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6-09-26 09:24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与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与对策     一.前言
    随着现代农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也随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最近几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逐渐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应用显得更为广泛,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力度就变得极其重要。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只有在这方面下足功夫,才能使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的国家,治水一直是国家管理和社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重要事务。目前,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9.05亿亩,居世界首位。我国以占世界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保障了约占全球1/5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现在国家日益重视农业及与其相关的问题,强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从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村抗御水旱灾害、保障水资源供给和改善水环境的重要基础。广泛而高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为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可靠的水利保障,最终目标的是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促进新农村的建设,更好的服务三农,是我国更好的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大国的转型和升级。
    三.江西省全南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现状
    1.全县现有灌溉面积200亩以上农田灌区共161座,其中:中型灌区1座(即黄云灌区),灌溉面积1.02万亩,200亩~10000亩小型灌区160座,灌溉面积7.8762万亩;200亩以下灌区(灌片)457处面积3.8385万亩;果林灌区23个,灌溉面积0.948万亩。灌区主要分布在县境内桃江流域、黄田江流域及其支流两岸平地。现有灌区类型绝大部分以自流引水灌溉为主,目前建成的灌溉水利设施主要包括:中、小型水库46处、塘坝工程622处、引水工程971处。灌溉面积200亩以下灌区457处,分布于全县各个乡(镇)。我县灌区工程绝大多数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所限,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配套不完善,本身“先天不足”。工程运行至今已40多年,工程完好率不到30%,骨干工程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4左右。
    2.县内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普遍落后,节水灌溉(渠道防渗)工程设施缺少,无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节水灌溉为提高经济作物和农作物产量作用巨大,喷灌、滴灌在经济作物、大田粮食作物上需求较大,节水灌溉(渠道防渗)和高效节水(管道灌溉、喷灌、微灌)在县内较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存在主要问题是灌溉制度观念陈旧落后,节水灌溉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指导不足难以推广;管理薄弱、发展节水农业的保障体系不完善;节水项目立项较难、资金投入不足。
    四.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粗放式管理,农民参与度低
    因为客观条件限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基层管理员大都由村小组组长或队长担任,业务水平不高,专业知识欠缺,故小型水利工程施工并没有科学统一的管理方案,采用的几乎都是粗放式管理:施工前不规划,施工时技术落后,施工后不管不问。加上历史遗留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并不明晰,虽然参与建设工程的管理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但因为宣传教育不到位,农民群众并不能理解工程与切身利益的关系,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2.重建设轻管理,资金投入不合理
    长期以来,政府部门一直重视加快工程建设却忽视工程管理,注重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数量而忽视工程的后期维护。在工程建设初期,并未将后期管理维护经费纳入考虑范畴,这样就造成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后续资金严重不足,很多建好的工程因缺乏必要的修葺而不能使用或带病运行,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重建设轻管理"思想致使工程建设数量越来越多,毁坏浪费的也越来越多。
    3.技术落后,工程质量不达标
    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国家投入了大量小农水资金,严格招投标管理,实行监理制。虽然越来越正规严格,但是由于小农水相比较其他大型工程项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比较小,规模不大,工作量不多,由于受相关单位重视力度不够,缺乏必要的施工质量监控,或者实际可靠的监管,从而造成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不达标。
    五.针对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的对策
    1.加强对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合格、优质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完成,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可是,农田水利工程应当做到长期充分地发挥其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对已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与维护显得极其重要。
    (一)工程的安全管理。应当加强宣传《水法》当中的相关内容,以能够做到在防止自然灾害冲击的同时,也能做到水利工程不受极小部分唯利是图的人为破坏。
    (二)水利工程的设施管理。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设施,应当进行等级造册,将其绘制成工程分布图,分类排列。对于重点的水利工程设施应当进行挂牌、由专人进行重点的管理。
    (三)是经费管理。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
    (四)先进技术的推广以及先进人才的培养。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效益长期化的工程,因此要求工程建设规划应当具备发展的目光。地方水利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以提高其管理水平。同时也应当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工作,使得现有的、正在施工的农田水利项目都可以充分地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落实岗位责任制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一定要纳入各地相关部门的经济发展战略。各级政府牵头,在所辖的农村中组织相应机构,形成领导责任制,分阶段的对现有的农田水利状况进行调研,而后形成评估方案。根据当地农田水利状况,将农田水利建设的实施和管理纳入行政管理轨道,分阶段进行评估、考察。同时,根据相关的岗位情况,落实水利工程的岗位管护责任制,将水利工程的管护责任分配到各个岗位,从而确保水利工程的管护更加到位。
    3.加强质量监管
    要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就必须具备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在工程项目的前期和后期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使得工程建设中不出事故,使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其实际效益。
    4. 规范项目规划审批制度建设
    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时,规范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使施工过程合理、项目规划符合实际需求,最大化项目的投资收益,实行严格管理和规范化的审批制度。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所包含的工程内容广泛,应该实行统一管理,合理地规划布局。一律按照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最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与此同时,相应地需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前提,也是搞好工程建设,使工程合理利用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的基础依据,必须建立严格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防止和杜绝水利工程项目的盲目和重复建设。
    5、明确产权归属,落实管护主体
    我县大部分建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都是有人用、无人管,产权归属不明确,管护责任模糊,维修养护经费没着落,运行管理环节薄弱问题突出。为了解决该问题,必须要明确工程的产权归属,办理固定资产交接手续,确定工程管理的责任单位。在落实工程管护主体时,一是可以采取工程产权拍卖、承包、股份制、租赁等形式落实管护主体;二是采取分级产权移交,落实管护主体。对较大型的工程产权、跨村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及设备移交给乡(镇)水利站进行管护。对田间水利工程,由村统一管护或农户分散管护。在农户分散管护中,可采取拍卖、承包、租赁等办法,把工程管护与农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挂钩,增强其责任感。
    六.结束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发展农业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中有着重要作用,是农村抗御水旱灾害、保障水资源供给和改善水环境的重要基础。广泛而高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为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可靠的水利保障。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与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34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234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2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