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336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