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基于地质力学方法的低渗透砂岩储层构造裂缝预测研究(英文)

发布时间:2017-12-24 01:34

  本文关键词:基于地质力学方法的低渗透砂岩储层构造裂缝预测研究(英文) 出处:《地球科学进展》2016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低渗砂岩储层 裂缝参数 地质力学方法


【摘要】:目前,研究并搞清构造裂缝的形成时间、位置、产状、规模及分布密度对于低渗透、超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勘探开发至关重要,但具有很大难度。基于应变能理论建立一套综合地质力学模型以定量预测裂缝参数及分布,如裂缝线密度和体密度等。首先,在岩石力学实验的基础上将脆性储层中由构造应力引起的总能量划分为裂缝表面能、摩擦耗能和残余应变能3种类型,其中前两者即为与裂缝产生相关的能量,并以此为桥梁推导建立应力—应变和裂缝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其次基于地震解释结果建立复杂构造区含断层的古地质模型、岩石力学实验、测井解释,通过动静校正的方法获得砂岩、泥岩的强度参数,从而建立地质力学模型。最终,进行古应力场数值模拟计算裂缝参数三维展布特征,并以实际井点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地质力学模型法不同于一般的几何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能够预测不同构造运动阶段的裂缝参数分布,并能够进行三维空间显示;裂缝的充填程度不仅影响着裂缝开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渗流特征,这对于进一步实现现今裂缝开度的定量预测以及储层数值模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Multiphase evolution and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fracture networks with different filling degree in tight sandstone”(No.41572124)~~
【分类号】:P618.13;TE31
【正文快照】: 1Introduction Natural fractures impact the performance of many reservoirs,including some of the carbonate reservoirs,tight sand reservoirs and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in the world[1~4].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ing where and when fractures develop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诸葛月英;王向公;杜宝会;胡涛;陈俊;刘萍;;华北大王庄复杂砂岩储层钙质校正方法研究[J];测井技术;2006年05期

2 夏国朝;;段六拨油田深层砂岩储层的预测[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3 高玉巧;刘立;;含片钠铝石砂岩的基本特征及地质意义[J];地质论评;2007年01期

4 肖军;王华;袁立川;姜华;陈少平;;深埋藏砂岩储层中异常孔隙的保存机制探讨[J];地质科技情报;2007年05期

5 巴凯;杨德冰;唐直平;;灰关联分析在砂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1年02期

6 刘先珊;张林;李栋梁;秦鹏伟;;射孔围压对储层出砂砂岩力学特性的影响[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3年06期

7 张书平,何玉忠,金]/;江汉油区盐间非砂岩储层敏感性研究和认识[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8 郭艳东;赵英杰;李治平;;大庆油田萨零组粉砂岩储层敏感性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年01期

9 巴凯;杨德冰;唐直平;;灰关联分析在砂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J];吐哈油气;2011年02期

10 张卫东,葛洪魁,唐治平,宋丽莉;疏松砂岩储层粒度分形分布研究及应用[J];石油钻探技术;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寿建峰;朱国华;;中国西部油气盆地构造侧向挤压对砂岩储层性质的控制作用[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2 王飞;潘保芝;;渗透性砂岩储层胶结指数m的确定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3 吴品成;李强;易刚;陈桂阳;王雪芹;杨亚涛;杨萍;江国旗;;随钻电阻率成像技术在致密薄砂岩储层中的运用——以鄂尔多斯盆地长北合作区为例[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4 寿建峰;张惠良;朱国华;;西部盆地山前地带构造与有利砂岩储层预测[A];塔里木及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罗小平;沈忠民;陈义才;;含油气砂岩各相态烃在油气成藏史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王震亮;高潮;范昌育;;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超低渗砂岩储层的形成与油、水分布规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7 黄强;石元会;叶应贵;;江汉盆地盐间非砂岩储层的录井综合评价[A];江汉油田难采储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梁海龙;姜岩;秦月霜;;他拉哈地区薄互层砂岩储层横向预测技术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刘洛夫;赵建章;张水昌;方家虎;肖中尧;;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的成因类型及特征[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情报室;英国地质调查:开展学科交叉与合作项目[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赵继龙;塔北西部玉东地区古近系薄层砂岩储层地球物理特征与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2 夏显佰;准噶尔盆地马桥凸起白垩系、侏罗系砂岩成岩演化机制与成岩模式[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3 段林娣;高含泥薄层砂岩储层精细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4 曲希玉;CO_2流体—砂岩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及其在CO_2气储层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5 刘娜;砂岩对CO_2的矿物捕获能力[D];吉林大学;2011年

6 万友利;低渗透沥青砂岩储层致密化成因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7 朱春俊;低孔低渗砂岩储层成因及控制因素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8 王瑞飞;低渗砂岩储层微观特征及物性演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9 杨晓宁;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侏罗系砂岩成岩演化机制与天然气成藏效应[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燕;鸡西盆地城子河组、穆棱组露头砂岩与岩芯砂岩成岩作用比较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2 马洪涛;泥质粉砂岩对改善窄薄砂体油田开发作用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3 王泫懿;丘陵油田三间房组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殷硕;基于毛管模型的泥质砂岩储层导电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5 田圆圆;海上油田疏松砂岩储层地应力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6 张若文;由SEM二维样本图象重建砂岩三维模型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刘瑞;利用MDT资料预测砂岩储层产能方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4年

8 罗志明;综合测井在滇西地浸砂岩铀矿勘探中的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9 王文全;砂岩铀矿石高温高压溶解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10 焦玉国;大庆长垣及以东地区深层砂岩储层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263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3263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1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