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致密岩心高压气测渗透率方法

发布时间:2020-05-30 20:56
【摘要】:渗透率是研究储层油气运移的重要参数,但是目前室内实验都无法准确测量出致密储层地下的渗透率,本文针对目前致密岩心渗透率测量方法和原理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利用高压气测渗透率装置开展了渗透率的测量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制备人造致密岩心并对其强度、孔喉结构性质进行了研究,改进致密岩心渗透率测量装置,对微流量计和微压差计进行了校核;二、利用改进的渗透率测量装置对人造致密岩心开展了气测渗透率实验,分别测量了三组实验温度下,多组人造致密岩心样品在不同压力下的流量数据;三、基于致密岩心气测渗透率装置,根据实验研究的结果,对表征这次实验规律经验模型的建立进行了尝试。实验探究了人造致密岩心强度和用胶量、压制压力和压制时间之间的关系,岩心孔喉大小和砂粒配比之间的关系,找出符合本次实验要求的参数;岩心渗透率测量结果表明,传统的Klinkenberg滑脱理论不适用于致密岩心的渗流规律,在高压条件下实测渗透率值小于Klinkenberg滑脱理论值,并表征了压力、温度、孔喉大小和视渗透率之间的关系曲线;根据实测渗透率的结果和实验规律,初步建立了基于本次实验装置和渗透率测量方法的经验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致密岩心高压下的渗流特征。本文中的气测渗透率实验改进了在室内条件下模拟致密储层进行致密岩心视渗透率的测量方法,并且总结出基于本次实验装置和方法的致密岩心渗透率经验模型,对微尺度流动研究、油气田开发方案部署和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图文】:

装置图,渗透率测量,装置图,滑脱效应


图 1.1 ISPP 渗透率测量方法实验装置图ig. 1.1 ISSP Gas measuring permeability device experimental device d者通过研究发现当给致密岩心气体渗流实验施加尾端压力2009 年,Li[27]等人发现存在一个可以使滑脱效应忽略的最随岩石渗透率的降低而增高,得到的无滑脱渗透率与回归偏差。You(2013)等人从岩心孔隙角度出发进一步解释了Li[27](2009),Sinha[28](2012)(如图 1.2)和 You[29](2013升尾端压力来减少滑脱效应对渗透率测量的影响,原理采[30](2014)采用罐体加泵的方式控制回压,改善回压阀的缺量方法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稳态法是建立在滑脱效应理论,,而目前很多实验研究证明滑脱效应解释低渗储层并不准模拟流动的本质,甚至改变了岩心样品的结构,和实际储层很大,不同非稳态法测到的数据差别很大,因此非稳态法并

渗透率测量,稳态法,实验装置图


图 1.2 稳态法渗透率测量实验装置图ig. 1.2 Permeability measuring device diagram in steady state meth心的发展现状是通过参照储层特性制作出能够重复使用、组成和性质稳的人造岩心应该做到从成分和性质对储层的模拟,成分包括渗透率、孔隙度、润湿性以及渗流特征等,这样就能现场储层的渗流实验、不同驱油方式实验。国外岩心物理品或者填砂模型,基本没有涉及人造胶结模型这个领域的的研究和制作起步较早,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就有油田型,人造岩心技术随着油田开发生产的需求而不断探索和个阶段[31~39]:是 20 世纪 50~60 年代,主要是树脂胶结储层模型,胶胶发展为用环氧树脂,砂粒采用的是石英砂,从渗透率这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E3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军凤;邵东亮;;非稳态气测渗透率仪的研制[J];石油矿场机械;2008年02期

2 李展峰;任晓娟;张阳;;低渗储层油测渗透率与气测渗透率关系的实验研究[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3 邵东亮;万军凤;王飞;;非稳态气测渗透率新方法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年02期

4 李凯;张浩;邵孟t

本文编号:26887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887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7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