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基于模糊集合分析的汛期分期降雨极值分布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06 08:57
【摘要】:分期设计洪水能够在保证水库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洪水资源利用率,而降雨是洪水形成的主导因素,降雨分期是分期设计洪水的前提和重要依据。本文以大伙房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集合法分析了水库的分期特征,通过可变模糊集的对立统一定理构建了前汛期、主汛期、后汛期的隶属函数,建立了基于模糊集合分析的汛期分期降雨极值拟合模型,探讨了水库各分期降雨极值分布规律。结果表明,Gumbel、P-Ⅲ、Weibull、GEV 4种分布函数均适用于大伙房水库分期降雨极值分布,且以GEV分布为最优。模糊分期的主汛期设计暴雨均高于实际分期的主汛期设计暴雨,后汛期则正好相反,说明模糊分期极值拟合模型的设计成果更加有利于水库的防洪与兴利。
【图文】:

极值分布,对立统一,汛期分期


舒章康,等:基于模糊集合分析的汛期分期降雨极值分布研究57性(无论是非此即彼的清晰对立还是亦此亦彼的模糊对立)均以A与cA表示。在数轴lrP,P上附以1-0、0-1的数构成一对数的连续统(见图1)。对于U中的元素u,确定其对于A、cA的相对隶属度分别为()Au、()cAu。且:()()1AcAuu(1)式中:0()1Au,0()1cAu。图1对立统一定理的连续统Fig.1Continuumofthetheoremoftheunityofopposites在连续统区间lrP,P之间必然存在()Au()0.5cAu的中介点mP,此点称为渐变式质变点,即对立统一矛盾性质的渐变式转化点,而lP与rP则为突变式质变点。1.2基于模糊集合的汛期分期方法模糊集合分析法是统计学与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它依据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构建汛期隶属函数,进而根据隶属度进行汛期分期(前汛期、主汛期、后汛期)。汛期本就是一个“模糊现象”[24],而汛期分期同样存在模糊属性,因此,通过“模糊集合”描述汛期分期特征是科学可行的。实现汛期分期模糊描述的关键在于汛期经验隶属函数的确定,本文采用陈守煜教授[25]提出的直接模糊统计试验方法确定经验隶属函数,此法以时序被汛期彰显样本覆盖频率作为时序对于汛期的隶属程度,从而确定汛期的经验隶属函数,再根据选定的汛期临界隶属度,确定分期结果。1.3前汛期、主汛期、后汛期隶属函数的构建水库每年由非汛期 汛期 非汛期变化,汛期又由前汛期 主汛期 后汛期过渡,非汛期、汛期、前汛期、主汛期、后汛期都是可变的模糊概念。根据唯物辩证法规律,非汛期 汛期 非汛期的变化属于突变式质变,前汛期 主汛期 后汛期的变化属于渐变式质变[17]

大伙房水库,主汛期


舒章康,等:基于模糊集合分析的汛期分期降雨极值分布研究59的第一个大型水库,也是当时全国第二大水库,现已成为沈阳、抚顺两大城市居民饮用水的重要水源地。水库坝址控制流域面积5437km2,流域海拔高程在100~1100m之间,河道比降较大,流域植被条件较好。水库流域图如图3所示。该流域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内气温变化显著,坝址以上多年平均降水量791.6mm,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差异明显,降雨分期特征明显[29],全年降雨主要集中于汛期(6—9月),约占全年降雨的73.1%,其中大伙房水库现行主汛期(7月11日—8月10日)多年平均降雨量达227.6mm,约占汛期降雨的39.4%。图3大伙房水库流域图Fig.3WatershedofDahuofangreservoir3.2模糊集合分析的降雨极值选样模糊集合分析的关键在于入汛标准的确定,本文选取大伙房水库1951—2005年6—9月流域日平均降雨资料(共14个雨量站),统计得到水库1951—2005年6—9月有雨日多日平均降雨序列,并通过P-III分布拟合序列,选取5%频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12mm作为水库入汛标准。依据入汛标准可确定每年汛期彰显样本,统计时序被汛期彰显样本覆盖的次数,计算出该年的经验隶属频率,以经验隶属频率作为流域经验隶属函数并绘制曲线(见图4)。选取1作为主汛期临界隶属度,由图4经验隶属度初步确定主汛期为7月13日—8月11日。参考文献[25],,采用半正态分布拟合点据得到拟合隶属度函数如图4所示。根据临界隶属度1,在图4中确定拟合隶属度函数的主汛期区间,划分结果与经验隶属函数结果一致,最终确定主汛期时间为7月13日—8月11日。绘制年最大值随出现日期的变化图(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60%的年最大值均位于主汛期区间内,并且大伙房水库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婕;高路;陈兴伟;王静爱;;降水极值的非平稳性特征及其重现期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2 徐冬梅;王文川;邱林;李艳华;;不同类型指标对水库汛期分期的影响[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6年03期

