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环境河道的景观化驳岸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6 23:30
人类从逐水而居到依水建城,可以说河道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发展进程。一直以来传统的现代河道驳岸设计中,考虑到河道尤其是流域面积较大的河道对水利技术的要求较高,驳岸本身的防洪排水功能一直是水利工程师的重点,驳岸在设计时大多采用混凝土、砌块等硬质材料组成的结构。这种混凝土砌块组成的硬质材料对结构稳定性及施工、后期维护等都有较明显的优势,但是,这种结构形式的问题也非常明显:基本设计同质化,且为了加快泄洪排水速度,在河道的线性设计上也大多采用直线型,与其周围的景观非常不协调,同时也阻隔了水陆间的生物物质交换。因此,如何在满足水利工程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兼顾生态化的要求,以实现河道驳岸的景观化设计是目前需要讨论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建成环境下河道驳岸景观化设计,通过分析现存建成环境下河道驳岸的存在问题与设计矛盾,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以确定河道驳岸景观化的设计方向及策略,明确建成环境中景观化驳岸设计具有多重目标性:生态性、水利工程技术安全性及景观美学性,强调这些目标需要在设计时综合考虑以实现河道驳岸景观化设计的和谐统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主要从分析现存建成环境下河道驳岸所存在的问题入...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河道及河道驳岸
1.1.2 自然环境中的河道流槽
1.1.3 建成环境中的河道驳岸
1.1.4 总结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河道驳岸存在的问题
1.2.2 河道驳岸景观化的必要性
1.2.2.1 生态性
1.2.2.2 地域性
1.2.2.3 人文性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景观化河道驳岸设计的理论基础
1.4.1 景观生态学理论
1.4.2 生态水利工程学理论
1.4.3 风景园林学理论
1.5 研究目标和主要的研究内容
1.5.1 研究范围及概念的界定
1.5.1.1 景观化的概念
1.5.1.2 建成环境中河道的景观化驳岸的界定
1.5.2 研究目标
1.5.3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河道驳岸的分类及功能
2.1 河道驳岸的分类
2.1.1 按断面形式分类及分析
2.1.1.1 立式驳岸
2.1.1.2 斜式驳岸
2.1.1.3 阶式驳岸
2.1.1.4 不同断面形式驳岸对比分析
2.1.2 按结构分类及分析
2.1.2.1 非结构性驳岸
2.1.2.2 结构性驳岸
2.1.2.2.1 刚性驳岸
2.1.2.2.2 柔性驳岸
2.1.2.3 非结构性与结构性驳岸的对比
2.1.3 按使用材料分类及分析
2.1.3.1 硬质驳岸
2.1.3.2 生态驳岸
2.2 河道驳岸的功能
2.2.1 安全防护
2.2.2 美学观赏性
2.2.3 改善生境
2.2.3.1 驳岸仿生
2.2.3.2 驳岸系统中的生态过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河道景观化驳岸设计
3.1 河道景观化驳岸的设计理念
3.1.1 设计指导思想
3.1.2 设计规范
3.1.3 设计原则
3.1.3.1 场所水文性
3.1.3.2 结构稳定性
3.1.3.3 景观整体性
3.1.3.3.1 生态平衡
3.1.3.3.2 美学观赏
3.1.3.3.3 可持续发展
3.1.3.3.4 工程合理性
3.2 河道景观化驳岸的设计方法
3.2.1 现状调查与背景分析
3.2.2 上位规划解读
3.2.3 岸顶高程的确定
3.2.4 河道驳岸的线形设计
3.2.4.1 曲线形
3.2.4.2 折线形
3.2.4.3 起伏形
3.2.5 河道驳岸的空间构成设计
3.2.5.1 空间的构成手法
3.2.5.2 空间尺度
