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兴隆台油层薄层稠油分布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9 03:02
  针对西斜坡地质状况复杂、储层变化快、油藏分布规律不明确等问题,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工区内的地层特征、构造特征、储层特征、油气藏成藏模式和富集规律,运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开展研究工作,对西斜坡S1+2段兴隆台油层进行综合地质研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研究工区位于西部凹陷西斜坡上,区内断层发育,断裂展布存在着多向性;对工区内多口井的储层砂体展开详细的汇总与分析,并将之编制成组,明确了该区储层砂体分布规律及沉积相模式;通过JASON和STRATA软件对储层反演、砂体分布稳定性展开预测,确定目前工区砂体的分布走势;依据完钻井电测解释中的油层数据、试油试采的详细资料,最终编制了主要评价部署目的层兴II组油层分布图、油藏剖面图,从而为进一步成藏模式、圈闭评价等打下基础;对区域性的构造特征、演化史、油气分布规律、地质控制因素等展开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总结各个构造位置油气成藏模式的差异性、油气藏类型的差异性。 

【文章来源】: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兴隆台油层薄层稠油分布特征研究


工区位置图

测井曲线,测井曲线,馆陶组,砂砾岩


图 2.1 馆陶组“块状高阻”砂砾岩测井曲线2.东营组底部玄武岩该标志层位于东营组底部,划分东营组与沙河街组地层,测井曲线呈现出低时差、低感应、电阻率特高的特征,同时,自然电位曲线处于平直状态(图 2.2)。平面分布稳

测井曲线,测井曲线,东营组,玄武岩


图 2.2 东营组底部玄武岩测井曲线3.沙一中底部“漏斗状”泥岩该标志层在沙一中段底界处进行发育,该层为于楼油层、兴隆台油层两者的分界线。测井曲线呈现出特低感应值的“漏斗状”,同时具有高时差、自然电位平直,具有良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在隐蔽油藏预测中的应用[J]. 张永华,杨道庆,孙耀华,李锋,林社卿,赵雨晴.  石油物探. 2007(04)
[2]断层在辽河曙一区超稠油油藏形成中的作用[J]. 于兰兄,张庆龙,冯昕,邵金瑶.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5(06)
[3]构造活动盆地的层序地层与构造地层分析——以中国中、新生代构造活动湖盆分析为例[J]. 林畅松,刘景彦,张英志,胡博.  地学前缘. 2005(04)
[4]低渗油藏裂缝对水平井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 顾岱鸿,田冷.  断块油气田. 2005(05)
[5]辽河探区油气勘探新进展与下步勘探方向[J]. 谢文彦.  中国石油勘探. 2005(04)
[6]中原油田水平井地质评价技术[J]. 陈昊,王军,莫小国.  国外油田工程. 2005(07)
[7]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在扇三角洲体系储层精细对比中的应用——以泌阳凹陷赵凹油田为例[J]. 樊中海,杨振峰,张成,杜学斌.  地质科技情报. 2005(02)
[8]陆相断陷盆地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现状与思路[J]. 邱桂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5(03)
[9]水平井产能及试井分析研究进展[J]. 李晓平.  油气井测试. 2003(01)
[10]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建立沉积相和储层规模的等时地层格架[J]. 林畅松,刘景彦,刘丽军,张韬,李喜臣.  现代地质. 2002(03)



本文编号:30405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0405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3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