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内陆河三角洲堆积体演化过程

发布时间:2018-11-22 08:56
【摘要】:通过建立二维元胞自动机模型,对山区河流直接进入开阔湖区后的内陆河三角洲堆积体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三角洲堆积体的发展过程和堆积体表面冲积河槽形态演变的规律。总结得出整体规律:先纵向推进,再垂向淤积抬升,最后横向展宽;纵向推进速率随着模拟步数的增加而减小;垂向逐渐淤积抬升;横向展宽速率随着模拟步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堆积体表面的河槽形态演化分为顺直、分汊和微弯河槽3个阶段。模拟结果与已有类似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表明元胞自动机模型可以用于模拟三角洲演化的过程。
[Abstract]:Based on the two-dimensional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inland river delta accumulation was studied after the mountain rivers entered the open lake area directly.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delta deposits and the evolution of alluvial channel on the surface of delta deposits are analyzed. Summing up the overall law: first longitudinal advance, then vertical siltation uplift, finally transverse widening; longitudinal advance rat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imulated steps; vertical siltation and uplift gradually; The lateral broadening rate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imulated steps, and the channel morphology evolution on the surface of the accumulation body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straightness, branching and micro-bend channe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similar physical model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the evolution of delta.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忻州分公司;太湖流域管理局水利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09037)
【分类号】:TV1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秀美,刘光士,黄润秋,严明,林锋,郑达;剪应变增量在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S1期

2 巨能攀;涂国祥;邓辉;;四川某公路崩塌堆积体稳定性评价[J];地球与环境;2005年S1期

3 张天明,苏红兵;滑坡堆积体上坝基防渗处理设计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4 陈强;聂德新;李树武;;澜沧江乌弄龙电站坝前崩塌堆积体发育特征及稳定性评价[J];山地学报;2006年01期

5 晏长根;祁生文;伍法权;廖荣贵;苏天明;;大渡河猴子岩水电站库尾段藏碉群斜坡巨型堆积体的成因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2期

6 巨能攀;黄润秋;涂国祥;;含水砂层对堆积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4期

7 庄明水;;某水电站近坝堆积体形成演化机制及稳定性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6年03期

8 保华富;唐建华;董泽荣;;崩塌堆积体边坡滑坡安全监测成果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9 陈伟;任光明;;粒度特征分析方法在某古堆积体物质研究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5期

10 张明;胡瑞林;;金沙江下咱日堆积体的成因和稳定性初步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树武;刘昌;聂德新;杨永明;;乌弄龙水电站坝前崩塌堆积体稳定性评价[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文忠;杜健;;阿海水电站混合堆积体稳定性计算分析[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树武;聂德新;刘惠军;;大型碎屑堆积体工程特性及稳定性评价[A];陕西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青年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8年

4 郭朝旭;;松散滑坡堆积体降雨入渗过程的实验研究[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李红刚;晏鄂川;程江涛;雷东;;库区移民城镇弃碴堆积体稳定性评价及其防护设计[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邓华锋;朱敏;原先凡;马莉;罗骞;胡鹏;;某大型堆积体边坡成因机制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7 吴述_g;;某水电站研究河段巨型堆积体稳定性及工程影响初步研究[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吴述_g;;某水电站研究河段巨型堆积体稳定性及工程影响初步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唤龙;孙毅;周德培;肖世国;;红层堆积体高边坡坡体结构及变形规律[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陈祖煜;;水利水电工程堆积体边坡稳定分析和工程措施研究[A];纪念贵州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选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李秋怡;开始最后的“大扫除”[N];四川日报;2008年

2 记者 熊蕊 实习记者 吴敏;抓好广元堡应急排险工作的推进和落实[N];雅安日报;2013年

3 记者 王立彬;易贡山体滑坡抢险减灾获巨大成功[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4 记者 王建新;西藏易贡灾区抢险工作加紧进行[N];人民日报;2000年

5 记者 钟振宇;再战小岗剑壅塞体[N];四川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自高;西南地区深切河谷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严秋荣;堆积体边坡扰动带变形机理及抗滑桩支护新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3 甘建军;汶川地震区大型堆积体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4 高才坤;堆积体的综合物探方法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09年

5 涂国祥;西南河谷典型古冰水堆积体工程特性及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6 余金煌;浅水域堆积体精准探测技术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7 郭健;库水作用下堆积体滑坡促滑治理的过程控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8 刘飞;水流泥沙造床过程的初步试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旭东;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边坡土壤侵蚀过程[D];西南大学;2015年

2 赵福洪;水库边坡混合堆积变形监测及预测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建明;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规律及测算模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叶鑫;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边坡稳定性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5 王涛;汶川震区滑坡堆积体坡面水蚀模拟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丁亚东;生产建设项目依坡倾倒堆积体侵蚀产沙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7 苟黎;梨园水电站念生垦堆积体治理工程效果分析与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8 李欣泽;马湖滑坡群发育特征与形成、演化过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9 陈伟强;频发微震作用下三峡库区巨厚堆积体的稳定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5年

10 吴德志;红层堆积体高边坡稳定性及预加固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48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348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0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