3.2.5.3 空间的序列性
3.2.5.3.1 连接
3.2.5.3.2 渐变
3.2.5.3.3 韵律
3.2.5.4 案例分析
3.2.6 河道驳岸的色彩构成设计
3.2.6.1 色彩原理
3.2.6.1.1 恒定色彩
3.2.6.1.2 非恒定色彩
3.2.6.2 驳岸的色彩景观设计方法
3.2.6.2.1 色彩对比手法
3.2.6.2.2 色彩调和手法
3.2.6.2.3 色彩互补手法
3.2.6.3 案例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情境下景观化河道驳岸设计
4.1 不同水环境中河道的景观化驳岸设计
4.1.1 有波浪冲刷的河道景观化驳岸设计
4.1.1.1 水环境分析
4.1.1.2 驳岸景观化设计方法
4.1.1.3 案例分析
4.1.2 水位多变的河道景观化驳岸设计
4.1.2.1 水环境分析
4.1.2.2 驳岸景观化设计
4.1.2.3 案例分析
4.1.3 缓流水体侵蚀较小河道景观化驳岸设计
4.1.3.1 水体侵蚀河道驳岸分析
4.1.3.2 驳岸景观化设计方法
4.2 传统驳岸的景观化改造驳岸设计
4.2.1 传统驳岸为直立式
4.2.1.1 垂直驳岸
4.2.1.2 阶式驳岸
4.2.2 传统驳岸为倾斜式
4.2.3 案例分析
4.3 生物栖息地的景观化驳岸设计
4.3.1 水中岛屿驳岸
4.3.2 鱼巢驳岸
4.4 冻融地区景观化驳岸设计
4.5 驳岸种植设计
4.5.1 种植考虑的因素
4.5.1.1 植物生长对岸坡稳定的要求
4.5.1.2 植物配置需适应水位变化的要求
4.5.1.3 植物配置要适应坡面水土保持的要求
4.5.2 种植的选择与应用
4.5.2.1 植物选择的原则
4.5.2.2 选择与应用
4.5.3 案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成环境中河道景观化驳岸设计案例研究与总结
5.1 案例研究
5.1.1 小金河河道景观化整治工程
5.1.1.1 现状与概述
5.1.1.2 水文水利条件分析与整治
5.1.1.3 景观化设计
5.1.1.4 小结
5.1.2 万家河河道景观化整治工程
5.1.2.1 现状与概述
5.1.2.2 水文水利条件分析与整治
5.1.2.3 景观化设计
5.1.2.4 小结
5.2 景观化驳岸设计策略思考
5.2.1 驳岸景观化与水利工程的结合
5.2.2 驳岸景观化关于美观要求的考虑
5.2.3 驳岸景观化关于生态性的考虑
5.3 研究成果总结思考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河道整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协调的河道整治[J]. 孙羽,张兵,孙东坡,付鹏. 水利水电技术. 2017(05)
[2]基于量化技术的景观色彩环境优化研究——以南京中山陵园中轴线为例[J]. 成玉宁,谭明.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04)
[3]城市生态驳岸设计研究[J]. 龙梅珍,唐波. 现代园艺. 2014(17)
[4]城市河流改造及景观设计探析——以首尔清溪川改造为例[J]. 陈可石,杨天翼. 生态经济. 2013(08)
[5]水生态、水环境问题及其对策[J]. 张兴平,朱建强.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2(S1)
[6]上海崇明西沙湿地景观生态敏感性分析及规划策略[J]. 于冰沁,田舒,车生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7]滨河植物选择性应用探讨[J]. 吕然. 现代装饰(理论). 2012(09)
[8]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新篇章——以盛港浮动湿地和罗弄哈鲁士湿地为例[J]. 陈萃菁,林庆国,陈文建,王琰,刘美兰. 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1(03)
[9]增设风景园林学为一级学科论证报告[J]. 中国园林. 2011(05)
[10]建设人水相亲的生态城市——韩国城市环境建设考察报告[J]. 秦惠雄.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1(02)
硕士论文
