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笔石带对比及沉积特征

发布时间:2018-04-21 14:29

  本文选题:四川盆地 + 长宁区块 ; 参考:《天然气工业》2017年07期


【摘要】:四川盆地南部长宁与威远区块是我国页岩气主要产区之一,主要产气层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厚度介于20~40 m,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然而,从笔石地层的角度分析后发现,上述2个区块黑色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时间和沉积速率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此,应用沉积学、生物地层学、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等研究手段,开展了上述2个区块8口钻井的岩心描述和笔石生物地层划分等工作。研究结果表明:(1)长宁地区的富有机质页岩主要沉积于WF1—LM4笔石层段,而威远地区则主要沉积于LM1—LM8笔石层段,二者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时间差异较大;(2)受广西运动的影响,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中心不断向北(威远地区)迁移,越靠近南部的海岸线,富有机质页岩沉积结束的时间就越早;(3)威远地区局部缺失观音桥组下部和部分笔石带,发育水下古隆起(赫南特冰期或已隆出水面),其边界目前尚未明确,影响了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在该区域进行页岩气勘探部署需格外谨慎。
[Abstract]:Changning and Weiyuan blocks in the south of Sichuan Basin are one of the main shale gas producing areas in China. The thickness of organic matter rich shale of upper Ordovician Wufeng formation and 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is between 20 ~ 40 m, which has good contra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ptolite form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deposition time and deposition rate of black organic shale in the two blocks mentioned above. Therefore, the core description of 8 drilling wells and the division of graptolite biostratigraphy have been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sedimentology, biostratigraphy, geochemistry and minera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rganic shale in Changning area is mainly deposited in the WF1-LM4 graptolite formation, while in Weiyuan area it is mainly deposited in the LM1-LM8 graptolite formation. The sedimentary center of organic shale is moving northward (Weiyuan area) continuously. The closer it is to the southern coastline, the earlier the deposit will end) the lower part of Guanyinqiao formation and part of graptolite belt are missing in Weiyuan area. The boundary of the underwater paleouplift (Hernante glacial age or uplift) has not been defined at present, which has affected the de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 rich shale, so it is necessary to be cautious in the exploration and deployment of shale gas in this area.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中国石油非常规重点实验室;重庆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7ZX0503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编号:2013CB228001)
【分类号】:P6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海宽;金之钧;马鑫;刘忠宝;林拓;杨振恒;;四川盆地及邻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笔石带及沉积特征[J];石油学报;2017年02期

2 腾格尔;申宝剑;俞凌杰;仰云峰;张文涛;陶成;席斌斌;张庆珍;鲍芳;秦建中;;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形成与聚集机理[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7年01期

3 尉鹏飞;张金川;隆帅;彭建龙;邓恩德;吕艳南;马玉龙;;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及其发育主控因素[J];中国石油勘探;2016年05期

4 杨洪志;张小涛;陈满;吴建发;张鉴;游传强;;四川盆地长宁区块页岩气水平井地质目标关键技术参数优化[J];天然气工业;2016年08期

5 张琳娜;樊隽轩;陈清;;华南上奥陶统观音桥层的空间分布和古地理重建[J];科学通报;2016年18期

6 王玉满;黄金亮;王淑芳;董大忠;张晨晨;管全中;;四川盆地长宁、焦石坝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刻度区精细解剖[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年03期

7 赵圣贤;杨跃明;张鉴;王兰生;王兴志;罗超;田冲;;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小层划分与储层精细对比[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年03期

8 梁峰;拜文华;邹才能;王红岩;武瑾;马超;张琴;郭伟;孙莎莎;朱炎铭;崔会英;刘德勋;;渝东北地区巫溪2井页岩气富集模式及勘探意义[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6年03期

9 邹才能;董大忠;王玉满;李新景;黄金亮;王淑芳;管全中;张晨晨;王红岩;刘洪林;拜文华;梁峰;吝文;赵群;刘德勋;杨智;梁萍萍;孙莎莎;邱振;;中国页岩气特征、挑战及前景(二)[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6年02期

10 邹才能;董大忠;王玉满;李新景;黄金亮;王淑芳;管全中;张晨晨;王红岩;刘洪林;拜文华;梁峰;吝文;赵群;刘德勋;杨智;梁萍萍;孙莎莎;邱振;;中国页岩气特征、挑战及前景(一)[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红岩;郭伟;梁峰;赵群;刘德勋;周杰;杜东;皮淑慧;;宣汉—巫溪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生物地层特征及分层对比[J];天然气工业;2017年07期

2 谢军;赵圣贤;石学文;张鉴;;四川盆地页岩气水平井高产的地质主控因素[J];天然气工业;2017年07期

3 梁峰;王红岩;拜文华;郭伟;赵群;孙莎莎;张琴;武瑾;马超;雷治安;;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笔石带对比及沉积特征[J];天然气工业;2017年07期

