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三峡水库排沙比对来水来沙的响应

发布时间:2018-11-11 08:08
【摘要】:排沙比是水库拦截泥沙程度的指标之一。排沙比越大,水库淤积强度就越小;反之亦然。以三峡水库2004-2012年库区各水文站的实测资料为依据,通过对三峡水库运行以来水库排沙比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坝前水位和入库、出库流量是影响水库排沙比大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入库沙量和泥沙颗粒大小。进一步分析得出排沙比对月均库水位变化的敏感度随月均入库流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当月均入库流量小于15 000 m3/s时,月均库水位变化对排沙比几乎没有影响。当月均入库流量大于20 000 m3/s时,水库排沙比的变化幅度随月均库水位的变化较大,当月均库水位从138 m增加到155 m时,其排沙比约从62%降低至不到10%。为了提高水库排沙比,在水库调度上建议采用"大水低位、小水高位"的运行方式。
[Abstract]:The sediment discharge ratio is one of the indexes of the sediment interception degree of the reservoir. The greater the sediment discharge ratio, the smaller the siltation intensity of the reservoir, and vice versa. Based on the measured data of hyd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from 2004 to 2012,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ediment discharge ratio of the reservoir since the opera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t is found that the water level in front of the dam and its entry into the reservoir are found. The discharge rate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sediment discharge ratio of the reservoir, followed by the amount of sediment entering the reservoir and the size of sediment particles. 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ensitivity of the monthly average reservoir water level change increases rapid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monthly average inflow flow. When the monthly average inflow flow is less than 15 000 m3 / s, the monthly average water level change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sediment discharge ratio. When the average inflow volume of the reservoir is more than 20 000 m3 / s, the variation of sediment discharge ratio is larger with the monthly average reservoir water level. When the average reservoir water level increases from 138 m to 155 m, the sediment discharge ratio decreases from 62% to less than 10%. In order to improve sediment discharge ratio of reservoir, it is suggested to adopt the operation mode of "big water low level, small water high level" in reservoir oper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国水科院“十三五”基础理论研究项目(SE0145B362016)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由探索课题(2016TS07) 水利部科技示范项目(SF-201610)
【分类号】:TV1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来文,郭志刚,李新虎,赵克梅;恒山浑水水库排沙计算方法研究[J];泥沙研究;1991年04期

2 赵克玉;浑水水库排沙数学模型的研究[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1994年04期

3 梁漪莉;日本宇奈月坎排沙工程的防磨损研究简介[J];人民长江;1995年02期

4 尹国康;黄河下游排沙特性及其对径流需求量的分析[J];泥沙研究;2001年03期

5 李树平;王文;吉相臣;;阎王鼻子水库产沙特性及排沙时机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06年11期

6 张欧阳;熊明;;洞庭湖排沙比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人民长江;2006年12期

7 田贵川;;水库变流速中心排沙清淤体系及其方法[J];科学之友(B版);2007年03期

8 李琳;牧振伟;周著;;排沙漏斗截沙率计算[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7年04期

9 程禹平;刘画眉;何书琴;;水库水力排沙运行调度及提高排沙效率的实用工程措施——以合水水库绕库排沙系统为例[J];广东水利水电;2008年08期

10 骆震;;新疆巴音沟河渠首引水排沙问题及解决方案分析[J];山西水利科技;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白音包力皋;角哲也;;水库排沙对下游河流生态环境影响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郑春梅;王开荣;;黄河河口拦门沙对泄洪排沙的影响[A];第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2年

3 韦春元;杜海元;索虎勤;仇建武;陈文涛;;三门峡水利枢纽汛期排沙平水发电冲淤特性分析[A];黄河三门峡工程泥沙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增社;;三门峡水库泄洪排沙对库区工程影响的分析[A];黄河三门峡工程泥沙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武彩萍;李远发;;西霞院工程泄水排沙建筑物的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6 韩其为;;有关三峡水库下游冲刷对长江中游影响的几点看法[A];2007中国科协年会院士专家座谈会论文集[C];2007年

7 冉祥滨;姚庆祯;陈洪涛;米铁柱;刘鹏霞;巩瑶;于志刚;;蓄水前后三峡水库营养盐收支计算[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8 方崇惠;;试分析三峡水库清水下泄对荆江河床侵蚀的方向[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9 郭生练;徐高洪;张新田;边玮;;长江三峡入库径流泥沙特性变化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冉祥滨;三峡水库营养盐分布特征与滞留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褚忠信;三峡水库一期蓄水对长江泥沙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3 周晓泉;复杂边界条件下的三维紊流数值模拟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曹慧群;三峡水库挖粗沙减淤方式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恩源;分层水库异重流挟沙特性及适宜排沙口、吸沙口位置的确定[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胡浩;克孜尔水库堤渠系统及异重流清淤排沙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3 肖柏青;排沙漏斗清水流场数值模拟[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4 张松;岗曲河二级水电站枢纽排沙措施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5 张莉;大库盘水库自压式管道冲淤排沙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6 沈晓青;水库坝前排沙建筑物水工布置方式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李秉忠;白石水库排沙运用方式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8 何芳娇;三峡水库细颗粒泥沙沉降特性及絮凝机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9 陈栋;三峡水库非汛期水动力及水质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24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324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e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