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对水资源利用的非线性影响——基于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研究
本文选题:城镇化 切入点:水资源利用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摘要】:文章运用PSTR模型和城市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发现中国城镇化对水资源利用总量的影响是非线性的,该影响依赖于各转换变量,且均存在门槛效应。其中,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与较低城市,城镇化对水资源利用总量的提高作用均较小,对于中等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城镇化对水资源利用总量的提高作用较大。该结论也适用于对外贸易和外资两个转换变量;其他转换变量则将各城市分为高低两个体制,其中产业结构水平较高的城市的城镇化降低了水资源利用总量,产业结构水平较低的城市城镇化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总量;技术进步、要素集聚程度和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的城市,城镇化对水资源利用总量的降低作用越大;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越高的城市,城镇化对水资源利用总量的提高作用越大。
[Abstract]:By using PSTR model and urban dynamic panel data, it is found that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the total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is nonlinear, which depends on the conversion variables and has a threshold effect.For the cities with higher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lower cities, urbanization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total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urbanization plays a greater role on the total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for cities with medium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The conclusion is also applicable to the foreign trade and foreign capital conversion variables, while other conversion variables divide the cities into two systems, in which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cities with higher industrial structure reduces the total amount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The cities with low industrial structure increase the total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cities with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factors and human capital have greater effect on the reduction of total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The higher the distortion of factor market, the greater the effect of urbanization on the total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作者单位】: 南昌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城镇化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研究:基于水足迹视角”(71764018)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城镇化对中部地区水资源利用的影响:基于水足迹视角研究”(GJJ151119)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城镇化进程对水足迹的影响研究”(JJ1551)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要素市场扭曲对城镇化的影响研究:基于水平、质量和结构视角”(20171BAA218014)
【分类号】:F224;F299.21;TV213.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重开发轻管理 我国水资源利用长期“透支”[J];中国减灾;2006年07期
2 杜威漩;;科学发展观下的水资源利用问题研究[J];水利发展研究;2007年02期
3 唐承佳;;山东省枣庄市水资源利用与城市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J];经济师;2008年10期
4 杨文花;;可持续水资源利用模式探讨[J];河南科技;2013年12期
5 邓柏善;法国水资源利用与管理[J];湖南水利水电;1999年06期
6 黄庆良;;浙江省水资源利用优化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年01期
7 包存宽,尚金城,陆雍森;西部开发中水资源利用可持续性评价[J];水科学进展;2001年04期
8 林旭钿;广东省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广东水利水电;2001年04期
9 刘小花,袁宏源,洪林,周祖昊,尹正杰;水资源利用随机预测模型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年12期
10 何建武;地区间水资源利用对比分析模型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宁;;文化视野中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A];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陈敏建;贺伟程;;中国水资源利用前景初探[A];中国水利学会一九九九年优秀论文集[C];1999年
3 陈兆丰;;在西部大开发中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水资源利用及供水途径探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孙才志;赵良仕;;环境规制下的中国水资源利用环境技术效率测度及空间关联特征分析[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马强;;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滨海地区水资源利用战略[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滕颖;;浅议苏州地区社区水资源利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7 李锡龄;杨运泰;;新疆水资源利用的管见[A];新疆水利学会获奖论文集(1989-1998)[C];1999年
8 金德官;;甘青蒙新内陆区开发与水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探讨[A];力学与西部开发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鲍超;方创琳;;河西走廊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关系及水资源约束力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孙才志;李红新;;辽宁省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时空分异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钱怡;《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拿到8万美元项目支持[N];苏州日报;2009年
2 刘利军;水资源利用应以公平为底线[N];中国信息报;2004年
3 水利部副部长 刘宁;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文化观[N];中国能源报;2010年
4 刘宁;文化视野中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N];学习时报;2010年
5 记者程金明;孟山都创新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N];中国食品报;2010年
6 武汉市委党校副教授 刘小力;推动水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N];湖北日报;2012年
7 记者 张魁勇;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不断开创统筹城乡水资源利用管理新局面[N];成都日报;2011年
8 记者 郭锦辉;污染是水资源利用最突出的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毛小瑞;水资源利用不当是西北荒漠化的主因[N];农民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明文团;敲响水资源利用警钟[N];昌吉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马涛;湿地生态环境耗水规律及水资源利用效用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李海涛;绿洲水资源利用情景模拟与绿洲生态安全[D];北京大学;2008年
3 武华光;山东省灌溉水资源利用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4 韩松;防洪及水资源利用风险分析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张明生;浙江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日和;锡林浩特市城市规划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王蕾;干旱区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3 张舒;基于GIS的中国水资源利用强度时空分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秦达;论农村社区水资源利用的发展与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陆斌;武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水资源利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张晓晓;宁夏城镇化与水资源利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李文康;跨界水资源利用的国际法规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8 罗小红;北京奶牛养殖业水资源利用绩效研究[D];北京农学院;2016年
9 王博;西安市水资源合理利用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10 胡瑞英;明清时期广州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初步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03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703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