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滇东老厂矿区多煤层煤层气井产能影响因素及层间干扰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19 05:38
【摘要】:老厂矿区是我国典型的多煤层发育区之一,由于多层煤储层垂向叠置的复杂空间组构关系,煤层气合层开采较为困难,现未能实现大规模开发。本文以滇东老厂矿区多煤层煤层气井为研究对象,在统计大量煤田勘探资料和煤层气井试井、生产资料基础上,结合实验室测试结果,分析了研究区煤储层特征及多层合采煤层气井产能影响因素;针对多煤层煤层气合采井的层间干扰现象,探究了其形成机制,提出了层间干扰表征方法,为合采煤层气井产能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区内仅有的生产试验丛式井组进行分析发现,该井组位于平缓单斜内,各井目标煤储层地质条件差异不大,排采制度是影响产能的主要因素。应用金融学领域波动率理论对井组各井液面变化的稳定性及波动性进行了分析,发现液面变化波动率较小的井产能较高,与传统认识一致,表明波动率对于指导排采制度优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多层合采与单层排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开发层系划分、全井筒气-水-固三相介质流态、储层中压力传导介质及人工调控难易程度等方面。合采井筒中三相介质复杂流态可借助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对气井整体产气效果可能影响较小,而开发层系划分则是实现多煤层煤层气有效合采的地质基础,合理的人工调控是实现高产的技术保障。本文重新厘定了层间干扰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各种条件影响下合采各层段能量的重分布或主动平衡,造成部分层段开采难易程度改变,表现形式以压力干扰为主。这是一动态概念,随排采作业动态变化,其主导因素、表现形式及作用机制也相应转换。层间干扰影响因素囊括了产生层间压力差异的原因和压力趋于平衡的传导条件,所有影响因素核心都可归结于压力系统的动态变化。因此,从压力干扰角度提出了层间干扰系数及其定量表征方法。针对层间干扰的产生机制,提出了合采煤层气井排采初期减弱或抑制层间干扰的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E328
【图文】:

层间干扰,排采,煤层气井,产能


段划分;总结各个阶段生产特征和产出规律,揭示煤层气井排采动态资料背含的地质信息,并对区块内煤层气井进行产气效果评价。3)影响煤层气井产能的地质条件及排采制度分析系统分析影响煤层气井产能的静态地质因素和动态排采制度。从煤层厚度间距、地下水流体势、含气量等方面深入探究地质因素的影响;从液面变化剖析排采管控的影响。4)多层合采层间干扰分析厘定多煤层煤层气合采的层间干扰概念,明确层间干扰的内涵与实质;对体表现形式、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层间干扰定量评价的方法予以实际应用;依据层间干扰的作用机制,提出合理排采制度建议,有效减间干扰,完善层间干扰理论。.4.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具体流程及技术方法如图 1-1。

地形图,老厂矿区,地形图


位置及自然地理(Location and Physical位于云南省富源县东南部,包含道班房区块和雨旺104°41′,北纬 25°03′~25°21′。道班房区块面积 4002。富源县距曲靖市 80 公里,距昆明 210 公里,与份均有铁路相连,主要运输线为滇黔铁路、南昆铁属构造侵蚀山地,山岭谷地及溶蚀洼地的排列方向东向展布(图 2-1)(郭秀钦等,2004)。区内最高海,最高落差达 1200 余米,整体以中低山为主。本区季风气候,冬寒夏凉,旱、雨季分明;历年极端气多年平均气温 11.8℃;空气湿度大,年均相对湿度,最高达 2136 毫升,多年平均降雨量 1888 毫升,集中在 5~10 月,降雨量为全年的 85%左右,年平风力 5~6 级,最大风速 14m/s,干季多西南风,雨

综合地层柱状图,泥灰岩,永宁镇,岩性组合


14 图 2-2 研究区综合地层柱状图(王肖,2017)Fig 2-2 Comprehensive strate log diagram of Lao-chang mining area下三叠统永宁镇组(T1y):该组地层上部以薄层状粉砂岩、泥灰岩、泥质粉砂岩等碎屑岩为主,下部以薄-中厚层灰岩、泥灰岩为主。根据岩性组合可划分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双;汤达祯;许浩;李松;;临汾地区煤层气井产层组合方式对产能的影响研究[J];煤炭工程;2015年12期

2 苏彦春;贾晓飞;李云鹏;邓景夫;王公昌;;多层合采油藏层间动态干扰定量表征新技术[J];特种油气藏;2015年06期

3 李鑫;傅雪海;;不同层间距条件下煤层气井递进排采气、水产能研究[J];煤炭技术;2015年10期

4 朱苏阳;李传亮;杜志敏;彭小龙;;也谈煤层气的液相吸附[J];新疆石油地质;2015年05期

5 王建俊;马奎前;刘英宪;鞠斌山;许爽;;基于干扰系数的分层开采优选新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年25期

6 魏建平;秦恒洁;王登科;姚邦华;;含瓦斯煤渗透率动态演化模型[J];煤炭学报;2015年07期

7 张臣;郭海永;陈啸博;;多层合采油藏衰竭开采过程层间干扰现象分析[J];石油化工应用;2015年06期

8 穆福元;仲伟志;赵先良;车长波;陈艳鹏;朱杰;王勃;;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战略思考[J];天然气工业;2015年06期

9 任建华;张亮;任韶然;蔺景德;任光军;孟尚志;;柳林煤层气区块不同井型产能分析研究[J];煤炭学报;2015年S1期

10 赵军龙;蔡振东;张亚旭;杜禹;赵晨阳;;鄂尔多斯盆地C区长8储层岩石力学参数剖面建立方法[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本文编号:2761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61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5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