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城市道路的人性化空间

发布时间:2021-11-21 12:33
  主要探讨城市道路人性化空间环境的有关概念、组成要素、特点及营造手法。道路空间环境与道路本体的建设密切相关,但更注重于道路的外观视觉表现及其空间组合关系。人性化的道路空间还要求从人本思想出发,使空间环境具有人体尺度,满足行人的生理要求、心理行为特征,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行人。本文研究的方法与一般的道路景观论文不同。一般的景观论文侧重于“景”,而忽略了“观”,容易导致景观与体验的脱节。本文在“观”的基础上研究“景”,强调“景”和“观”的结合,使景更好地服务于道路使用者(即观者)。另外,本文不仅仅局限于道路景观,而是从道路使用者(特别是行人)的生理要求、心理行为特征出发,研究营造人性化道路空间环境的各项措施,例如休憩空间、行人标识系统等。回顾了我国解放后城市道路的发展过程,指出目前城市道路处于人性化设计的初级阶段。分析了我国城市道路常见的弊端:仅重视机动车的通行能力及相关工程技术,而不注重行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抄袭现象严重,丧失个性。这些现象源于以车为本的设计理念和政绩工程的心理。通过对国内外城市美化运动的反思,提出以人本思想指导城市道路的设计和建设。城市道路空间属于城市外部空间的一部分,是展示...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9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城市道路的人性化空间


解放初期湛江市中山路

广州,汽车保有量,机动车,交通量


采用计划经济体制。生产得到了恢复,经济得到了发展。1958 年~1960 年间的“大跃进”无视客观经济规律,盲目冒进,过度追求高指标。“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三年“左”倾冒进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并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1966 年~1976 年间的文化大革命,将国家的重心由经济建设转移至阶级斗争,经济发展无从谈起。这个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较缓慢,解决温饱问题是国家和社会的头等大事,城市建设遵循“实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讲究美观”的原则。在当时一穷二白条件下,受资金条件及落后观念的限制,要求道路通达,能服务于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即可,人城市道路仅仅发挥了交通功能,对于生态及景观几乎无暇顾及。这段时期的汽车保有量很少,1978 年全国汽车保有量不足 180 万辆,市民出行主要依靠步行、自行车,加上商业活动不活跃,机动车交通量很小,道路与机动车交通量之间的矛盾不突出。

平安大街,北京


图 1-3 北京平安大街 图 1-4 上海世纪大道Fig.1-3 Beijing Pingan Street Fig.1-4 Shanghai Century Boulevard1.3 人性化设计初始阶段这个阶段是指 21 世纪以后(2000 年~现今)。我国社会经济更加发展,世界的政治济地位日益提高。2010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397 983 亿元,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大经济体。经历了经济快速增长之后,人们发现在我国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逐渐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人性化的理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开始反思和修正过去所犯下的错误。大量已修建完成的城市道路暴露出许多问题,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良好的道路景观不单指宽大的马路,大面积的绿化,人们需要的是舒适的交通场所,宜人的休闲空间,好的视觉环境。城市道路设计摆脱单纯以交通为主的思想观念,开始寻找人性化的设方法,国内许多关于城市道路景观方面的论著也日渐增多。苏州工业园、上海嘉定新等开发区对城市道路进行了系统的、人性化的景观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景观视觉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J]. 张媛媛.  山西建筑. 2010(02)
[2]人与景观作品的尺度[J]. 袁莎莎.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09(03)
[3]步行交通设施及交通特性分析[J]. 王迎华,李凤超.  交通标准化. 2007(10)
[4]城市广场设计中人的行为心理特性分析[J]. 洪霞.  科学之友(B版). 2007(05)
[5]城市户外闲暇活动的空间环境与人的行为特征[J]. 秦玉.  山西建筑. 2007(01)
[6]现代城市道路景观理想与建构[J]. 吴薇,刘红红.  新建筑. 2006(04)
[7]英国景观特征评估[J]. 凯瑞斯·司万维克,高枫.  世界建筑. 2006(07)
[8]日本城市景观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凌强.  日本研究. 2006(02)
[9]城市道路及景观设计[J]. 田景波,石秀峰.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6(05)
[10]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的审思——以上海市昌平路道路园林景观设计为例[J]. 陈敏捷,傅德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6(02)

博士论文
[1]公路景观评价的感知理论与方法研究[D]. 秦晓春.华南理工大学 2008
[2]公路景观设计理论研究[D]. 魏中华.北京工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研究[D]. 缪宏娇.合肥工业大学 2009
[2]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 张权.河北农业大学 2006
[3]城市街道空间的逆向解析[D]. 孙志刚.大连理工大学 2006
[4]城市公共空间造型艺术的学术化途径[D]. 李源恒.中央美术学院 2006
[5]城市道路空间有效性利用研究[D]. 罗云.华中科技大学 2005
[6]探索如何塑造一个可以坐的城市[D]. 何灵敏.湖南大学 2006
[7]道路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王军锋.长安大学 2005
[8]城市空间布局中的“点”状开放空间研究[D]. 刘讷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9]城市道路和城市环境关系的研究[D]. 葛文璇.南京林业大学 2004
[10]城市绿地开放空间研究[D]. 郝凌子.南京林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09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509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4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