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古近系湖相碳酸盐岩储集特征与含油性分析——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8-04-30 18:25

  本文选题:白云石晶间孔 + 储集能力 ; 参考:《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7年05期


【摘要】:对英西地区古近系E_3~2致密湖相碳酸盐岩储集特征与含油性进行分析.系统地开展了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物性分析和毛管压力曲线研究、超微观形貌和微区地球化学成分分析以及其他配套综合分析研究,提出英西地区E_3~2储集层以白云石晶间孔为主,且饱含油,见少量有机酸溶蚀加大现象,具有形成规模油气藏的储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均可见到岩石中发育大量白云石晶间孔,在毛管压力曲线上表现为"高-宽"平台,具有"小孔径-大数量"意义;2)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白云石分子式为Ca(Mg_(0.96)Fe_(0.04))(CO_3)_2,理想状态下可形成13.36%的面孔率;3)统计数据显示少量样品存在晶间孔被有机酸溶蚀加大现象,高沉积速率的大背景下未见大气水的淋滤溶蚀证据,且碎屑长石未发生溶蚀;4)实测的孔径大小和化学理论推导值均显示孔径约为0.40~1.07μm,完全有能力储集各类石油、天然气及其共生物质且能允许其在孔隙内发生流动或运移.
[Abstract]: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oil - bearing properties of E _ 3 ~ 2 dense lake facies in Yingxi area we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 The study of petrology and Mineralogy , physical property analysis and capillary pressure curve , ultramicroscopic appearance and micro - area geochemic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藏描述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基金】:国家油气专项(2016ZX05003-006) 中国石油重大科技专项(2011E-03)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佳;甘华军;;南阳凹陷南部断超带古近系沉降特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唐世春;陈天成;白彬珍;秦红祥;陈军海;;玉北古近系膏泥层地应力分布规律探索[J];石油钻探技术;2013年01期

3 袁淑琴;王书香;纪建峥;张洪娟;王洪彪;赵宇超;;歧南次凹及其邻区古近系物源特征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年10期

4 郑莲慧;单钰铭;尹帅;王倩倩;刘嫣;;塔里木X区古近系膏泥岩层力学性质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28期

5 王瑞菊;邓宏文;郭建宇;;珠一坳陷古近系典型凹陷类比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21期

6 徐长贵,赖维成;渤海古近系中深层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海上油气;2005年04期

7 薛海涛;许淼;徐庆霞;王泽淼;;虎林盆地古近系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刘成鑫;纪友亮;罗顺社;高振中;;孤东地区古近系储层成因类型及其特征[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年06期

9 查明;陈中红;;山东东营凹陷前古近系水化学场、水动力场与油气成藏[J];现代地质;2008年04期

10 曹树春;刘春成;;古近系储层开发地震研究思路和实践——以扇三角洲和三角洲为例[J];天然气工业;2007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振强;金成洙;;龙江-肇州地区古近系-新近系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岩相条件分析[A];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伟同;刘耕武;陈钦保;;应该重视当阳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问题的研究[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闫伟;;垦利6区块古近系沉积相特征[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4 张善文;王永诗;;济阳坳陷古近系深部油气成藏与勘探[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5 施继锡;余孝颖;;未熟—低熟油流体特征——以济阳坳陷古近系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乐强;济阳坳陷古近系—新近系地层油藏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曾清波;辽河滩海西部古近系层序地层特征及其控藏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郭建宇;惠州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及隐蔽油气藏勘探[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4 王瑞菊;珠一坳陷古近系层序地层与隐蔽圈闭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周磊;冀中坳陷古近系中深层优质储层成因机制及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符卉;关中盆地古近系沉积特征与古地理特征分析[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宋俊杰;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春光区块古近系沉积相研究及地层岩性圈闭预测[D];长江大学;2015年

3 杨罗万;辽河东部凹陷北部地区古近系及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分析与区带优选[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苏健;胜利海域长堤—垦东地区古近系地层格架与砂体展布[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5 张婕;济阳坳陷长堤地区古近系地层油藏成藏条件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6 侯典吉;辽东湾地区辽西凹陷古近系东营组层序充填特征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7 赵约翰;垦东北部地区古近系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8 庄红红;塔西南叶城凹陷古近系沉积特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3年

9 王雪;准噶尔盆地春光区块古近系第四砂组岩性圈闭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10 赵亮;深县凹陷古近系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本文编号:1825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825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4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