[1]园林驳岸的设计研究[D]. 李鹏飞.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
[2]人工景观水体生态型护岸设计研究[D]. 马超.东北林业大学 2013
[3]城市人工河道生态水系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任伟.河南农业大学 2013
[4]城市河道生态驳岸评价与设计应用[D]. 丁丽泽.浙江工业大学 2012
[5]滨水城市驳岸景观设计方法研究[D]. 朱学燕.武汉理工大学 2008
[6]城市滨水区生态护岸景观设计研究[D]. 唐大川.福建农林大学 2008
[7]城市水景中的驳岸设计[D]. 树全.南京林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60407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河道及河道驳岸
1.1.2 自然环境中的河道流槽
1.1.3 建成环境中的河道驳岸
1.1.4 总结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河道驳岸存在的问题
1.2.2 河道驳岸景观化的必要性
1.2.2.1 生态性
1.2.2.2 地域性
1.2.2.3 人文性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景观化河道驳岸设计的理论基础
1.4.1 景观生态学理论
1.4.2 生态水利工程学理论
1.4.3 风景园林学理论
1.5 研究目标和主要的研究内容
1.5.1 研究范围及概念的界定
1.5.1.1 景观化的概念
1.5.1.2 建成环境中河道的景观化驳岸的界定
1.5.2 研究目标
1.5.3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河道驳岸的分类及功能
2.1 河道驳岸的分类
2.1.1 按断面形式分类及分析
2.1.1.1 立式驳岸
2.1.1.2 斜式驳岸
2.1.1.3 阶式驳岸
2.1.1.4 不同断面形式驳岸对比分析
2.1.2 按结构分类及分析
2.1.2.1 非结构性驳岸
2.1.2.2 结构性驳岸
2.1.2.2.1 刚性驳岸
2.1.2.2.2 柔性驳岸
2.1.2.3 非结构性与结构性驳岸的对比
2.1.3 按使用材料分类及分析
2.1.3.1 硬质驳岸
2.1.3.2 生态驳岸
2.2 河道驳岸的功能
2.2.1 安全防护
2.2.2 美学观赏性
2.2.3 改善生境
2.2.3.1 驳岸仿生
2.2.3.2 驳岸系统中的生态过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河道景观化驳岸设计
3.1 河道景观化驳岸的设计理念
3.1.1 设计指导思想
3.1.2 设计规范
3.1.3 设计原则
3.1.3.1 场所水文性
3.1.3.2 结构稳定性
3.1.3.3 景观整体性
3.1.3.3.1 生态平衡
3.1.3.3.2 美学观赏
3.1.3.3.3 可持续发展
3.1.3.3.4 工程合理性
3.2 河道景观化驳岸的设计方法
3.2.1 现状调查与背景分析
3.2.2 上位规划解读
3.2.3 岸顶高程的确定
3.2.4 河道驳岸的线形设计
3.2.4.1 曲线形
3.2.4.2 折线形
3.2.4.3 起伏形
3.2.5 河道驳岸的空间构成设计
3.2.5.1 空间的构成手法
3.2.5.2 空间尺度
3.2.5.3 空间的序列性
3.2.5.3.1 连接
3.2.5.3.2 渐变
3.2.5.3.3 韵律
3.2.5.4 案例分析
3.2.6 河道驳岸的色彩构成设计
3.2.6.1 色彩原理
3.2.6.1.1 恒定色彩
3.2.6.1.2 非恒定色彩
3.2.6.2 驳岸的色彩景观设计方法
3.2.6.2.1 色彩对比手法
3.2.6.2.2 色彩调和手法
3.2.6.2.3 色彩互补手法
3.2.6.3 案例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情境下景观化河道驳岸设计
4.1 不同水环境中河道的景观化驳岸设计
4.1.1 有波浪冲刷的河道景观化驳岸设计
4.1.1.1 水环境分析
4.1.1.2 驳岸景观化设计方法
4.1.1.3 案例分析
4.1.2 水位多变的河道景观化驳岸设计
4.1.2.1 水环境分析
4.1.2.2 驳岸景观化设计
4.1.2.3 案例分析
4.1.3 缓流水体侵蚀较小河道景观化驳岸设计
4.1.3.1 水体侵蚀河道驳岸分析
