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断陷龙凤山次凹下白垩统油气成藏期
【图文】:
。油气主要集中在中部断阶带和靠近北部洼陷带的Bei2、Bei203区块,油气储层为营城组,其次为沙河子组[17]。烃源岩以沙河子组为主,其次为营城组下部,其中洼陷带沙河子组发育厚层深灰色、灰黑色泥岩夹含砾砂岩,生油条件良好,为油气主要来源。次凹南部岩性较粗,砂砾岩含量较高,从南至北暗色泥岩逐渐增多。营三砂组顶部泥岩和火山岩为区域性盖层[18]。2烃源岩热演化生烃史龙凤山次凹烃源岩以沙河子组为主,其次为营城组下部,主要为暗色泥岩,以Ⅱ型为主,为成熟—过成熟阶段。烃源岩热演化史(图1)表明,沙河子组—登娄库组沉积初期,主力烃源岩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登娄库组沉积初期(距今约112Ma),沙河子组顶部烃源岩进入成熟阶段,开始生烃,登娄库组沉积后期烃源岩Ro达到1.0%。登娄库组沉积末第36卷第6期赵鸿皓等:长岭断陷龙凤山次凹下白垩统油气成藏期·59·
隳阕濉⑵鈋毫较嗵鋡隳阕逡约把嗡釃隳?体。包裹体主要赋存于石英颗粒内部裂缝和穿石英颗粒裂缝中,大部分赋存于石英内部裂缝中。烃类包裹体主要呈群体分布,少数颗粒零星分布。根据包裹体宿主成岩矿物的组构关系及与裂缝的交切关系,确定其序次为石英内部裂缝、穿石英颗粒裂缝。流体包裹体具有黄白色、黄绿色、蓝绿色、蓝白色等多种荧光颜色,黄绿色、蓝绿色荧光占主体。3.2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及古盐度3.2.1均一化温度在包裹体岩相学特征分析基础上,,对烃类包裹体伴生的盐水包裹体进行了均一化温度及冰点的测试(图2)。根据Bei204井、Bei201井、Bei205井、Bei2井营城组储层中与烃类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分布,均一化温度为90~140℃,存在2个充注高峰,前峰值为第1期油气充注,均一化温度分布为90~100℃,后峰值为第2期油气充注,均一化温度为125~135℃,反映了油气的2期成藏。·60·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辉;韩文中;李鲜蓉;;油气成藏期分析方法及进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35期
2 刘文超;叶加仁;郭飞飞;;油气成藏期研究方法[J];海洋地质前沿;2011年08期
3 杨文杰;谭丽娟;;油气成藏期研究现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21期
4 李婧婧;王毅;李慧莉;张卫彪;;同位素测年在油气成藏期研究中的应用[J];石油实验地质;2012年01期
5 高岗;黄志龙;;油气成藏期研究进展[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年05期
6 李建华;范柏江;耿辉;;油气成藏期研究方法和进展[J];科技导报;2010年22期
7 马安来;张水昌;张大江;金之钧;;油气成藏期研究新进展[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年03期
8 李明诚,单秀琴,马成华,胡国艺;油气成藏期探讨[J];新疆石油地质;2005年05期
9 王华建;张水昌;王晓梅;;如何实现油气成藏期的精确定年[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年02期
10 李洪革;林心玉;;长岭断陷深层构造特征及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深部火成岩勘探成果[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2 ;长岭断陷火山岩天然气富集规律及评价技术[A];2009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9年
3 温升福;刘福春;刘曼丽;毕海龙;;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东部深层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王冬燕;王向黎;;长岭断陷火山岩天然气储层地质特征[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2年卷[C];2012年
5 丁俊英;倪培;饶冰;张林松;;盐水包裹体的人工系统合成[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斌;;烃类包裹体热动力学参数计算软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斌;;油气领域中包裹体研究的某些进展和存在问题[A];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2年
8 倪培;饶冰;丁俊英;张林松;;人工合成包裹体的实验研究及其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谢奕汉;范宏瑞;胡芳芳;;人造蓝宝石熔融包裹体研究[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陶士振;;包裹体方法在成岩作用研究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王再锋;揭开长岭断陷无机气神秘面纱[N];中国石化报;2008年
2 周宏;油气成藏期的分析与确定[N];中国石油报;2005年
3 王再锋;松南长岭断陷油气地质研究获得新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9年
4 江其勤;长岭断陷火山岩气藏有利区带明朗[N];中国石化报;2013年
5 江其勤 张美珍;单体包裹体分析技术获突破[N];中国石化报;2009年
6 贾全欣;松辽盆地勘探获重要突破[N];中国矿业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爱勇;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综合地球物理场研究与深层构造识别[D];中南大学;2012年
2 张yN;长岭断陷深层致密气藏综合研究及潜力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3 时应敏;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机构及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刘鹏雷;大别山甘家岭超高压不纯净大理岩:变质演化与大陆俯冲带的碳循环[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5 葛云锦;碳酸盐岩烃类包裹体形成机制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响应[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6 潘雪峰;储层流体包裹体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7 宫色;储层有机包裹体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8 徐仕海;黔桂地区古生界储层流体与成藏成矿的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杰;长岭断陷致密气储层特征及成藏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刘哲;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东部营城组火山岩成藏因素分析和成藏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3 张春阳;松南长岭断陷基底特征及其无机气成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姜宏军;长岭断陷深层地层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5 王懋颉;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天然气成藏机制及模式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6 冯越华;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7 张超群;长岭断陷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8 张蓬勃;长岭断陷岩浆活动与构造应力场特征及无机气成因意义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9 韩强;长岭断陷地震地层学与勘探目标分析[D];西北大学;2006年
10 刘玮;松辽盆地长岭断陷营城组酸性火山岩的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76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76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