3 方国华;戚核帅;闻昕;周磊;;气候变化条件下21世纪中国九大流域极端月降水量时空演变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6年02期

4 吴孝情;陈晓宏;唐亦汉;王兆礼;赖成光;;珠江流域非平稳性降雨极值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J];水利学报;2015年09期

5 张玉虎;王琛茜;刘凯利;陈秋华;;不同概率分布函数降雨极值的适用性分析[J];地理科学;2015年11期

6 鲁帆;王浩;严登华;张冬冬;肖伟华;;轮廓似然函数在水文气象极值推断不确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3年12期

7 陈守煜;;水资源系统可变集评价原理与方法[J];水利学报;2013年02期

8 丁胜祥;张莉;张明波;;长江流域洪水分期规律对水库优化蓄水运用方式的科学支撑作用[J];水文;2012年05期

9 张利平;杜鸿;夏军;徐霞;;气候变化下极端水文事件的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1期

10 丁裕国;李佳耘;江志红;余锦华;;极值统计理论的进展及其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静;水库防洪分类预报调度方式研究及风险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瑞;穆振侠;;天山西部山区VIC模型的应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7年04期

2 舒章康;刘冀;董晓华;喻丹;;基于模糊集合分析的汛期分期降雨极值分布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7年07期

3 闻昕;丁紫玉;方国华;雷晓辉;王浩;;气候变化下新安江-富春江水电站径流响应模拟及适应性调度研究[J];水资源保护;2017年04期

4 郭家力;郭靖;祝薄丽;李英海;程雄;戴凌全;;考虑不确定性的长江流域极值降水指标时空变异分析[J];水文;2017年03期

5 张昕怡;方国华;闻昕;叶健;郭玉雪;;中国格点化日降水极值统计模型及阈值的选取[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7年04期

6 冯峰;倪广恒;孟玉清;;基于流向跟踪和多重赋权的引黄灌区用水效率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10期

7 邢西刚;刘凌;乔丹颖;杨婷婷;闫峰;;水质集对分析评价模型的不足与改进[J];水电能源科学;2017年04期

8 鲁帆;肖伟华;严登华;王浩;;非平稳时间序列极值统计模型及其在气候-水文变化研究中的应用综述[J];水利学报;2017年04期

9 Weiwen WANG;Wen ZHOU;;Statistical Modeling and Trend Detection of Extreme Sea Level Records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7年03期

10 符静;秦建新;黎祖贤;张中波;;“衡邵干旱走廊”历史降雨量时空特征及趋势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7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小丽;水电站不同预见期径流预报及优化调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2 丁伟;水库汛期防洪与兴利协调控制模型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3 李雨;水库防洪和蓄水优化调度方法及应用[D];武汉大学;2013年

4 王双银;综合利用水库调度理论及其在石头河水库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5 张艳平;基于洪水分类的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域研究及其风险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叶季平;混联水库群防洪调度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7 李敏;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径流预报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刘冀;径流分类组合预报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世鹏;杨劲松;王相平;姚荣江;刘广明;;基于HHT的滨海降水多尺度时频特征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5年01期

2 彭杨;纪昌明;刘方;;溪洛渡-向家坝梯级水库汛末蓄水时间与目标决策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4年06期

3 余世鹏;杨劲松;刘广明;谢文萍;;基于HHT的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游水情多尺度时频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年10期

4 张丽娟;陈晓宏;叶长青;张家鸣;;考虑分组历史洪水的超定量洪水频率分析[J];水力发电学报;2014年04期

5 徐新创;张学珍;戴尔阜;宋伟;;1961-2010年中国降水强度变化趋势及其对降水量影响分析[J];地理研究;2014年07期

6 任正果;张明军;王圣杰;朱小凡;董蕾;强芳;;1961-2011年中国南方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变化[J];地理学报;2014年05期

7 张洪波;石建军;冯民权;陈晓楠;王义民;;基于EMD和IDAR的灌区年降水量预测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年03期

