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硼酸盐(酯)的制备及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22:41

  本文关键词:硼酸盐(酯)的制备及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硼酸镧 氟化镧 氟硼酸镧 硼酸酯 摩擦学性能


【摘要】:由于含硼化合物在摩擦学领域应用较多,无机纳米硼酸盐以及有机硼酸酯均能够显著地提高润滑基础油的摩擦学性能,因此研究含硼化合物在摩擦学领域的应用就显得至关重要。作为一种多功能的润滑油添加剂,有机硼酸酯不仅无毒无臭,还具有很好的防锈性、抗氧化性和生物降解性。但是由于硼酸酯分子中的B原子为sp2杂化,还存在一个空的P轨道,因此很容易受到水等亲核试剂的进攻进而发生水解,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工业领域上的应用。本文中我们将N原子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4)大分子引入到硼酸酯结构中制备了两种新型硼酸酯,N原子含有的孤对电子和B原子的P轨道配对从而使B原子变得稳定,并且OP-4的引入增大了硼酸酯分子的空间位阻,很好的提高了硼酸酯的水解稳定性。研究了它们在三种不同基础油(矿物油液体石蜡LP、合成油聚-α-烯烃PAO6和癸二酸二异辛酯DIOS)中的摩擦学性能。此外我们还采用了简单的沉淀法制备了油胺修饰氟硼酸镧纳米微粒,探究了不同条件对其形貌的影响,表征了其在两种不同基础油(LP和DIOS)中的摩擦学性能,评价了不同摩擦活性元素F、B、La的复配以及同时含有不同摩擦活性元素的化合物对于减摩抗磨性能的协同或拮抗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硼酸酯的制备及其在不同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合成了两种油溶性较好的绿色环保润滑油添加剂MEBE和DEBE并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其在LP、PAO及DIOS中的摩擦学性能,对钢球的磨斑表面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两种硼酸酯在三种基础油中均未表现出减摩性能,这是由于添加剂同摩擦副新鲜磨损表面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吸附膜或反应膜,这种膜的剪切强度或粗糙度比基体金属的高,从而造成了摩擦系数的升高。而在LP及PAO中均具有较好的抗磨性能,原因主要是生成了含有BN/B_2O_3,Fe_2O_3,含N有机物等的保护膜;然而由于合成硼酸酯的极性低于DIOS,因此由于竞争吸附的作用,DIOS优先吸附到金属表面,而少量的硼酸酯破坏了DIOS油膜的连续性,使得添加合成硼酸酯后,DIOS摩擦学性能变差。(2)氟硼酸镧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采用简单的沉淀法制备了硼酸镧和氟化镧纳米微粒,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佛立叶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表征了其形貌、结构及化学组成;用四球摩擦磨损实验机考察了单独添加一种纳米微粒以及两种纳米微粒以一定比例复配后润滑基础油的摩擦学性能;利用XPS分析了钢球磨斑表面的化学元素状态并简单分析了纳米微粒所起的作用和机理。结果表明,合成硼酸镧和氟化镧在单独使用时在两种基础油(LP和DIOS)中均具有较好的减摩抗磨性能,而以一定比例复配后,在DIOS中几乎不具有减摩抗磨性,而在LP中,当添加总浓度为0.6%时,在LaBO3/LaF3=0.3/0.3时摩擦学性能最为优异,分析其减摩抗磨机理可能是在摩擦过程中发生了摩擦化学反应,形成了含有B_2O_3,Fe_2O_3,FeF3,La_2O_3等物质的摩擦化学反应膜,此外还有LaF3及表面修饰剂的吸附膜,摩擦化学反应膜和沉积吸附膜一起形成了边界润滑膜,从而具有很好的减摩抗磨性能。而不同复合浓度下摩擦学性能有差异可能是由于摩擦过程中生成的产物含量的差别。此外我们采用简单的沉淀法制备了氟硼酸镧纳米颗粒并表征了其在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讨论了不同反应条件对氟硼酸镧形貌及粒径的影响,确定氟硼酸镧的最佳反应条件为:以硝酸镧和氟硼酸钠为原料,以油胺为修饰剂,CTAB为分散剂,60℃条件下反应3h制备了粒径均一,分散性较好的氟硼酸镧纳米片;合成的氟硼酸镧纳米片在LP和DIOS中均具有很好的减摩抗磨性能;合成氟硼酸镧纳米片在DIOS中之所以具有很好的减摩抗磨性能是因为形成了含有B_2O_3、Fe_2O_3、FeF3和La_2O_3的摩擦化学反应膜以及氟硼酸镧的吸附膜共同组成的边界润滑膜。
【关键词】:硼酸镧 氟化镧 氟硼酸镧 硼酸酯 摩擦学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624.8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7
  • 1.1 环境友好型润滑油添加剂11-12
  • 1.2 含B润滑添加剂12-17
  • 1.2.1 硼酸盐润滑添加剂13-14
  • 1.2.2 硼酸酯润滑添加剂14-16
  • 1.2.3 摩擦学机理分析16-17
  • 1.3 润滑基础油17-20
  • 1.4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20-22
  • 1.4.1 选题依据20-21
  • 1.4.2 研究内容21
  • 1.4.3 可行性分析21-22
  • 参考文献22-27
  • 第二章 硼酸酯的制备及其在不同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27-49
  • 引言27-28
  • 2.1 MEBE的制备及其在不同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28-38
  • 2.1.1 实验部分28-31
  • 2.1.2 结果与讨论31-38
  • 2.1.3 本节小结38
  • 2.2 DEBE的制备及其在不同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38-45
  • 2.2.1 实验部分38-39
  • 2.2.2 结果与讨论39-45
  • 2.2.3 本节小结45
  • 2.3 本章小结45-46
  • 参考文献46-49
  • 第三章 氟硼酸镧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49-78
  • 引言49-50
  • 3.1 硼酸镧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50-56
  • 3.1.1 实验部分50-52
  • 3.1.2 结果与讨论52-56
  • 3.1.3 本节小结56
  • 3.2 氟化镧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56-60
  • 3.2.1 实验部分56-57
  • 3.2.2 结果与讨论57-60
  • 3.2.3 本节小结60
  • 3.3 硼酸镧、氟化镧复合后摩擦学性能研究60-65
  • 3.3.1 硼酸镧、氟化镧在LP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61-64
  • 3.3.2 本节小结64-65
  • 3.4 氟硼酸镧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65-74
  • 3.4.1 实验部分65-66
  • 3.4.2 结果与讨论66-73
  • 3.4.3 本节小结73-74
  • 3.5 本章小结74-75
  • 参考文献75-78
  • 第四章 结论78-79
  • 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79-80
  • 致谢80-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机灵润滑油添加剂节能显著[J];林业机械;1993年01期

