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川油区二次压裂工艺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0 03:03
本文关键词:中山川油区二次压裂工艺技术研究
【摘要】:中山川油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区块的中东部,现有开采面积392.5平方公里,主要储油层为上三叠统延长组,该油层的主要特点是含油砂体多(长2、长4+5、长6)覆盖面积大,含油层位浅,上覆压力低、岩性变化大,物性差,是我国典型的特低渗透—超低渗透油藏之一。该油区的压裂改造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产时间推移,单井的产能逐步降低,采用重复压裂来提高产能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因此重复水力压裂技术改造该油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长期有效动用低渗透储量极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山川油区的基本地质概况,着重分析了储层物性特征,从而证实了该区块重复压裂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论文重点研究了储层岩石弹性参数、储层地应力分布、地层孔隙压力以及地层流体黏度对重复压裂裂缝的影响,由此给出了重复压裂选层准则以及不同重复压裂施工工艺方法。其次,对于重复压裂工艺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如压裂井的筛选、重复压裂地应力计算、重复压裂裂缝转向规律等多个方面重点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复压裂裂缝起裂与转向延伸受到初次人工裂缝诱导应力影响,在等应力点之后裂缝延伸由原始地应力确定。最后,论文通过现场两口重复压裂井的施工数据验证了论文理论方法,证实了文中理论方法的正确性,从而为该区域重复压裂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中山川油区 低渗透 重复压裂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35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4
- 1.1 目的和意义7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7-12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2-14
- 第二章 中山川油区基本概况分析14-20
- 2.1 地理位置分析14
- 2.2 储层物性分析14-16
- 2.2.1 岩石特征14-15
- 2.2.2 储层非均质性15-16
- 2.3 裂缝特征分析16-19
- 2.4 中山川油区重复压裂可行性分析19-20
- 第三章 重复压裂的影响因素20-25
- 3.1 影响裂缝形成的因素20-24
- 3.1.1 水平应力差对重复压裂裂缝的影响21
- 3.1.2 初始裂缝宽度对重复压裂裂缝的影响21-22
- 3.1.3 初始裂缝长度对重复压裂裂缝的影响22
- 3.1.4 生产压差对重复压裂裂缝的影响22-23
- 3.1.5 渗透率对重复压裂裂缝的影响23
- 3.1.6 弹性模量对重复压裂裂缝的影响23-24
- 3.1.7 地层孔隙度对重复压裂裂缝的影响24
- 3.1.8 地层流体黏度对重复压裂裂缝的影响24
- 3.2 影响重复压裂成败的因素24-25
- 3.2.1 重复压裂选井选层24
- 3.2.2 重复压裂裂缝起裂和延伸24
- 3.2.3 重复压裂施工工艺水平24-25
- 第四章 重复压裂关键方法技术研究25-38
- 4.1 重复压裂选井选层25-26
- 4.1.1 储层评价25
- 4.1.2 评价井层的筛选25-26
- 4.1.3 重复压裂井层的优选26
- 4.2 重复压裂地应力研究26-31
- 4.2.1 原地应力场分析26-27
- 4.2.2 孔隙压力诱导应力分析27-28
- 4.2.3 初次人工裂缝诱导应力28-31
- 4.3 重复压裂裂缝转向与延伸分析31-38
- 4.3.1 重复压裂裂缝转向与延伸机理31-32
- 4.3.2 缝内二次转向压裂技术研究32-38
- 第五章 现场应用38-44
- 5.1 重复压裂现场应用38
- 5.2 瓦 2331-7 井重复压裂38-40
- 5.2.1 井基本参数38
- 5.2.2 主要施工参数38-39
- 5.2.3 施工泵注数据39-40
- 5.2.4 施工曲线40
- 5.3 瓦 2331-8 井重复压裂40-43
- 5.3.1 基本参数40-41
- 5.3.2 主要施工参数41
- 5.3.3 施工数据41-43
- 5.3.4 施工曲线43
- 5.4 施工结果分析43-44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44-45
- 6.1 结论44
- 6.2 建议44-45
- 致谢45-46
- 参考文献46-4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8-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富强;;重复压裂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J];化工管理;2015年16期
2 李涛涛;;缝内转向压裂机理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5年01期
3 李士斌;王昶皓;张立刚;;重复压裂裂缝转向机理及储层评价方法[J];断块油气田;2014年03期
4 鱼磊;杨刚;陈峰;高少华;刘钊;;转向重复压裂改造技术应用效果探讨[J];地下水;2013年06期
5 高玲;;中山川油区储层物性特征及评价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14期
6 杜宗和;李佳琦;聂洪力;;缝内二次转向压裂技术探索[J];新疆石油地质;2013年03期
7 董光;邓金根;朱海燕;刘书杰;谢仁军;李杨;张梅静;;重复压裂前的地应力场分析[J];断块油气田;2012年04期
8 高玲;刘芊;姜兰;;中山川油区储层物性及裂缝特征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9 张广清;陈勉;姚飞;赵振峰;;各向异性地层重复压裂最优时机及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学报;2008年06期
10 黄源琳;郭建春;苗晋伟;宋振云;王小文;;转向压裂工艺研究及应用[J];油气井测试;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592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592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