8 袁文德;郑江坤;董奎;;1962-2012年西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J];资源科学;2014年04期

9 王庆;马倩倩;夏艳玲;王常山;王燕飞;战超;;最近50年来山东地区夏季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地理科学;2014年02期

10 李敏;陈守煜;王运涛;周如瑞;;基于可变集的汛期分期多指标识别方法[J];水利学报;2013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杜卫锋;粗糙集理论在中文文本分类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2 曹赛先;高等学校分类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侯召成;水库防洪预报调度模糊集与风险分析理论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4 曹永强;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法研究及其风险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5 卜东波;聚类/分类理论研究及其在文本挖掘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作佳;赵琳;庞毅;康军林;马艳霞;;大伙房水库信息化工程建设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08期

2 金明;;辽宁大伙房水库引水规划的实施与水源保持的对策探究[J];辽宁经济;2008年01期

3 ;大伙房水库 “浑河明珠”惠泽千秋[J];中国水利;2009年18期

4 王曙光;王国新;王永东;;辽宁大伙房水库旱警水位确定方法初探[J];中国防汛抗旱;2013年01期

5 ;大伙房水库合龙工程全部完成[J];中国水利;1956年11期

6 吕宝华;郑艳波;;大伙房水库在战胜“95·7”大洪水中的组织领导[J];水利管理技术;1997年01期

7 施建英;孙德升;;大伙房水库工程在“95·7”洪水中的作用[J];水利管理技术;1997年01期

8 李金荣;水质距离法分析水质在大伙房水库的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2005年07期

9 吕宝华;崔双发;郑艳波;崔舒颖;;辽宁大伙房水库水质变化与安全预警[J];东北水利水电;2007年02期

10 王丽敏;刘少松;;大伙房水库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改扩建工程设计[J];东北水利水电;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于卫东;;2010年大伙房水库淤积分析[A];水与水技术(第3辑)[C];2013年

2 刘建东;马绍军;张宏;;基于“3S”技术的大伙房水库监控预警平台的研究与开发[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3 齐晓君;王恩德;付建飞;;大伙房水库底质重金属污染评价[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4 宋放;;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监控数据的存储与发布设计[A];水与水技术(第3辑)[C];2013年

5 王光杰;徐运成;;大伙房水库上游水体污染治理现状调查分析[A];水与水技术(第3辑)[C];2013年

6 张艳宁;;“盖帽法”灌浆在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中的应用[A];第八次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来永斌;;辽宁大伙房水库上游地区景观格局分析[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8 史玉强;孙晓怡;来永斌;王子玲;李树滢;崔双发;赵卫t ;;辽宁大伙房水库水质生态学研究[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秀红;胡桂云;;大伙房水库输水洞消能塘混凝土表面缺陷及处理分析[A];水与水技术(第3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雅红;大伙房水库经济红红火火[N];抚顺日报;2006年

2 孟凌声邋卜令伟;辽宁将在大伙房水库上游建设6个污水处理厂[N];人民政协报;2007年

3 记者 俞安;做好大伙房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N];抚顺日报;2007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张晓风;历史上水患频发 1958年建成大伙房水库[N];辽宁日报;2011年

5 记者 张瑜;大伙房水库投46万元建清污拦网[N];辽宁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马媛;大伙房水库应实施封闭式管理[N];友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杨雅红;大伙房水库:两亿元上“双保险”[N];抚顺日报;2006年

8 记者 王国忠 孙研;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视察大伙房水库[N];抚顺日报;2007年

9 记者 张永兵;为了2300万人民的健康[N];抚顺日报;2010年

10 民盟抚顺市委;重视大伙房水库水质的保护和改善[N];友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孟繁斌;大伙房水库水质对上游流域利用方式响应机制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2 马玲玲;辽宁省大伙房水库水源地安全评价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辉;大伙房水库流场及水温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家卫;大伙房水库水生生物多样性及其鱼产力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6年

3 甘建军;基于非结构网格的大伙房水库三维水动力及水质要素的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任泓泉;大伙房水库底质潜在风险识别及评价[D];辽宁大学;2012年

5 赵娜;大伙房水库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婷;大伙房水库三维水沙输移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王鹏;大伙房水库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项目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李新文;基于EFDC的大伙房水库水龄和滞留时间的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9 施济宏;大伙房水库防洪除险及泄水建筑物的改扩建设计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56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556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6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