4 解习农;郝芳;陆永潮;何生;石万忠;姜振学;熊永强;张金川;;南方复杂地区页岩气差异富集机理及其关键技术[J];地球科学;2017年07期

5 戴方尧;郝芳;胡海燕;林俊峰;黎祺;;川东焦石坝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赋存机理及其主控因素[J];地球科学;2017年07期

6 田忠斌;魏书宏;王建青;李莲英;唐书恒;李俊;;沁水盆地中东部海陆过渡相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煤炭学报;2017年07期

7 杨斌;游利军;康毅力;何志君;李相臣;;基于物质平衡的页岩气井压裂改造裂缝体积与面积计算[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7年07期

8 周立宏;李洪香;杨朋;林伶;曲宁;;沧东中生界火山岩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J];特种油气藏;2017年03期

9 王世谦;;页岩气资源开采现状、问题与前景[J];天然气工业;2017年06期

10 陈旭;樊隽轩;王文卉;王红岩;聂海宽;石学文;文治东;陈冬阳;李文杰;;黔渝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笔石页岩的阶段性渐进展布模式[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7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凌杰;范明;腾格尔;刘友祥;;埋藏条件下页岩气赋存形式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16年04期

2 席斌斌;腾格尔;俞凌杰;蒋宏;申宝剑;邓模;;川东南页岩气储层脉体中包裹体古压力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石油实验地质;2016年04期

3 申宝剑;仰云峰;腾格尔;秦建中;潘安阳;;四川盆地焦石坝构造区页岩有机质特征及其成烃能力探讨——以焦页1井五峰—龙马溪组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16年04期

4 NIE Haikuan;JIN Zhijun;;Source Rock and Cap Rock Controls on the Upper Ordovician Wufeng Formation 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Shale Gas Accumula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 and its Peripheral Areas[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16年03期

5 聂海宽;金之钧;边瑞康;杜伟;;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源-盖控藏”富集[J];石油学报;2016年05期

6 何治亮;聂海宽;张钰莹;;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J];地学前缘;2016年02期

7 张鉴;王兰生;杨跃明;万茂霞;邹春艳;邓鸿斌;孔令明;;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选区评价方法建立及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年03期

8 赵圣贤;杨跃明;张鉴;王兰生;王兴志;罗超;田冲;;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小层划分与储层精细对比[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年03期

9 张小涛;陈满;蒋鑫;杨洪志;杨学锋;;页岩气井产能评价方法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年03期

10 董大忠;邹才能;戴金星;黄士鹏;郑军卫;龚剑明;王玉满;李新景;管全中;张晨晨;黄金亮;王淑芳;刘德勋;邱振;;中国页岩气发展战略对策建议[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綦江页岩气开发项目启动[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9年09期

2 本刊编辑部;;我国研究人员发现页岩气的直接存在[J];天然气工业;2009年09期

3 李立;;中国正式实施新型能源页岩气开发[J];石油钻采工艺;2009年05期

4 ;我国首个页岩气开发项目在綦江启动[J];吐哈油气;2009年03期

5 王立彬;;中国启动页岩气资源勘查[J];国外测井技术;2009年05期

6 安晓璇;黄文辉;刘思宇;江怀友;;页岩气资源分布、开发现状及展望[J];资源与产业;2010年02期

7 蒋志文;;页岩气简介[J];云南地质;2010年01期

8 钱伯章;朱建芳;;页岩气开发的现状与前景[J];天然气技术;2010年02期

9 高慧丽;;唤醒沉睡的页岩气[J];山东国土资源;2010年04期

10 张大伟;;加速我国页岩气资源调查和勘探开发战略构想[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玉芳;包书景;张宏达;葛明娜;王劲铸;孟凡洋;任收麦;;国外页岩气勘查开发进展[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2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前景展望[A];“宝塔油气”杯第四届天然气净化、液化、储运与综合利用技术交流会暨LNG国产化新技术新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4年

3 林斌;郭巍;赵肖冰;曹瀚升;王少华;;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概率体积法在三江盆地古生代页岩气中的应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4 印兴耀;吴国忱;;页岩气储层地震评价[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5 蔡启宏;傅子云;;地震频率信息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应用的可能性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6 刘禹;王常斌;文建军;宋付权;;页岩气渗流中的力学模型分析[A];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13年

7 滕吉文;刘有山;;中国页岩气成藏和潜在产能与对环境的污染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特提斯研究中心[C];2014年

8 张聪;段文哲;包书景;;遥感技术在复杂山区页岩气早期勘探中的应用[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9 李世臻;刘志强;;页岩气地质研究应重视的几项基础工作[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10 张R,

本文编号:17828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7828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0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