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1区块精细油藏描述及开发调整部署研究
本文关键词:J1区块精细油藏描述及开发调整部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辽河油田 精细油藏描述 开发调整 数值模拟 指标预测
【摘要】: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是老油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老油田的构造、沉积、储层及流体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可以达到充分了解油藏的目的,实现老油田的增储稳产,提高采收率。开展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建立反映现阶段的精细地质模型,制定切实可行的挖潜调整方案,是实现老油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在辽河油田J1区块开展精细油藏解释及开发调整部署研究,旨在建立该油田全区地质模型,开展油藏数值模拟研究,进行开发指标预测及综合调整方案设计。由于J1区块储层发育情况复杂,平面上储层发育差异大,虽经过多年开发,但储层和构造并不十分落实,有必要进行系统的精细地质研究。通过精细地质研究方法,建立储层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微构造、储层特征、沉积相及油水分布特征研究。进行油藏工程分析,着重研究各开发阶段井网、层系、注水方式调整状况及效果。并进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建立全油田地质模型,进行开发指标预测及综合调整方案设计优化。在油气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及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在油气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及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提出合理的调整开发方案,以达到提高最终采收率的目的。本文最终确定J1区块开发调整措施以常规注水开发为最优方案。在精细油藏描述过程中,应当尽量细划层系,这是发现油藏潜力的重要基础。应重视原来被忽视的层段,这是是寻找油藏潜力的重要方向。将多种方法紧密结合是挖掘老区潜力、提高采收率的有效保障。通过在J1地区开展精细油藏描述研究,找到了正确认识油藏特征和潜力的突破口,从而使过去的低产能老区转变为上产区块,表明了在复杂断块开展精细油藏描述,可以深入剖析油藏、有效挖掘潜力。在老区开展精细油藏描述取得突破是可能的,它有助于对油藏整体进行二次认识,对潜力目标进行准确定位。J1地区的调整效果表明了精细油藏描述是老区挖潜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是老油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障。
【关键词】:辽河油田 精细油藏描述 开发调整 数值模拟 指标预测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5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前言10-12
- 第一章 绪论12-17
- 1.1 油藏精细描述概述12-14
- 1.1.1 油藏精细描述理论与方法12
- 1.1.2 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的应用现状12-14
- 1.2 区域概况14-17
- 1.2.1 区域地质背景14-15
- 1.2.2 工区位置15
- 1.2.3 勘探开发简史15-16
- 1.2.4 目前区块研究及生产面临主要问题16-17
- 第二章 综合地质研究17-76
- 2.1 地层特征17-22
- 2.1.1 地层层序17-18
- 2.1.2 地层对比与划分18-21
- 2.1.3 地层厚度分布特征21-22
- 2.2 构造特征22-29
- 2.2.1 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22-24
- 2.2.2 块构造特征24-29
- 2.2.3 构造演化特征29
- 2.3 沉积特征29-41
- 2.3.1 区域沉积背景29-31
- 2.3.2 沉积相标志31-36
- 2.3.3 沉积相特征36-41
- 2.4 储层特征41-67
- 2.4.1 储层测井二次解释研究41-50
- 2.4.2 储层岩石学特征50-51
- 2.4.3 储层岩性物性特征51-53
- 2.4.4 储层反演53-59
- 2.4.5 储层空间分布特征59-61
- 2.4.6 储层三维地质建模61-67
- 2.5 油藏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67-72
- 2.5.1 油层分布特征67-70
- 2.5.2 油藏类型及油水界面70-71
- 2.5.3 油藏温度及压力71
- 2.5.4 油层分布控制因素71-72
- 2.6 流体性质72
- 2.6.1 原油性质72
- 2.6.2 地层水性质72
- 2.7 储量计算72-76
- 2.7.1 储量计算公式72-73
- 2.7.2 储量计算参数73
- 2.7.3 储量计算结果73
- 2.7.4 储量变化原因分析73-76
- 第三章 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76-89
- 3.1 开发历程及开发现状76-77
- 3.1.1 开发历程76
- 3.1.2 开发阶段划分76-77
- 3.1.3 开发现状77
- 3.2 常规抽油生产特点77-80
- 3.3 吞吐采油生产特点80-84
- 3.3.1 周期完成情况分析81
- 3.3.2 单井周期变化规律分析81-82
- 3.3.3 油藏开采动态变化规律82-84
- 3.4 油藏压力水平评价84-85
- 3.5 含水变化规律85-86
- 3.6 采收率分析86-87
- 3.6.1 经验公式法86
- 3.6.2 周期产量递减法86-87
- 3.6.3 数值模拟法87
- 3.7 措施效果分析87-88
- 3.8 油层射开程度分析88
- 3.9 目前井况分析88-89
- 第四章 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89-97
- 4.1 油藏基础数据录入89-90
- 4.1.1 地质模型初始化参数89-90
- 4.1.2 生产历史数据及完井数据90
- 4.2 历史拟合90-92
- 4.2.1 模型参数可调范围的确定91
- 4.2.2 断块开发指标拟合91
- 4.2.3 断块储量拟合91
- 4.2.4 断块综合含水率拟合91-92
- 4.2.5 单井开发指标的拟合92
- 4.3 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92-97
- 4.3.1 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92-95
- 4.3.2 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95-97
- 第五章 综合调整方案及开发指标预测97-114
- 5.1 注水开发可行性分析97-98
- 5.2 注水方式调整98-107
- 5.2.1 两口转注试验井效果分析98-106
- 5.2.2 注水方式的选择106
- 5.2.3 注入速度优化106-107
- 5.2.4 注采比优化107
- 5.3 综合调整方案设计107-113
- 5.3.1 开发调整原则107
- 5.3.2 水平井开发不可行性分析107-108
- 5.3.3 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108
- 5.3.4 合理井网井距的确定108-110
- 5.3.5 转注井的优选110-111
- 5.3.6 潜力区分析及井位部署111-113
- 5.4 开发指标预测113-114
- 5.4.1 开发初期单井配产113
- 5.4.2 注水量预测113
- 5.4.3 动态开发指标的确定113-114
- 结论114-115
- 参考文献115-118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118-119
- 致谢11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强;贺飞;;精细油藏描述的技术方法探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22期