4.1.3.2 驳岸景观化设计方法
4.2 传统驳岸的景观化改造驳岸设计
4.2.1 传统驳岸为直立式
4.2.1.1 垂直驳岸
4.2.1.2 阶式驳岸
4.2.2 传统驳岸为倾斜式
4.2.3 案例分析
4.3 生物栖息地的景观化驳岸设计
4.3.1 水中岛屿驳岸
4.3.2 鱼巢驳岸
4.4 冻融地区景观化驳岸设计
4.5 驳岸种植设计
4.5.1 种植考虑的因素
4.5.1.1 植物生长对岸坡稳定的要求
4.5.1.2 植物配置需适应水位变化的要求
4.5.1.3 植物配置要适应坡面水土保持的要求
4.5.2 种植的选择与应用
4.5.2.1 植物选择的原则
4.5.2.2 选择与应用
4.5.3 案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成环境中河道景观化驳岸设计案例研究与总结
5.1 案例研究
5.1.1 小金河河道景观化整治工程
5.1.1.1 现状与概述
5.1.1.2 水文水利条件分析与整治
5.1.1.3 景观化设计
5.1.1.4 小结
5.1.2 万家河河道景观化整治工程
5.1.2.1 现状与概述
5.1.2.2 水文水利条件分析与整治
5.1.2.3 景观化设计
5.1.2.4 小结
5.2 景观化驳岸设计策略思考
5.2.1 驳岸景观化与水利工程的结合
5.2.2 驳岸景观化关于美观要求的考虑
5.2.3 驳岸景观化关于生态性的考虑
5.3 研究成果总结思考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河道整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协调的河道整治[J]. 孙羽,张兵,孙东坡,付鹏. 水利水电技术. 2017(05)
[2]基于量化技术的景观色彩环境优化研究——以南京中山陵园中轴线为例[J]. 成玉宁,谭明.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04)
[3]城市生态驳岸设计研究[J]. 龙梅珍,唐波. 现代园艺. 2014(17)
[4]城市河流改造及景观设计探析——以首尔清溪川改造为例[J]. 陈可石,杨天翼. 生态经济. 2013(08)
[5]水生态、水环境问题及其对策[J]. 张兴平,朱建强.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2(S1)
[6]上海崇明西沙湿地景观生态敏感性分析及规划策略[J]. 于冰沁,田舒,车生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7]滨河植物选择性应用探讨[J]. 吕然. 现代装饰(理论). 2012(09)
[8]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新篇章——以盛港浮动湿地和罗弄哈鲁士湿地为例[J]. 陈萃菁,林庆国,陈文建,王琰,刘美兰. 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1(03)
[9]增设风景园林学为一级学科论证报告[J]. 中国园林. 2011(05)
[10]建设人水相亲的生态城市——韩国城市环境建设考察报告[J]. 秦惠雄.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1(02)
硕士论文
[1]园林驳岸的设计研究[D]. 李鹏飞.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
[2]人工景观水体生态型护岸设计研究[D]. 马超.东北林业大学 2013
[3]城市人工河道生态水系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任伟.河南农业大学 2013
[4]城市河道生态驳岸评价与设计应用[D]. 丁丽泽.浙江工业大学 2012
[5]滨水城市驳岸景观设计方法研究[D]. 朱学燕.武汉理工大学 2008
[6]城市滨水区生态护岸景观设计研究[D]. 唐大川.福建农林大学 2008
[7]城市水景中的驳岸设计[D]. 树全.南京林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60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460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