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考虑水电调蓄的西江水库群应急防洪调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8 18:32

  本文选题:应急防洪 切入点:安全库容 出处:《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围绕西江流域应急防洪调度的需求,建立了考虑中大水电调蓄的水库群应急防洪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针对西江流域应急防洪的实际问题,在充分利用防洪水库防洪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中大水电安全库容的调节作用,有效提升了西江流域滞洪削峰的能力。模型以各水库调洪起止时间及阶段泄量为优化变量,以控制断面最大削峰为优化目标,通过求解计算得到优化的水库群应急防洪调度方案。同时,模型实现了通用化开发,可动态选择流域控制断面及库群调洪方式,并能够适用不同的洪水类型及防洪目标。通过对不同类型洪水的调节演算及结果分析发现,库群应急优化调度比常规调度在不同防洪断面针对不同类型的洪水平均削峰效果至少提高30%,考虑中大水电调蓄的西江水库群应急防洪调度对提高西江流域应急防洪能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emergency flood control operation in Xijiang river basin, a reservoir group emergency flood control optimization model considering the regulation and storage of Zhongda hydropower station is established. The model is aimed at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emergency flood control in Xijiang river basin. While making full use of flood control capacity of flood control reservoir, the regulation function of safe reservoir capacity of Zhongda hydropower station is further brought into play, and the ability of flood detention and peak reduction in Xijiang River basin is effectively enhanced. Taking the maximum peak cutting of the control section as the optimization objective, the optimal emergency flood control scheme of reservoir group is obtained by solving and calculat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universal development of the model is realized, and the river basin control section and flood control mode of reservoir group can be dynamically selected. And it can be applied to different flood types and flood control targets. Through the adjustment and calculation of different flood type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it is found that, The optimal emergency operation of reservoir group is at least 30 times more effective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operation in view of different types of flood at different flood sections. The emergency flood control of Xijiang reservoir group considering the regulation and storage of Zhongda hydropower station can improve the emergency prevention of Xijiang river basin. Hong's ability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昌航空航天大学信息学院;北京市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
【分类号】:TV697.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宜峰;信息技术与防洪调度决策[J];水利天地;2001年10期

2 熊金泉,刘翌,郑萍,古和今;江西省修河流域防洪调度系统[J];江西科学;2004年05期

3 陈能志;;闽江“05·6”洪水防洪调度[J];水利科技;2005年04期

4 李龙;;“96.8”防洪调度的启示[J];中国防汛抗旱;2007年06期

5 郑加华;吴建来;;仙居县下岸水库调整防洪调度方案探讨[J];浙江水利科技;2007年03期

6 彭国均;池天河;张新;陈世真;林跃翔;;汀溪水库三维防洪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研发[J];地球信息科学;2007年06期

7 尹文亮;邓晓;;浅析渝西地区小一型水库的防洪调度[J];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8 姚德仓;高晓婷;;冯家山水库“7·23”洪水防洪调度分析[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2年11期

9 陈锦范;李风堂;;参窝水库1985年汛期的防洪调度[J];东北水利水电;1986年10期

10 毛民治;;防洪调度指数分析与模糊评判排序[J];东北水利水电;198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江帆;肖秀珠;吴荣娟;;龙岩两大水库降水及发电关系初探[A];S12 水文气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与服务[C];2012年

2 程时宏;路效兴;;防洪调度图在二滩水库调度中的应用[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肖燕;;梯级水库防洪调度功能需求分析[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信息化专委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能志;;闽江“05.6”洪水防洪调度[A];福建省第九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游中琼;;溪洛渡水库对川江河段防洪调度方式初步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钟曙光;;我市水库的防洪调度与强化洪水风险意识[A];海峡西岸防抗台风抗洪抢险救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吴林荣;;论龙岩市何家陂水库建设功能[A];科学规划与用水安全——福建省科协第六届学术年会水利分会论文集[C];2006年

8 胡孜军;王玲玲;唐洪武;郎韵;成高峰;;苏州河网防洪调度安全评估与优化模拟[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H水利水电和河流动力学[C];2014年

9 魏智敏;;“96.8”海河南系大水滹沱河的防洪调度[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水旱灾害风险管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尚锋;加强监控 科学调度 确保安全[N];商洛日报;2014年

2 记者 吴洪;全省千座水库汛期防洪调度更规范[N];福建日报;2010年

3 程艳红 李旭东;黄河防总加强黄河上游防洪调度和防汛部署[N];黄河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郭纯 李锋德;辽宁:实现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N];中国水利报;2007年

5 记者 夏静 通讯员 陈智;长江4号洪峰平稳通过 三峡防洪调度作用明显[N];光明日报;2012年

6 赵贵斌 记者 王文辉;科学调度 确保安全[N];吉林日报;2011年

7 记者 阴文娟 实习生 赵丹妮;市水文勘测局应急监测为全市防洪调度提供决策依据[N];通辽日报;2011年

8 记者 汪栋;甘肃水库度汛责重如山[N];中国水利报;2007年

9 记者 张敬波;宣城加固水库防大汛[N];安徽日报;2010年

10 胜洪勋;《湟水流域水库水电站防洪调度管理办法(试行)》颁布实施[N];黄河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钟平安;流域实时防洪调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2 叶季平;混联水库群防洪调度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3 李伟;人类活动对洪水预报影响分析及防洪调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洪;松辽流域防洪调度系统技术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2 李豹;金沙江下游梯级联合三峡梯级库群防洪调度研究及系统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任在民;基于推理模式的大伙房水库防洪调度方法研究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瑶兰;模糊数学在梯级水库防洪调度决策中的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 徐向广;滦河中下游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操建峰;布吉河潮水位变化与防洪调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杨栗晶;深圳市笋岗滞洪区防洪调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85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585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2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