2 谷团;祝永军;闵忠顺;陈淑凤;;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对老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J];断块油气田;2006年03期
3 刘瑛;李正科;乔向阳;张原平;;吐哈低孔低渗油田精细油藏描述[J];吐哈油气;2009年01期
4 王胜利;田世澄;蒋有兰;;论精细油藏描述[J];特种油气藏;2010年04期
5 高宝国;杨明岭;信德发;何茂秀;刘霞;;精细油藏描述在义97块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2010年06期
6 韩文学;肖慧敏;许晓宏;;精细油藏描述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内江科技;2011年10期
7 惠钢;;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四川地质学报;2012年01期
8 李福庆;;简述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07期
9 陈德平;于海英;;推广应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提高油田开发水平[J];石油化工应用;2006年03期
10 朱广社;罗建强;冯立勇;;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藏开发中的应用[J];地质与资源;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风喜;滕宝刚;何富强;;桩106疏松砂岩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及其应用效果[A];第四届胜利油田北部油区疏松砂岩油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车明;敬小军;周建堂;康丽侠;詹健;高月红;;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A];青年人才与石化产业创新发展——第七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雷云海;李锦花;王国庆;张晓芬;王宪峰;;木头油田精细油藏描述研究与应用[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任宝生;芦凤明;马立军;;羊三木油田精细油藏描述研究与实践[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马国梁;杨国斌;王凯;康志华;朱亚娣;;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在吴仓堡长_6油藏开发中的应用[A];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宁夏第五届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戚秋生;周建堂;张维;康丽侠;;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7 高兴友;康德权;彭承文;;肇州油田州19区块开发前期精细油藏描述[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车明;周建堂;康丽侠;王锴;朱志峰;;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在绥靖油田中的应用[A];石化产业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宋杰 李占彬 刘国安;大港精细油藏描述为老油田稳产引路[N];中国石油报;2003年
2 记者 刘国安;大港油田精细油藏描述打开通道[N];中国石油报;2003年
3 刘国安;大港锁定第二轮精细油藏描述工程目标[N];中国石油报;2004年
4 韩大匡 谭文彬 袁士义 李松泉 裘怿楠 赵树栋 计秉玉 刘俊荣 赵翰卿 王仲林 梁春秀;扩大老油田挖潜空间[N];中国石油报;2003年
5 顾永强 王学忠;精细油藏描述成老区挖潜利剑[N];中国石化报;2005年
6 记者 郭影 通讯员 李莹 胡东;辽河油田“油藏描述五年规划”开篇不凡[N];中国石油报;2005年
7 特约记者 李家起 李继红 通讯员 刘字巧;大港采四板中南第二轮精细油藏描述效果显著[N];中国石油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王喜春邋赵士振;精细描述:老油田开发拿起“绣花针”[N];中国石化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刘国安;精细油藏描述:老油田挖潜增效的金钥匙[N];中国石油报;2001年
10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调研组 本报评论员;占领老油田稳产制高点[N];中国石油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少军;木头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及高效开发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2 王胜利;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阿雷斯油田精细油藏描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周波;鄯善油田精细油藏描述与开发系统优化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1年
4 范立勇;临盘油田大芦家地区沙河街组二段下亚段精细油藏描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5 缪明才;老河口油田老451区块储层特征及精细油藏描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6 张维申;辽河油田欢2-16-304井区精细油藏描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7 许涛;火烧山油田H_1层系精细油藏描述与开发方案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8 吴永平;Z241、Z242断块多层系油藏开发中后期精细油藏描述[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9 卢放;葡北二断块北区精细油藏描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林鹏;锦25块于楼油层精细油藏描述[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陈新;庙南区块精细油藏描述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张泽铭;芳48和树101区块CO_2实验区精细油藏描述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叶华兴;高3618块莲花油层精细油藏描述[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杜晖;新开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及二次开发部署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6 文尧;吉林油田大安区块精细油藏描述与储层特征研究[D];长江大学;2016年
7 周彦臣;虎十区块精细油藏描述与剩余油分布研究[D];长江大学;2016年
8 庞博;辽河油田沈67块精细油藏描述[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9 王伟;J1区块精细油藏描述及开发调整部署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10 李明义;木125区块精细油藏描述[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22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622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