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运用后典型水流条件下荆江水动力特性对河床冲刷的响应规律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V147
【图文】:
发”“生态发展,绿色优先”等理念的提出,专家学者越来越注重对长江生保护。综上所述,不论是从科学上了解坝下游水流特性的角度,还是从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来分析,开展三峡荆江河道水动力特性研究均有重大内外研究现状峡工程及其下游荆江河段简介三峡工程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关键。三峡工程运用,在防洪、航运、供水、灌溉、泥沙和生态等方面都将发挥巨大的效益落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镇,与葛洲坝水电站共同构成梯级调度电站。三峡长、均宽分别为 673.5km、1.1km,水库面积 1084km2[4];图 1-1 为三峡水库前水位曲线图。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水流会剧烈冲击下游河床,致使河道河势发生新的调整。一段时间后,随着水库排沙比增大以及河床粗化等综合作用[22],坝下游河道中的泥沙量增加,冲刷强度逐渐减弱。河道的形成是由水沙条件和河床边界条件共同决定的。其中,水沙条件是决定因素[23]。综上,充分认识荆江河段的水沙特性变化,是研究新水沙条件下荆江水动力特性变异规律的基础。1.2.2.1 径流时空变化及输沙量变化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坝下游径流过程总体呈偏枯的状态。图 1-2 为枝城站、螺山站径流量年际变化,2006 年为特枯年,其径流量相对其他年份较少。以宜昌站为例,分析年内径流过程变化。图 1-3 为宜昌站径流量年平均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2003~2012 年与 1992~2002 年相比,10 月流量减少 3910m3/s,减幅 24%。
流时空变化及输沙量变化程蓄水运用以来,坝下游径流过程总体呈偏枯的状态。图 1-2 为枝城量年际变化,2006 年为特枯年,其径流量相对其他年份较少。以宜年内径流过程变化。图 1-3 为宜昌站径流量年平均变化。从图中可以看 年与 1992~2002 年相比,10 月流量减少 3910m3/s,减幅 24%。图 1-2 枝城站、螺山站径流量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威君;;粘弹性流体作用下的船舶水动力特性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7年20期
2 郝金梅;贾秀芳;何建新;;岗南水库水动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海河水利;2015年01期
3 张绍文,倪汉根;水中悬臂结构振动与水动力特性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4 任振;王超;万德成;袁煜明;;自然通气状态下半浸桨水动力特性数值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8年06期
5 曲昭宇;窦培林;韩晓晨;;大型船舶码头并排系泊水动力特性[J];造船技术;2019年01期
6 卢超;郑龙;;板式开孔防波堤水动力特性及受力研究综述[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8年07期
7 蒋为;赵云鹏;毕春伟;崔勇;李娇;;圆柱镂空型人工鱼礁波流水动力特性数值模拟[J];渔业现代化;2017年02期
8 钟朝廷;张印桐;张永祥;徐诗婧;;ROV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5年17期
9 王钰;纪巧玲;刘庆凯;;规则波作用下导桩锚泊的浮防波堤水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J];工程力学;2019年S1期
10 邢殿录;限制水域浮体水动力特性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泽祥;赵云鹏;;渔用浮子的水动力特性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15年
2 朱军;曾广会;黄昆仑;;扭曲舵的水动力特性计算研究[A];2007年船舶力学学术会议暨《船舶力学》创刊十周年纪念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赵少华;王佳;张新华;;二维楔形体初期入水的水动力特性初探[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王钰;纪巧玲;刘庆凯;;规则波作用下导桩锚泊的浮防波堤水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A];第2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8年
5 TAO Longbin;;深水平台上垂荡阻尼板的水动力特性实验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昂;金良安;迟卫;;船舶破口水动力特性的CFD仿真[A];2009特大型船舶操纵和船舶安全与管理论文集[C];2009年
7 李锦林;刘金夫;袁野;王先洲;;基于CFD仿真计算的仿生舵水动力研究[A];第二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C];2015年
8 赵楷宾;张明亮;姜恒志;李晋;张洪兴;;径流和潮汐作用下河口浅滩对辽河口海域水动力特性的影响[A];第十八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17年
9 吴乘胜;顾民;;浅水航道分置式舟桥水动力特性数值计算[A];2004年船舶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包芸;任杰;;珠江口盐场高度分层下的水动力特性研究[A];自然、工业与流动——第六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小虎;考虑底床摩阻对溃坝和冲流水动力特性影响的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2 梁春;石油污染含水介质水动力特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甄兴伟;新概念水中生产系统耦合运动及风险评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4 常留红;海底管线周围三维水动力特性及冲淤演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5 杨弘;高坝消力塘防护结构耦合动力分析与健康诊断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周华伟;月池中流体活塞和晃荡运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7 张佳磊;三峡库区大宁河富营养化和水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渠庚;含植物明渠水沙运动规律试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9 黄燕;碟形越浪式波能发电装置的水动力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李靖波;双层水平板防波堤水动力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世祥;变水深半潜平台水动力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2 王亦恒;浮筒型防波堤水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3 邹树文;沉管沉放等待阶段的水动力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4 郭sズ
本文编号:27851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785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