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弱挥发性碳酸盐岩油藏原油相态特征及注水开发对策

发布时间:2017-07-19 03:20

  本文关键词:弱挥发性碳酸盐岩油藏原油相态特征及注水开发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碳酸盐岩油藏 弱挥发原油 相态变化 渗流特征 地层压力 注水时机


【摘要】:以滨里海盆地东缘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为例,分析了弱挥发性油藏在地层压力下降过程中的原油相态变化和渗流物理特征变化规律,并提出油藏在不同地层压力水平下注水开发技术对策。实验表明,随地层压力下降,弱挥发性原油脱气,甲烷和中间烃依次析出,原油逐渐转变为普通黑油。随着轻烃组分析出,地层原油饱和度迅速下降,原油黏度增大,油相渗透率迅速降低,从而降低油井产能。裂缝越发育,油井产能下降幅度越大。地层压力保持水平是影响油藏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越低,油田最终采收率越低,在低压力保持水平下需要实施注水恢复地层压力。注水时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越低,合理的压力恢复水平越低,采收率越低。与裂缝不发育区相比,相同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下实施注水恢复地层压力,裂缝发育区的合理注采比要低,裂缝发育区注水时机对油田采收率的影响更大。因此开发碳酸盐岩弱挥发性油藏应采用早期温和注水开发方式。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碳酸盐岩油藏 弱挥发原油 相态变化 渗流特征 地层压力 注水时机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3000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大专项(2011E-2506)
【分类号】:TE357.6;P618.13
【正文快照】: 0引言滨里海盆地是世界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目前已发现200多个油气田,探明原油可采储量40×108 t,天然气5.1×108 m3,90%以上储量来自盐下石炭系碳酸盐岩储集层,大多为凝析油气田和气田[1-3],原油为不同程度的挥发性轻质油,随油田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的变化,地层原油的组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德华;陈利新;缪长生;杨磊;荣杰;;具有边底水碳酸盐岩油藏见水特征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4期

2 李勇;姚军;胡永乐;李保柱;;碳酸盐岩油藏窜流函数的建立与求解[J];吐哈油气;2009年01期

3 张德民;李国蓉;汤鸿伟;罗鹏;周大志;;碳酸盐岩油藏井间连通性研究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06期

4 郑晓东,徐安娜,杨志芳,李勇根,刘颖;盐下特低孔渗碳酸盐岩油藏高产带地震预测方法研究(英文)[J];Journal of 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 Applied Geophysics;2005年02期

5 徐红梅;许涛;李辉;陈静;许占恒;;生产数据估算无水碳酸盐岩油藏单井地质储量[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5期

6 刘常红;陈志海;;塔河碳酸盐岩油藏产量递减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特种油气藏;2010年06期

7 柳明;张士诚;牟建业;李双明;张剑;;碳酸盐岩油藏非均质性对蚓孔扩展的影响[J];特种油气藏;2012年05期

8 谭廷栋;碳酸盐岩油藏测井评价新方法[J];物探与化探;1987年01期

9 邹洪岚;赵伦;汪绪刚;喻莲;蒋卫东;赫安乐;;分层酸压提高复杂碳酸盐岩油藏储量动用程度潜力评价[J];钻采工艺;2013年06期

10 陈志海,戴勇,郎兆新;缝洞性碳酸盐岩油藏储渗模式及其开采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宗宇;汪洋;刘学利;陈姝媚;;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溶洞综合识别模式研究[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驻地记者邹本强 通讯员张浩;辽河水力喷射钻孔技术在碳酸盐岩油藏首次应用获得成功[N];盘锦日报;2011年

2 熊聪茹 于涛;塔里木油田碳酸盐岩油藏探明储量逾3亿吨[N];中国矿业报;2014年

3 记者 李东 特约记者 杨勇;塔里木一体化加速碳酸盐岩油藏“变现”[N];中国石油报;2011年

4 特约记者 周鹏 通讯员 苏华;塔里木碳酸盐岩油藏形成百万吨产能[N];中国石油报;2009年

5 通讯员 简新 苟柱银;碳酸盐岩油藏“上得去稳得住产得多”[N];中国石油报;2012年

6 王造国;《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出版[N];中国石化报;2003年

7 韩金保;科技攻关 老井焕发生机[N];中国石化报;2005年

8 周晓刚;碳酸盐岩油藏勘探开发潜力很大[N];中国石化报;2004年

9 任文博 刘娟;以水治水 增油3.5万吨[N];中国石化报;2006年

10 通讯员 吕德群 东方;2.8吨水换来1吨油[N];巴音郭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康志宏;碳酸盐岩油藏动态储层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2 于天忠;Oseil油田碳酸盐岩油藏裂缝描述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8年

3 龙秋莲;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堵水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4 樊长江;滨里海盆地典型盐下碳酸盐岩油藏地震成像和储层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张晓鹏;内陆湖泊非均质碳酸盐岩油藏勘探技术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益宁;碳酸盐岩油藏缝洞单元能量评价与开发技术政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2 杜箫笙;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体开发方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9年

3 程倩;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动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9年

4 修乃岭;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动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8年

5 王禹川;哈6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生产动态特征分析[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6 刘永辉;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渗透率等效计算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7 王倩;渤深6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能量补充方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8 文怀忠;YM32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效果评价及优化配产[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9 姚卓成;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试井分析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10 杨再广;碳酸盐岩油藏缝洞连通关系及堵水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61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561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4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