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缺陷对混凝土渗透性能影响研究
【图文】:
混凝土的力学及水力学性能,根据研究尺度的不同可划分成微观、细观和(Wittmannet al. 1985),如图 1-1(张国辉 2017)所示。宏观层次下(10-1指混凝土试件或结构,其特征尺寸为厘米以上,此时混凝土材料被视为由大骨料粒径的结构单元组成,,宏观层次下通常将混凝土视为均质单一材难以描述细观非均匀性引起的混凝土材料内部不均匀渗流情况。细观层10-1m)一般将混凝土视为由粗骨料、水泥砂浆、界面过渡区及初始缺陷(孔组成的多相复合材料(Kim2011;Unger 2011)。微观层次下(10-8 10-4m)是以硬化水泥浆体为主,组分大致分为水化硅酸钙、氢氧化钙、毛细孔依靠扫描电镜观察混凝土中水化产物及其微观结构。目前关于混凝土结究停留在宏观层次(Sabine2008;Cheeet al2002),细观层次以及更小的报道。而混凝土的很多宏观性质是由微细观构造决定的,骨料、砂浆以及三种主要组成材料的成分、性质、配比以及粘结作用均对混凝土的渗透影响,致使混凝土比其它单一材料具有更为复杂的渗透性能。因此,需要角度来把握混凝土材料的物理及力学性质(金浏 2014)。
顾名思义,中文含义作小窟窿、小洞讲。按孔,前者包括孔洞缺陷纵横比 R≈1 的圆形孔,规则的圆形孔作为研究对象。裂隙(crack)一,它经常与断裂、渗流联系在一起(林鹏 200观测有很多方法,如 X 射线、光学观测等,基也有所差别(Ringo and Bascoul 2001)。方面,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渗流理论是 Darcy 于 研究得到的达西定律,此定律为渗流理论的后hompso(n1986)提出了沉积岩渗透率与临界孔于压汞试验,得到了修正的 K-T 方程,并将该lachlanet al.(1986)提出了广义有效介质(GEM考虑了微观孔的相互作用及形态特征,提出了天(2005)基于渗透性与孔隙之间的关系研究呈现线性的正比增加趋势。针对裂隙缺陷对混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V4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长明;曾凡奎;王静;王霞;;广义初始缺陷对模板支架稳定性的影响[J];工业建筑;2010年02期
2 李陟;邱志平;王晓军;;不确定初始缺陷加筋板后屈曲性能的区间分析[J];工程与建设;2008年04期
3 王惠德;莫经伦;周国强;;塔形井架基础初始缺陷的统计分析[J];石油矿场机械;1987年06期
4 邵文蛟;;有初始缺陷的球端盖壳的非轴对称弹塑性屈曲及其可靠性分析[J];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1987年01期
5 王俊奎,仝立勇;关于圆筒壳稳定性中的初始缺陷[J];力学进展;1988年02期
6 董万林;黄小清;范赋群;;初始缺陷对正交叠层圆柱曲板临界载荷的影响[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3期
7 甘华戎,王树文,周颖;有初始缺陷的壳的稳定性分析[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8 冯仲齐,惠兴中,林家骥;有初始缺陷的矩形板非线性屈曲分析[J];应用力学学报;1994年01期
9 李丽娟;梅占馨;;有初始缺陷的结构弹性大变形刚度方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10 张婧;石晓彦;钱鹏;嵇春艳;;基于材料参数、构件尺寸及初始缺陷随机特性的加筋板条极限强度研究[J];船舶工程;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凯雷;孟庆春;胡伟平;詹志新;;含初始缺陷高强度结构钢的疲劳寿命预估[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2 金路;张壮南;王春刚;张耀春;;基于蒙特卡罗的考虑随机初始缺陷的分析方法[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2年
3 顾明剑;张其林;;引入一阶屈曲模态作为初始缺陷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福麟;唐娇姣;;材料初始缺陷对含孔试件疲劳寿命的影响[A];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9年
5 何学德;吴国松;王成;;有初始缺陷高桥墩的稳定性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6 叶永;卢强;;考虑初始缺陷的混凝土单轴受压细观模拟[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7 陶振宗;陈长安;赵超燮;;关于双曲线冷却塔初始缺陷限值公式与内力近似计算方法的研究[A];土木工程计算机应用文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学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8 贾伟红;王成;;有两个初始缺陷高桥墩的稳定性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9 郭佳民;董石麟;袁行飞;赵宝军;;不同初始几何缺陷下弦支穹顶的稳定性研究[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常玉珍;吴敏哲;袁俊;孟昭博;;组合肋壳弹塑性稳定分析[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新军;基桩屈曲稳定分析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2 赵斐;基于延迟时间理论的设备系统预防性维修策略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伟;半刚性连接钢框架设计理论与方法[D];东南大学;2016年
4 邬昆;非局部多尺度方法及其在混凝土重力坝细观分析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5 程栋栋;复杂条件下海底管线与土相互作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孙克淋;具有缺陷板的船体极限强度可靠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7 栗蕾;考虑初始缺陷的网格结构的非线性稳定性理论及其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郑宇轩;韧性材料的动态碎裂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康孝先;大跨度钢桥极限承载力计算理论与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王林;深海耐压结构型式及稳定性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月明;初始缺陷对混凝土渗透性能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刘凯月;高温高压下深海双层管道整体热屈曲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3 吴大健;PC箱梁现场破坏试验与初始缺陷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年
4 李康;强震下考虑初始缺陷的单层网壳极限荷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8年
5 杨永达;轮扣式钢管支架全等效初始缺陷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6 柴磊;初始缺陷对FRP加固混凝土柱破坏形式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王武刚;初始缺陷海底管线的屈曲剧变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韩红伟;温度变化及初始缺陷对网壳结构的稳定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3年
9 司汉;考虑随机初始缺陷的钢框架—支撑结构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5年
10 李金华;基于刚度折减的耐压圆柱壳结构稳定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389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638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