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地区城市住宅空中庭院与感知密度的关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0 05:07
人口持续增长、社会资本集中以及建筑技术进步使得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向高密度发展成为必然,衍生出当代城市所特有的“拥挤文化”(The Culture of Congestion)。这种密集的城市环境导致了大众公共区域和受自由支配空间的减少,公共空间被动地往垂直向度发展成为了解决拥挤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空中庭院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所带来的开阔视野以及对城市景观的高支配度逐渐将被动选择的成因转化为发展的主动条件。空中庭院是缓解高密度城市环境拥挤感的有效途径,但却因为空间“失职”常被看作是被动选择和无关紧要的附属空间,难以充分发挥它实际的功能价值。因此,从感知密度的视角来探讨空中庭院与珠三角地区城市住宅环境的关系,既有助于解决城市高密度建设所带来的空间矛盾又能促进空中庭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住宅环境的感知密度关系着居住体验,优化空中庭院的空间形态是改善感知环境的建构基础。基于人本主义的感知研究视角,本文从大量建成案例中提取实验模型原型,使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进行密度感知实验,并通过模糊评价以及空间句法等量化方法来反映主观的密度感知和客观的空间特征。然后在S...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释放地面空间(左);次级地?
-2新加
16调城市结构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目的在于在多样便利的城市生活的建筑类型,此思想在新加坡初次体现。活动的互动性与连通性。生物圈不存在不受人类活动都互相影响——“所有建成的环境系统都会与当交互作用”[9]。垂直城市生态主义注重对城市生活层间等构建,依靠交通、景观、绿化等与周围环境建中,其核心思想是以生态效益与人文效应相结合从定义。目的在于打破标准层的堆叠,将地面环境的杨经文[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1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迷人的街道:建筑界面与绿视率的影响[J]. 徐磊青,孟若希,陈筝. 风景园林. 2017(10)
[2]基于图论的三维可视性分析及其应用[J]. 陆毅,徐蜀辰. 时代建筑. 2017(05)
[3]城市高密度住区控制密度与感知密度关联性研究[J]. 黄一如,朱培栋. 时代建筑. 2016(06)
[4]国内外屋顶绿化公共政策研究[J]. 谭一凡. 中国园林. 2015(11)
[5]基于风景旷奥理论的视觉感受模型研究——以城市湿地公园为例[J]. 刘滨谊,郭佳希. 南方建筑. 2014(03)
[6]商业街的空间与界面特征对步行者停留活动的影响——以上海市南京西路为例[J]. 徐磊青,康琦. 城市规划学刊. 2014(03)
[7]图论可达性[J]. 张烨. 建筑学报. 2012(09)
[8]空间句法与空间认知[J]. 茹斯·康罗伊·戴尔顿,窦强. 世界建筑. 2005(11)
[9]再论“空间句法”[J]. 张愚,王建国. 建筑师. 2004(03)
[10]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的公告[J]. 中国园林. 2003(01)
博士论文
[1]建筑综合体的空间认知与寻路研究[D]. 牛力.同济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城市休闲空间绿视率及其景观评价[D]. 李杰.上海师范大学 2017
[2]现代建筑“空中花园”设计研究[D]. 陈冠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012
[3]住宅中的“空中花园”[D]. 赵守林.昆明理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06629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释放地面空间(左);次级地?
-2新加
16调城市结构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目的在于在多样便利的城市生活的建筑类型,此思想在新加坡初次体现。活动的互动性与连通性。生物圈不存在不受人类活动都互相影响——“所有建成的环境系统都会与当交互作用”[9]。垂直城市生态主义注重对城市生活层间等构建,依靠交通、景观、绿化等与周围环境建中,其核心思想是以生态效益与人文效应相结合从定义。目的在于打破标准层的堆叠,将地面环境的杨经文[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1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迷人的街道:建筑界面与绿视率的影响[J]. 徐磊青,孟若希,陈筝. 风景园林. 2017(10)
[2]基于图论的三维可视性分析及其应用[J]. 陆毅,徐蜀辰. 时代建筑. 2017(05)
[3]城市高密度住区控制密度与感知密度关联性研究[J]. 黄一如,朱培栋. 时代建筑. 2016(06)
[4]国内外屋顶绿化公共政策研究[J]. 谭一凡. 中国园林. 2015(11)
[5]基于风景旷奥理论的视觉感受模型研究——以城市湿地公园为例[J]. 刘滨谊,郭佳希. 南方建筑. 2014(03)
[6]商业街的空间与界面特征对步行者停留活动的影响——以上海市南京西路为例[J]. 徐磊青,康琦. 城市规划学刊. 2014(03)
[7]图论可达性[J]. 张烨. 建筑学报. 2012(09)
[8]空间句法与空间认知[J]. 茹斯·康罗伊·戴尔顿,窦强. 世界建筑. 2005(11)
[9]再论“空间句法”[J]. 张愚,王建国. 建筑师. 2004(03)
[10]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的公告[J]. 中国园林. 2003(01)
博士论文
[1]建筑综合体的空间认知与寻路研究[D]. 牛力.同济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城市休闲空间绿视率及其景观评价[D]. 李杰.上海师范大学 2017
[2]现代建筑“空中花园”设计研究[D]. 陈冠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012
[3]住宅中的“空中花园”[D]. 赵守林.昆明理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06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506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