2 蒋协治;电泳-电渗技术在润滑油添加剂过滤过程中的应用[J];炼油设计;2000年01期

3 刘红,刘棉玲,何忠义,章家立;一种新型润滑油添加剂合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4 王亚琦;秦月玲;;硼酸在润滑油添加剂领域的应用现状[J];无机盐工业;2007年08期

5 ;中科院兰化所离子液体润滑油添加剂研究国际领先[J];合成润滑材料;2009年04期

6 陆克家;;润滑油添加剂市场展望[J];精细石油化工;1989年03期

7 黄文轩;;润滑油添加剂近几年发展概况[J];润滑油;1993年05期

8 赖昌辉 ,庄才宝;燃料与润滑油添加剂[J];精细石油化工文摘;1999年03期

9 韩秀山;我国润滑油添加剂发展现状[J];化工中间体网刊;2002年20期

10 刘立行,伊秀艳,赵丽,毕文新;乳浊液进样-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润滑油添加剂中的锌、铅[J];石油化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浩;;电子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直接进样法测定润滑油添加剂中的元素[A];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2 田斌;岳文;马向东;黄锦滨;郭凤炜;刘家浚;;磨损自修复润滑油添加剂在缸套和齿轮上的实际应用效果研究[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岳文;王成彪;田斌;方晓东;郭凤炜;刘家浚;;磨损自修复润滑油添加剂对铁基材料磨损及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A];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6年

4 田斌;岳文;马向东;黄锦滨;郭凤炜;刘家浚;;磨损自修复润滑油添加剂在缸套和齿轮上的实际应用效果研究[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张博;徐滨士;许一;王晓丽;;微/纳米硅酸盐矿物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及自修复性能研究[A];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6 伏喜胜;姚文钊;张龙华;党兰生;刘维民;薛群基;;润滑油添加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1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攀龙;赵鸿斌;谭援强;韩利芬;肖波;刘艳丽;;含氮杂环衍生物润滑油添加剂的合成、表征和摩擦学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史兵;雒建斌;路新春;秦力;温诗铸;魏秉庆;张华堂;梁吉;高志栋;吴德海;;巴基管做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A];第三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9 魏建军;薛群基;;Cr_2O_3涂层与润滑油添加剂之间的摩擦化学机理研究[A];第二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1993年

10 张增志;杨春卫;程海涛;;季铵盐修饰膨润土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申;润滑油添加剂市场需求增长快[N];中国汽车报;2005年

2 特约记者 赵云枫;兰炼与美国路博润公司合资建设中国最大的润滑油添加剂生产企业[N];中国石油报;2000年

3 记者 狄多华;国内最大润滑油添加剂企业扬帆西部[N];中国石油报;2000年

4 王昕;欧洲润滑油添加剂有望缓增[N];中国化工报;2012年

5 王昕;润滑油添加剂市场增势喜人[N];中国化工报;2014年

6 李友海 李剑峰;润滑油添加剂不再依赖进口[N];中国石化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洪宾;七成深圳车喝超美添加剂[N];深圳商报;2007年

8 赵晨光 记者 赵晓强;填补我国润滑油添加剂领域空白[N];锦州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宋鹏;孙海成再试“无机油行驶”引发业内外讨论[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10 记者 付洪军;路博润润滑油添加剂项目落户珠海[N];珠海特区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顾艳红;新型陶瓷润滑油添加剂的应用与作用机理[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郜鹏;稀土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4年

2 吴洪亮;外资润滑油添加剂企业在华项目投资决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3 张祖川;两种碳基纳米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金凤杰;硼酸盐(酯)的制备及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5 张志刚;黄原酸及含氮杂环衍生物润滑油添加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6 韩小艳;润滑油添加剂的合成及摩擦学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杨攀龙;含氮硫润滑油添加剂的合成、表征和摩擦学性能研究(Ⅰ)[D];湘潭大学;2006年

8 杜润平;润滑油添加剂的合成及其摩擦学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9 彭文龙;新型含氮、硫杂环润滑油添加剂的合成、表征与摩擦学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邓碧云;新型含氮、硫润滑油添加剂的合成、表征与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391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0391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8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