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水平井化学驱开采聚驱后侧积夹层剩余油的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0 14:18

  本文关键词:水平井化学驱开采聚驱后侧积夹层剩余油的效果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侧积夹层 水平井 泡沫驱 井位 隔层渗透率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对不同水平井化学驱开采聚驱后侧积夹层剩余油的驱替方案的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发现:泡沫驱采收效果最好,聚表交替驱其次,变浓度聚驱再次,高浓度聚驱最次,确定水平井-泡沫驱为水平井化学驱开采聚驱后侧积夹层剩余油的最优驱替方案。然后利用CMG软件研究侧积夹层水平井化学驱中井位及隔层渗透率对聚驱后侧积夹层剩余油采收效果的影响并用物理模拟实验加以验证。具体研究内容为:(1)井网单元中主流线与侧积夹层延伸方向夹角对侧积夹层剩余油采收率的影响;(2)两注两采时水平井偏移位置对侧积夹层剩余油采收率的影响;(3)隔层渗透性对侧积夹层剩余油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主流线与侧积夹层延伸方向夹角的减小,钻水平井后的采收率升高,总采收率也升高。数值模拟结果中,夹角为0o时钻水平井后的采收率较夹角为45o时钻水平井后的采收率高8.97%,总采收率也高5.96%。所以针对侧积夹层水平井化学驱而言,平行于侧积夹层延伸方向布置注采井有利于提高采收率;(2)概念模型单个井网单元中两注两采各阶段采收率均高于一注一采,两注两采时随水平井向中心位置移动,总采收率逐渐升高。数值模拟结果中,中心位置时总采收率较最大偏移位置时总采收率高4.66%。所以在利用水平井开采聚驱后侧积夹层剩余油时,应该将水平井布置在两组注采井的中间位置;(3)随着隔层渗透率与侧积夹层渗透率比值的降低,钻水平井后的采收率升高,总采收率也升高。数值模拟结果中,完全封闭隔层时钻水平井后可以提高采收率14%,隔层渗透率与侧积夹层渗透率比值为0.2~0.3时,钻水平井后的提高采收率为4.9%~4.5%。
【关键词】:侧积夹层 水平井 泡沫驱 井位 隔层渗透率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3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创新点摘要6-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9
  • 1.2 研究现状9-13
  • 1.2.1 关于侧积夹层理论方面的认识研究9-11
  • 1.2.2 关于侧积夹层实验方面的成果研究11-13
  • 1.3 本文研究内容13-14
  • 第二章 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机理概述14-19
  • 2.1 采收率14
  • 2.1.1 提高采收率的意义14
  • 2.1.2 采收率的影响因素14
  • 2.2 聚合物驱14-16
  • 2.2.1 聚合物基本特性14-15
  • 2.2.2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机理15-16
  • 2.3 聚表二元驱16-17
  • 2.3.1 聚表二元驱基本特性16
  • 2.3.2 聚表二元驱提高采收率机理16-17
  • 2.4 泡沫驱17-19
  • 2.4.1 泡沫的形成和稳定17-18
  • 2.4.2 泡沫的性能评价指标18
  • 2.4.3 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机理18-19
  • 第三章 水平井-泡沫驱开采聚驱后侧积夹层剩余油效果研究19-35
  • 3.1 水平井-泡沫驱开采聚驱后侧积夹层剩余油效果物模研究19-24
  • 3.1.1 实验模型的制作19
  • 3.1.2 实验流体的准备19-20
  • 3.1.3 物模实验方案20
  • 3.1.4 物模实验步骤20-21
  • 3.1.5 物模实验结果21-23
  • 3.1.6 不同驱替方案物模实验结果对比分析23-24
  • 3.2 水平井-泡沫驱开采聚驱后侧积夹层剩余油效果数模研究24-34
  • 3.2.1 概念模型的建立24
  • 3.2.2 岩石流体参数24-25
  • 3.2.3 泡沫体系物化参数表征25-29
  • 3.2.4 数模研究方案29-30
  • 3.2.5 数模研究结果30
  • 3.2.6 不同驱替方案数模研究结果对比分析30-34
  • 3.3 本章小结34-35
  • 第四章 聚驱后侧积夹层剩余油采收率的影响因素35-47
  • 4.1 主流线与侧积夹层延伸方向夹角对采收率的影响35-39
  • 4.1.1 概念模型的建立35-36
  • 4.1.2 数模研究方案36
  • 4.1.3 数模研究结果36-37
  • 4.1.4 物模实验验证37-39
  • 4.2 两注两采时水平井偏移位置对采收率的影响39-44
  • 4.2.1 概念模型的建立39
  • 4.2.2 数模研究方案39-40
  • 4.2.3 数模研究结果40-41
  • 4.2.4 物模实验验证41-44
  • 4.3 隔层渗透率对采收率的影响44-46
  • 4.3.1 概念模型的建立44-45
  • 4.3.2 数模研究方案45
  • 4.3.3 数模研究结果45-46
  • 4.4 本章小结46-47
  •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2
  • 发表文章目录52-54
  • 致谢54-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文明;马常军;;水平井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08期

