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历史性城市景观视角下的工业遗产完整性保护——以宁波甬江北港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23 19:21
  工业遗产保护呈现物质遗存、环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重的趋势,历史性城市景观的视角可以更为全面地认知工业遗产价值并促进其完整性保护。以宁波甬江北港区工业遗产为例,从自然与建成环境脉络、基础设施与空间结构演进、工业遗产单元及其工业技术三个方面展开实证分析,揭示各层面关联特征,提出了建立时空框架下工业遗产的价值认知、倡导基于工业遗产要素系统关联的整体保护、完善塑造工业遗产特色风貌的规划管理体系的建议。 

【文章来源】:南方建筑. 2020,(05)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历史性城市景观视角下的工业遗产完整性保护——以宁波甬江北港区为例


宁波内河港各阶段主要码头岸线及影响区域分异示意图

地图,宁波,地图,年代


发展成熟期为1978~1990年。改革开放后,商品购销政策渐宽,商品经济繁荣带动港口腹地乡镇企业兴起,形成机电、金属、纺织、建材为主体的产业结构,1985年末占江北区78%的工业总产值[12]。宁波北站到发货运量由此成倍增长,工业企业增多、原有厂区扩建使建筑密度显著增加,铁路线加密且东延水产线,公有码头则结合装卸技术机械化进行整片式结构改造、靠泊能力迅速提升,此外更多货主码头兴起,呈现“沿江发展、连缀成片”的格局。更新衰落期为1990~2014年北站北迁。这一时期宁波港货运与工业重心转移至临海,同时中心城快速扩张,使得甬江北港区的区位条件发生变化。一方面产业根据港口腹地市场需求进一步细分,出现了更多元的小型企业,另一方面一些工业用地腾退后置入了江北基督堂等非港区功能,码头大工业时期的发展动力减弱,历史性城市景观的演进进入衰退消解阶段[13],港区至搬迁前呈现“细分更新、多元置换”的格局。

港区,码头,产权,结构类型


更新衰落期为1990~2014年北站北迁。这一时期宁波港货运与工业重心转移至临海,同时中心城快速扩张,使得甬江北港区的区位条件发生变化。一方面产业根据港口腹地市场需求进一步细分,出现了更多元的小型企业,另一方面一些工业用地腾退后置入了江北基督堂等非港区功能,码头大工业时期的发展动力减弱,历史性城市景观的演进进入衰退消解阶段[13],港区至搬迁前呈现“细分更新、多元置换”的格局。3 基础设施与空间结构演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经济增长四十年回顾与展望[J]. 李建伟.  管理世界. 2018(10)
[2]更友好地面对城市历史空间——历史性城镇景观方法的应用[J]. 顾玄渊.  城市建筑. 2018(12)
[3]城镇历史景观的演进规律与层积管理[J]. 肖竞,曹珂,李和平.  城市发展研究. 2018(03)
[4]《下塔吉尔宪章》之后国际工业遗产保护理念的嬗变——以《都柏林原则》与《台北亚洲工业遗产宣言》为例[J]. 季宏.  新建筑. 2017(05)
[5]文化景观概念应用于工业遗产保存的思考——以英国康瓦耳及西得文矿业地景为例[J]. 林晓薇.  南方建筑. 2016(02)
[6]历史城镇整体保护中的“关联性”与“系统方法”——对“历史性城市景观”概念的观察和思考[J]. 张兵.  城市规划. 2014(S2)
[7]工业遗产空间重构的规划模式探讨——以宁波市甬江港北岸工业基地为例[J]. 何依,陶茂峰,孙亮.  新建筑. 2014(04)
[8]城市历史景观的概念及其与文化景观的联系[J]. 罗·范·奥尔斯,韩锋,王溪.  中国园林. 2012(05)
[9]论聚落遗产与文化景观的系统保护[J]. 张杰,邓翔宇.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08(03)
[10]国际工业遗产的保护与管理[J]. 阙维民.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4)

博士论文
[1]城市社会学视野下历史工业空间的形态演化研究[D]. 黄磊.湖南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4537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4537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e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