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蓄能电站通信设备智能监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7-07-14 10:16

  本文关键词:蓄能电站通信设备智能监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电力通信 智能监视 数据采集 告警管理


【摘要】:随着电力系统通信业务的多样化和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电力系统设备的弊端逐步暴露。入网设备变多,各设备的网管又由各厂家自带,直接导致接口、协议、网管等软硬件方面兼容性较差。对电力通信运维人员来说,需要时常深入学习不同通信设备的网管操作,不仅增加了工作负担,而且给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潜在的风险。近几年,南方电网高度重视电力通信的发展,为智能电网、绿色电网提供有力支撑,但随着通信设备的大幅度增加,运维量随之大量提升。调峰调频发电公司作为下属唯一专业电站管理公司,所属电厂均地处偏僻山区,通信运维人员少,运维工作量大,运维成本高,而且在产生大面积通信故障时,难以快速有效判断故障的根源。本论文针对调峰调频发电公司集中运维的管理模式和通信系统运行管控现状,提出设计通信设备智能监视管理系统的框架并部署实施。本系统主要实现对机房动力电源环境、电力通信系统和生产实时控制业务通信通道的运行状态和故障情况进行实时在线监视,并通过各种手段将告警信息推送给相关维护人员。同时要求系统能够采用标准接口全面兼容在运通信设备和网管系统,同时具备与上级单位和公司已建系统实现横向和纵向的互联互通功能。针对上述功能要求,本文就蓄能电站通信智能监视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在发电公司通信网络中加以应用,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电力通信网和配套设备网管系统进行了综述,论述了目前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意义。二是分析了发电公司当前通信网系统的现状和问题。三是对蓄能电站通信设备智能监测系统的功能、通信网管控系统构架、应用软件功能构架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四是对系统运行的安全环境和软硬件配置进行了简要阐述。蓄能电站通信智能监视系统的投入使用,将提升电厂有限的人力资源使用效率,打造“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现代化电厂,提升在智能电网、数字电厂、绿色变电站建设时代,运维人员驾驭复杂网络的能力,更好的为电网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电力通信 智能监视 数据采集 告警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V743;TM73;TP27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4
  • 1.1 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的发展11
  • 1.2 电力通信智能监视系统的发展11-12
  • 1.3 课题研究意义12-13
  •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13-14
  • 第二章 通信智能监视系统总体设计14-19
  • 2.1 发电公司通信网现状14-15
  • 2.2 系统总体规划和设计15-17
  • 2.2.1 系统逻辑架构15-16
  • 2.2.2 系统数据架构16-17
  • 2.3 数据采集17-19
  • 2.3.1 数据采集方案17-18
  • 2.3.2 软件旁听和破译18-19
  • 第三章 通信智能监视系统的功能设计研究19-40
  • 3.1 通信业务监视19-20
  • 3.2 网络拓扑管理20-21
  • 3.2.1 物理拓扑图层20
  • 3.2.2 网络拓扑图层20
  • 3.2.3 拓扑视图操作20-21
  • 3.2.4 拓扑视图监视21
  • 3.3 告警管理功能21-27
  • 3.3.1 告警采集21-22
  • 3.3.2 告警处理22-24
  • 3.3.3 告警呈现24-25
  • 3.3.4 智能告警分析25-26
  • 3.3.5 故障分析专家功能26
  • 3.3.6 告警经验库26-27
  • 3.4 配置信息管理27-28
  • 3.4.1 配置信息采集27
  • 3.4.2 配置信息的同步27
  • 3.4.3 配置信息的查询与统计27-28
  • 3.5 资源管理功能28-32
  • 3.5.1 空间资源28
  • 3.5.2 设备资源28-29
  • 3.5.3 动力环境设备管理29-31
  • 3.5.4 模板管理31
  • 3.5.5 电力业务管理31-32
  • 3.6 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32-33
  • 3.6.1 系统管理能力要求32
  • 3.6.2 系统可靠性要求32
  • 3.6.3 系统响应时间要求32-33
  • 3.6.4 采集能力要求33
  • 3.6.5 可维护性要求33
  • 3.7 系统安全防护33-37
  • 3.7.1 横向安全隔离34
  • 3.7.2 硬件防火墙34-35
  • 3.7.3 病毒防护系统35
  • 3.7.4 ORACLE数据库安全性策略35-37
  • 3.8 接口功能要求37-40
  • 3.8.1 纵向上下级系统间接口37-38
  • 3.8.2 对外系统接口38-39
  • 3.8.3 与网管系统间接口39-40
  • 第四章 系统部署与软硬件配置40-49
  • 4.1 系统硬件部署40-42
  • 4.1.1 系统整体平台结构40-41
  • 4.1.2 公司本部硬件部署41
  • 4.1.3 电厂硬件部署41-42
  • 4.2 系统软件架构42-43
  • 4.3 系统安全设计43-44
  • 4.3.1 在业务系统上的安全配置43
  • 4.3.2 网络专用43
  • 4.3.3 通用安全防护措施43-44
  • 4.4 系统应用实现44-47
  • 4.5 系统呈现特点47-49
  • 第五章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2-53
  • 致谢53-54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汉玲;李炳奎;;磨料输送设备智能“链干机”的研发及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3年01期

2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海华;蓄能电站通信设备智能监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鹿南南;通信设备智能弹性架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朱江军;基站主设备智能节电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406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5406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5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