2 秦苞;水平井之最[J];石油机械;1992年12期

3 胡辛禾;用现代设备钻成1000口水平井[J];石油机械;2000年08期

4 张守钦,盛明仁,李军成;影响水平井测量精度的几个因素[J];石油钻采工艺;2001年01期

5 赵琦,郝金克;国内第一口水平井滤砂管打捞喜获成功[J];石油钻采工艺;2001年02期

6 陈海龙,李晓平,李其正;水平井段最优长度的确定方法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陈明,沈燕来;水平井段合理长度的确定方法研究[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3年05期

8 李艳明;魏尚武;李旭东;徐冰涛;马青云;;水平井新技术在吐哈油田应用效果浅析[J];吐哈油气;2003年04期

9 Hyun Cho;刘文辉;;长水平井长度整体优化[J];吐哈油气;2005年01期

10 ;吐哈油田两口水平井一次中靶取得成功[J];吐哈油气;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弓启;马国梁;沈焕文;张小衡;朱雅娣;;吴旗油田吴420区水平井开发效果评价[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六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张红岗;刘向伟;张文来;石琳;张宁利;李晓明;周亚亚;景文杰;;水平井找堵水技术研究及应用[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九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李志坪;韩涛;韩利宝;杨亚少;王少亭;颜廷涧;;水平井采油配套技术试验研究[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4 李增科;谢学明;王小波;;江汉油田采卤连通水平井—黄盐平1井钻井技术[A];湖北省石油学会第十一次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会论文集[C];2004年

5 武浩宇;吴茂富;齐二坡;苗润金;王亚玲;;靖边气田水平井测试技术适用性探讨[A];石化产业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陈付虎;王迁伟;王帆;张梦东;秦玉英;何青;;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在镇泾油田的试验研究[A];油气藏改造压裂酸化技术研讨会会刊[C];2014年

7 王军;高攀锋;李儒春;夏韬;徐婷;;利用加密水平井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技术探讨[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九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杨萍;刘磊;吴品成;易刚;杨海飞;;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在榆林气田开发中的应用——以长北天然气合作区块为例[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9 陈志勇;徐彦明;;长北水平井钻完井技术新思路[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六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杨映洲;毕曼;魏千盛;陈龙;;苏里格气田自营区水平井不同改造工艺增产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A];青年人才与石化产业创新发展——第七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郭影;水平井,为何渐成新宠?[N];中国石油报;2006年

2 通讯员 吴泽波邋本报记者 仇国强 张晓燕;水平井破解难动用储量开发难题[N];中国石化报;2008年

3 记者 王志田 通讯员 胡占辉 许洪梅;大庆水平井测试新技术应用成功[N];中国石油报;2013年

4 陈和平 李星民;海外大型超重油油藏水平井规模上产开发技术 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N];科技日报;2012年

5 奚震 马献珍;挑战水平井更长水平段[N];中国石化报;2009年

6 通讯员张惠林 范乘浪 宋宏伟;西部钻探30625队 完成哈国高难度水平井[N];中国石油报;2010年

7 记者 王志田 通讯员 芦柏丽;大庆油田测试分公司—— 创水平井段测试最长纪录[N];中国石油报;2011年

8 通讯员 李忠权 王蕊;辽河沈采推出水平井有杆泵采油配套工艺[N];中国石油报;2009年

9 通讯员 郑水平邋李晓玲;辽河曙光采油厂水平井双管注汽技术效果显著[N];中国石油报;2008年

10 记者 刘军 通讯员 王爱香;辽河70136队打出我国最长水平井段[N];中国石油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克智;大牛地低渗气田水平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2 袁鹏;杜84区块超稠油水平井钻采优化设计及应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3 孙志宇;水平井多级脉冲气体加载压裂机理研究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4 王寿平;水平井渗流理论及其在油藏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5 温杰文;气体钻水平井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6 李军诗;压裂水平井动态分析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7 钱杰;水平井连续油管分段压裂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8 樊冬艳;基于离散裂缝模型分段压裂水平井试井理论及解释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9 袁迎中;水平井渗流理论及产能评价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9年

10 宋根才;复杂井况水平井套管损坏机理及预防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雷;顺9井区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2 姜美婷;红河油田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工艺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3 汪旭伟;樊116区块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夏鹏;孤岛油田中一区Ng5-6薄差层地质特征研究及水平井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5 张腾;基于多源数据的快速油藏建模及水平井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6 周彦红;非均质油藏水平井射孔参数优化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7 汤晓威;低渗油藏仿水平井注采井网渗流规律及优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8 杨波;江苏复杂小断块水平井水淹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9 袁彬;致密低渗气藏水平井体积压裂增产潜力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10 崔凯;底水油藏水平井控流完井参数优化设计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本文编号:1067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067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c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