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干馏条件对油页岩半焦孔隙结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0-10 16:39
【摘要】:油页岩干馏过程中发生挥发分物质的析出,导致颗粒的孔隙结构发生重大的变化,进而会对油页岩半焦的燃烧反应、成灰等特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氮气吸附/脱附法对不同干馏温度、不同干馏时间下制备得到的桦甸油页岩半焦进行了孔隙分析,并与前人针对相同样品的油页岩半焦燃烧特性实验研究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随干馏温度增加,受热解二次反应产生的焦炭对孔隙堵塞的影响,油页岩半焦孔隙比表面积和比容积先增加后减小;随干馏时间增加,伴随着小孔之间的合并,油页岩半焦孔隙比表面积先增加后减小,比容积单调增加。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oil shale retorting, volatile matter is precipitated, which leads to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pore structure of oil shale, which will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on combustion reaction and ash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il shale semi-coke. The porosity of Huadian oil shale semi-coke prepared at different distillation temperature and time was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nitrogen adsorption / desorption method. The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il shale semi-coke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experimental range, the effect of coke produced by pyrolysis secondary reaction on pore blockage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distillation temperature,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distillation time, the por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specific volume of oil shale semi-coke increase first and then decrease.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pores, the por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oil shale semi-coke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and the specific volume increases monotonously.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4CB744300-5)~~
【分类号】:TE66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满珍;用气相色谱法研究煤与半焦的特性 Ⅲ.半焦与水蒸汽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活性[J];燃料化学学报;1987年02期

2 曾世泽;;半煤半焦炼出优质铁[J];河北冶金;1959年17期

3 ;裂解加氢[J];燃料学报;1957年01期

4 ;低温半焦的利用[J];石油炼制与化工;1958年12期

5 ;碱金属催化剂对煤半焦气化的影响[J];煤炭转化;1979年04期

6 沈满珍,黄克权;用气相色谱法研究煤与半焦的特性 Ⅰ.煤和在氮气氛下热解半焦的微孔[J];燃料化学学报;1984年02期

7 白雪峰,郭树才;平庄褐煤干馏半焦的合理利用[J];煤气与热力;1989年03期

8 邱介山;郭树才;;固体热载体干馏半焦的分子筛性质研究[J];煤化工;1992年01期

9 戴和武;马国君;;云南先锋褐煤半焦的潜在价值和利用前景[J];煤炭科学技术;1992年11期

10 盛宏至,刘典福,魏小林,黄南;煤部分气化后生成半焦的特性[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军利;唐惠庆;郭占成;;炼焦收缩阶段半焦脱硫的实验研究[A];2004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4年

2 李春虎;杨林;王林学;胡龙军;齐欣;冯丽娟;;改性活性半焦选择性吸附脱除燃油中含硫化合物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刘典福;魏小林;盛宏至;;半焦与RDF混烧排放特性实验研究[A];2004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玉高;煤及热解半焦粉末的温和氧化解聚[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么遥;细粉半焦预热燃烧及NO_x生成特性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6年

3 巩志强;低阶煤热解半焦的燃烧特性和NO_x排放特性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6年

4 王芳;低阶煤流化床两段气化制清洁燃气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5 张睿;烟煤热解半焦气化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王芳杰;胜利褐煤温和气化焦油催化重整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7 王坤;褐煤基吸附催化剂的制备及脱硝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从昭;褐煤低温热解实验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杨倩;陕北低阶煤低温热解实验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3 喻长连;固体热载体法褐煤热解及半焦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4 梁丽静;低阶煤热解半焦制水焦浆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贺坤;0.2MW细粉半焦预热燃烧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6年

6 翟祥;煤热解半焦的改性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D];延安大学;2016年

7 安得宁;神府型煤半焦二氧化碳/水蒸气催化活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8 于晓慧;胜利褐煤热解产物结构分析及典型半焦分子模型构建[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9 郝瑛轩;甲烷—低阶煤微波共热解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10 张文星;低劣煤热解半焦流化床气化及反应过程强化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625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2625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2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