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江南理水的生态智慧
[Abstract]:The rapid urbanization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has brough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waterlogging and water pollution. In the face of 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rain flood problem, a spongy city ecological practice upsurge has been set off in our country.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change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forefathers carried out the site vertical trans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local conditions" to improve the way of water runoff, promote the natural water cycle, and form the traditional wisdom of water management in the long historical process. This kind of water management mode based on site microcirculation neither allows water to overflow nor restricts water completely, which embodies the ecological wisdom of the ancien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ypical techniques of traditional water management in Jiangnan area, such as source, drainage, storage, purification and so on. Taking the road green space of Huaqiao Town in Kunshan City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techniques of "dredging water network, organizing drainage, storing and retaining water, ecological water purification" and so on, The ecological wisdom of water management will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sponge cit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onge city, this paper tri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more waterlogging and hard infiltration of water and dirty water"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by using the most natural and lowest carbon method to realiz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benign water cycle of the city and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分类号】:TU992;TV213.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绍增;象伟宁;刘之欣;;从生态智慧的视角探寻城市雨洪安全与利用的答案[J];生态学报;2016年16期
2 陈义勇;俞孔坚;;古代“海绵城市”思想——水适应性景观经验启示[J];中国水利;2015年17期
3 王熙元;徐小雯;;传统民居建筑中天井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S1期
4 赵兵;;江南水乡城市道路景观个性的营造——以昆山市顺陈路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0年08期
5 韦薇;赵兵;;江南地域特色道路景观营建研究——以花桥国际商务城为例[J];林业科技开发;2008年02期
6 贾乃谦;明代名臣刘天和的“植柳六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Z1期
7 林剑鸣;;秦汉文明发展的特点[J];学术月刊;1984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宗驰;裘鸿菲;李应宾;;严寒地区雪景观视觉舒适度研究[J];中国园林;2017年07期
2 曹凯中;陆熹;;过程中的智慧——对库哈斯当斯维尔公园的读解[J];住区;2016年06期
3 蔡劲;;如何利用直方图分析数码照片的曝光情况[J];科技风;2016年02期
4 冯大康;张青荣;;连云港地方文脉的艺术审美价值与创意开发探析[J];美与时代(上);2016年01期
5 宗俊宏;;特定历史语境环境中的棚户区改造探析——以云南曲靖西门街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5年12期
6 冯大康;张青荣;;连云港地方文脉与当代城市艺术视觉形象研究[J];艺术科技;2015年12期
7 翟俊;;从城市化的景观到景观化的城市——景观城市的“城市=公园”之路[J];建筑学报;2014年01期
8 万钦;;Photoshop色阶直方图在数码照片处理中的应用[J];电子商务;2013年06期
9 凌世德;郑爽;周卫东;;空间·事件·漫游[J];中外建筑;2013年04期
10 王雪;高凤;矫明阳;董丽;;常绿植物在北京公园冬季植物景观营造中的思考[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车生泉;谢长坤;陈丹;于冰沁;;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J];中国园林;2015年06期
2 章林伟;;海绵城市建设概论[J];给水排水;2015年06期
3 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给水排水;2015年03期
4 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建设科技;2015年01期
5 张园;于冰沁;车生泉;;绿色基础设施和低冲击开发的比较及融合[J];中国园林;2014年03期
6 俞孔坚;陈义勇;;国外传统农业水适应经验及水适应景观[J];中国水利;2014年03期
7 ;九三学社:科学利用与管理城市水资源[J];给水排水动态;2011年02期
8 吴俊范;;1900-1949年间上海水乡景观蜕变的复原与分析[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0年01期
9 许有鹏;尹义星;陈莹;;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化发展与水安全问题[J];中国水利;2009年09期
10 王紫雯,秦卫永;江南水乡城镇特色透视[J];城乡建设;2003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麻勇斌;;苗族村寨选址的生态智慧与历史情结[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2 王哲;;浅谈绿色建筑最新进展的推进[J];科技资讯;2013年04期
3 张晓春;李晓明;;门的空间结构对生态智慧的表述——以侗族杆栏建筑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任玉梅;吴忠贤;;流淌600年的生态智慧[J];当代贵州;2013年23期
5 王雪娇;王珊;刘东顺;;新疆喀什市维吾尔族传统民居中的生态智慧[J];山西建筑;2014年15期
6 宫秋芬,隋水仙,郑士强;浅谈绿色建筑[J];山东机械;2005年05期
7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何迈;;重温与借鉴老庄的生态智慧[A];2013第八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3年
2 王丽丽;;“长河”的生态美与生态智慧[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程必定;;管仲的生态智慧及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A];2013第八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3年
4 李鹏;刘雷;;试论青岛国际生态智慧城指标体系的构建[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张强;;师法自然——侗族传统建筑蕴涵的生态智慧[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华文;中国古人的生态智慧[N];中国绿色时报;2013年
2 记者 周娅琴;刘亮明到运城生态智慧城采风[N];运城日报;2013年
3 记者 唐宜贵;宜昌引资400亿元建生态智慧新城[N];湖北日报;2014年
4 记者 董战轩;我市加速推进生态智慧城重点项目发展进程[N];运城日报;2014年
5 《老子评传》作者 陈鼓应 白奚;老子“生态智慧”的现代意义[N];光明日报;2002年
6 黄家雄;中国先哲的生态智慧[N];光明日报;2002年
7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潘岳;西方人开始琢磨中国的生态智慧[N];四川科技报;2009年
8 记者 苏黎原;发扬成绩 持续加力 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智慧城建设[N];运城日报;2013年
9 记者 张越;强化措施 再接再厉 推进生态智慧城建设[N];运城日报;2013年
10 丁常云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道教生态智慧对当代社会环境保护的启示[N];联合时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茂林;渔业相关传统生态智慧与水域生态养护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杨秀文;惠州市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的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钟澳;先秦道家生态智慧探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3 吕娜;论恩格斯的生态智慧及现代意义[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许玮;阿伦·奈斯“生态智慧T”及其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郑娴;阿伦·奈斯“生态智慧T”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书强;先秦儒家生态智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7 康庄;论《世说新语》中的生态智慧[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486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348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