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大西沟引水工程中对称钢岔管应力应变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31 06:08

  本文关键词:大西沟引水工程中对称钢岔管应力应变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参数化建模 三维设计 钢岔管 应力 应变


【摘要】:结合大西沟引水工程中的月牙肋岔管实例,通过规范初步拟定钢岔管体型基本参数,利用Autodesk Revit三维建模软件生成三维参数化实体模型,将建立好的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中,把实体钢岔管处理为壳体结构,并进行网格剖分,通过受力分析计算出钢岔管管壁的应力,根据规范规定校核管壁应力,确定合理的管壁厚度。
【作者单位】: 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参数化建模 三维设计 钢岔管 应力 应变
【分类号】:TV732.4
【正文快照】: 月牙肋岔管具有设计步骤简便、水头损失少、对水流流态影响小、结构受力好、可靠性高、容易制安等优点,在国内外大、中、小型抽水蓄能和常规的水电站中得以广泛应用[1]。以往设计水电站钢岔管时,按照近似解方法确定钢岔管结构,当钢岔管体型及边界条件较为复杂时,很难计算钢岔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洋;伍鹤皋;杜芳琴;;一种新型水平底钢岔管设计理论的研究与应用[J];水利学报;2014年01期

2 李巍;云贵响水电站压力钢岔管设计[J];贵州水力发电;2000年01期

3 李巍,李明;响水电站钢岔管结构安全因素的探讨[J];贵州水力发电;2000年02期

4 陈观福,伍鹤皋,王金龙;内加强月牙肋钢岔管新型结构[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1年01期

5 张秀丽,张伯纳;新型隔壁式高压岔管结构研究[J];水力发电;2001年01期

6 肖明;大型地下钢筋混凝土岔管结构优化分析[J];水利学报;2001年12期

7 柏子伦,林向明;中山包水电站钢岔管设计[J];贵州水力发电;2002年02期

8 龚玉锋,丁旭柳;地下钢筋混凝土岔管结构优化分析[J];水电站设计;2002年01期

9 燕乔;地下埋藏式钢岔管结构三维有限元分析[J];水力发电;2003年06期

10 叶晓娟,祝晓东;江山市白水坑电站岔管制作与安装[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顺荣;袁天国;刘安元;杨廉海;;贵州大方落脚河水电站钢筋混凝土岔管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A];第六届全国水电站压力管道学术论文集[C];2006年

2 江松笙;陈洪来;;宜兴抽水蓄能电站引水钢岔管及尾水混凝土岔管的优化研究[A];第六届全国水电站压力管道学术论文集[C];2006年

3 姜长飞;钟秉章;;江苏宜兴抽水蓄能电站埋藏式钢岔管设计[A];第六届全国水电站压力管道学术论文集[C];2006年

4 许景祥;王辉;;中山包水电站卜形岔管工程施工[A];第六届全国水电站压力管道学术论文集[C];2006年

5 黄立才;陈世玉;李海道;郑晶星;;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压力岔管体形优化研究[A];第六届全国水电站压力管道学术论文集[C];2006年

6 金长宇;马震岳;段彬;王桂萱;;大金坪水电站地下埋藏式岔管有限元分析[A];第六届全国水电站压力管道学术论文集[C];2006年

7 刘东常;藉东;陈学茂;杨廉海;马文亮;谢巍;张多新;;水电站钢筋混凝土岔管结构的受力分析[A];第六届全国水电站压力管道学术论文集[C];2006年

8 李煊明;;周宁水电站透水衬砌高压钢筋混凝土岔管研究[A];第六届全国水电站压力管道学术论文集[C];2006年

9 郑晶星;;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岔管结构计算分析[A];广东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红梅;;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高压钢岔管设计[A];第六届全国水电站压力管道学术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照程;烟岗水电站钢岔管结构受力分析及体型优化[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2 张义;月牙肋钢岔管联合承载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3 郝军刚;四川华能宝兴水电站地下钢岔管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4 罗京龙;水电站月牙肋钢岔管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开发与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吴玉龙;地下埋藏式岔管非线性分析与加固措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余明坤;内加强月牙肋钢岔管流固耦合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李哲斐;钢岔管结构的优化设计[D];河海大学;2005年

8 王明;地下钢筋混凝土岔管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9 曹立;水电站球形钢岔管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开发与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程新景;高水头水电站钢岔管优化设计[D];江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97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597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8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