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土石坝安全监测数据的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9 08:43

  本文选题:大坝安全监测 切入点:主成分分析 出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统计模型在土石坝安全监控分析中占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本文针对现有统计模型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某土石坝垂直位移的实测数据进行了以下分析:(1)为了避免回归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线性现象,在保证信息损失最小的情况下先提取主成分,并与因变量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利用得到的模型进行预测并检验预测效果。(2为了解决自变量监测数据缺失的问题,对非平稳时间序列建立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利用得到的模型进行预测并检验预测效果。(3)为了避免非平稳回归模型中可能存在的伪回归现象,对非平稳自变量与因变量序列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对具有协整关系的变量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预测并检验预测效果。通过研究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1)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了2个主成分。它们解释了原系统中的99.403%的信息,与传统的逐步回归模型相比,主成分分析法克服了自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所建立的主成分回归模型可决系数更高,回归系数更为合理。(2)就模型的预测精度而言,VEC模型最高,ARIMA模型次之,主成分回归模型最低。(3)通过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协整检验,确定了它们在监测时段内存在均衡的协整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协整关系建立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可初步判断在监测时段内坝顶测点的垂直位移是稳定的。
[Abstract]:The statistical mode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afety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earth-rock dams.Based on the measured data of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a certain earth-rock dam, the following analysis is made: (1) in order to avoid the multiple collinear phenomena that may exist in the regression model,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are extracted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information loss is minimized.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lack of monitoring data of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 autoregressive integral moving average model is established for non-stationary time series.In order to avoid the pseudo-regression phenomenon that may exist in the non-stationary regression mode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n-stationary independent variable and the dependent variable sequence is tested by cointegration test.A 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for the variables with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The model is used to predict and test the prediction effect.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obtained: 1) two principal components were extract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 is more reasonable. (2) in terms of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e model, VEC model is the highest and Arima model is the second, and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 model is the lowest.According to the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 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It can be preliminarily judged that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measured point at the dam top during the monitoring period is stable.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V69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汝乃华,牛运光;土石坝的事故统计和分析[J];大坝与安全;2001年01期

2 屠福河;德国土石坝内部侵蚀的检测[J];浙江水利科技;2001年02期

3 ;国外土石坝内部渗透的探测方法[J];水利科技;2001年01期

4 吴劼高;菲律宾将建成一座200m高的土石坝[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3年01期

5 孙家国,谷艳玲;土石坝的消险加固方法[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4年02期

6 贺国庆;郑艳君;;土石坝渗漏原因浅析[J];水利天地;2006年09期

7 赵青;张万瑞;王索成;;土石坝裂缝的分析及其处理[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8年04期

8 王长征;王江彦;罗斌;;土石坝的抗震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19期

9 陈诚;朱歧武;李舒瑶;;土石坝溃决模型研究[J];人民黄河;2009年12期

10 马波减;;浅析土石坝水库的病险危害性与加固处理[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镜剑;李志远;;土石坝可靠度分析的初步研究[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全国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1992年

2 魏淼新;蔡新;王德信;华坤健;;公伯峡土石坝优化设计研究[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3 陈明致;;土石坝设计的进展[A];中国水利学会200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盛金保;;土石坝安全评价及除险[A];2004年水工专委会学术交流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4年

5 黄红女;华锡生;周琼;;土石坝倒垂监测基准的优化研究[A];第八次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沈细中;史粉英;杨文丽;张敏;;土石坝震损破坏特征及其应急处理措施[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黄理军;张文萍;;南方土石坝加高问题的研究[A];2007年湖南水电科普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邹德高;徐斌;孔宪京;;边界条件对土石坝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9 朱晟;;土石坝震害与抗震安全[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10 李永强;景立平;梁海安;刘春辉;;汶川地震中土石坝地震灾变过程三维再现[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夏静 特约通讯员马莉;湖北将建世界最高混凝土石坝[N];光明日报;2002年

2 ;土石坝渗漏控制技术[N];中国水利报;2008年

3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几大功能诠释涤纶无纺布[N];中国纺织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兆营;倾斜入射条件下土石坝最不利地震动输入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7年

2 刘振平;土石坝地震应变分析与坝料动力参数反演[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刘福海;土石坝地震破坏机理振动台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梅;土石坝填筑运行期固液耦合非线性行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赵择野;土石坝漫顶溃坝及其对下游堤防的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3 刘璇;在役土石坝安全性态隶属度判诊分析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4 孙文杰;ANSYS热分析模块对土石坝的渗流分析与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6年

5 王甜;大石头河水库土石坝平面有限元应力应变计算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6年

6 胡南琦;复合水泥基土石坝防渗注浆材料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7 应征;土石坝隐患瞬变电磁检测方法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1年

8 李跃鹏;某土石坝运行期渗流状态测试分析与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吴兆营;土石坝地震稳定性分析及其应用[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2年

10 陶警圆;阻尼模型对土石坝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25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725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d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