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储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及应用
本文选题:花岗岩储层 + 裂缝孔隙度 ; 参考:《地球物理学进展》2017年05期
【摘要】:针对花岗岩储层非均质性特点,采用了三重孔隙结构解释模型对其进行解释评价.该模型的储集空间包括基质、裂缝和孔洞三部分,随着储集空间的变化,可将该模型转化为孔隙型储层解释模型、孔洞型储层解释模型和裂缝型储层解释模型,这样就可适应多种储层性质的解释需要.由此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计算了花岗岩储层的总孔隙度、基质孔隙度、孔洞孔隙度和裂缝孔隙度,利用岩心和电成像测井对裂缝孔隙度和孔洞孔隙度的计算结果进行标定和验证,并根据这些参数划分储层类型,计算含油气饱和度,划分油气水层.含油气饱和度的计算是采用反映储层孔隙结构变化的孔隙结构指数变m值,使阿尔奇公式适用于非均质花岗岩储层含油气饱和度的计算.应用上述测井解释方法,对目标井进行精细处理解释和综合评价,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nite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a triple pore structure interpretation model is used to interpret and evaluate granite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The reservoir space of the model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matrix, fracture and porosity. With the change of reservoir space, the model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a porous reservoir interpretation model, a porosity reservoir interpretation model and a fractured reservoir interpretation model. In this way, it can meet the interpretation needs of various reservoir properties. Thus, the total porosity, matrix porosity, pore porosity and fracture porosity of granite reservoir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conventional logging data.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fracture porosity and porosity are calibrated and verified by core and electrical imaging logging. According to these parameters, the reservoir types are classified, the saturation of oil and gas is calculated, and the oil-gas and water layers are divided. The calculation of oil and gas saturation is based on the change of pore structure exponent m, which reflects the change of reservoir pore structure, which makes the Archie formula applicable to the calculation of oil and gas saturation in heterogeneous granite reservoir. The precision processing interpretation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target well are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logging interpretation method mentioned above, and good application results are obtained.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2011ZX05007-006)资助
【分类号】:P618.13;P631.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勇;范海洋;王虎庆;孙延军;;裂缝孔隙度评价模型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6期
2 王晓畅;李军;张松扬;谭茂金;古扎丽克孜·依明;;基于测井资料的裂缝面孔率标定裂缝孔隙度的数值模拟及应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3 秦启荣,张烈辉,刘莉萍,李乐,郭贵安;裂缝孔隙度数值评价技术[J];天然气工业;2004年02期
4 王晓畅;范宜仁;张庚骥;;基于双侧向测井资料的裂缝孔隙度计算及其标定[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8年05期
5 许浚远,,彭大钧,罗蛰潭;围压对构造裂缝孔隙度的重要影响[J];石油学报;1995年03期
6 秦启荣,黄平辉,周远志,王嘉;全直径样品分析在测井解释裂缝孔隙度中的应用研究——以克拉玛依油田百31井区二叠系油藏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年05期
7 赵炎;用横波时差估算裂缝孔隙度方法研究[J];新疆石油地质;1984年04期
8 赵辉;石新;司马立强;;裂缝性储层孔隙指数、饱和度及裂缝孔隙度计算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年06期
9 魏涛;李先鹏;;用岩心资料刻度测井响应以确定裂缝孔隙度[J];测井技术;1993年04期
10 李文彬;;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裂缝孔隙度评价模型[J];国外测井技术;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敏;孙建孟;;裂缝孔隙度参数的求取及标定方法现状及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王桂莲;李德建;何满潮;杨国兴;台启民;;岩石吸水特性及其孔隙结构变化研究[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中言;方华;白武明;;砂岩孔隙结构的图象分析及其物理意义[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4 陈红宇;范明;陈伟钧;;压汞法、气体吸附法联合测定岩石的孔隙结构[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张元中;孟英峰;;非均质多孔介质孔隙结构与声波速度的关系[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6 唐刚;晏信飞;杨志芳;曹宏;;致密砂岩孔隙结构CT成像及等效速度预测[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7 肖立志;朱国钦;高守双;金振武;;核磁共振新技术在岩芯分析中的应用[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斯春松;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二叠统一下三叠统扇三角洲砂砾岩储层孔隙结构表征及成因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2 张静平;腐泥型有机质孔隙结构及吸附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郑江韬;低渗透岩石的应力敏感性与孔隙结构三维重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4 张新春;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开发参数优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5 李景岩;杏南开发区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及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殷艳玲;低渗透砂岩油藏孔隙结构及水驱油效率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7 任晓娟;低渗砂岩储层孔隙结构与流体微观渗流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义国;裂缝的测井识别与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2 张秋生;低—中阶煤及煤系泥页岩吸附性及其影响因素[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3 杨昊睿;韩城地区构造煤孔隙结构和吸附特征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4 刘莉萍;川中公山庙构造沙一段储层裂缝预测及裂缝孔隙度数值评价[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5 王合明;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和网络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张晓辉;韩城矿区构造煤孔隙结构多尺度下的精细表征[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7 郭红光;复杂断块油层中高含水期岩心孔隙结构的网络模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8 聂晶;应用测井资料分析微孔隙结构的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9 张创;高邮凹陷沙埝南—花庄地区阜三段低渗储层孔隙结构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程伟;储层微观结构的随机模型及其渗流规律的数值模拟[D];武汉工业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953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953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