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长江三峡工程的地质构造环境及地球动力学演变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05 21:15

  本文关键词:长江三峡工程的地质构造环境及地球动力学演变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三峡工程地质构造环境 构造域(区域-块体-坝区)控制及转化 构造应力场共振效应 工程管理和灾害预防及决策


【摘要】:根据卫星遥感影像特征和区域地质调查与地球应力分析的综合材料,运用遥感地质学和地球动力学及地质环境演变的分析方法,对长江三峡工程的背景构造(区域构造)-岩块构造(体域构造)-坝区构造(局域构造)进行了多层次的系统研究,查清了地质构造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发现了多级构造序次及多级构造应力场之间的相互转变关系,提出区域应力场与库区荷载应力场和周边采矿卸载应力场的共振效应,是对工程安全运行和长周期工程寿命的最大潜在威胁,为大型工程优化管理和工程灾害风险预防及国家建设合理决策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三峡工程地质构造环境 构造域(区域-块体-坝区)控制及转化 构造应力场共振效应 工程管理和灾害预防及决策
【基金】: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编号:DL2006001) 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编号:ZRDL01101)联合资助~~
【分类号】:TV632;P541
【正文快照】: 本文由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编号:DL2006001)和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编号:ZRDL01101)联合资助。中国长江三峡工程(三斗坪坝址),坝高185 m,控制流域面积180×106 km2(上游100×106 km2、下游80×106 km2),正常蓄水位175 m,总库容39.3×109 m3,是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丽华;;浅谈白银城区地震地质构造环境[J];甘肃科技;2011年13期

2 马铭志;;2006年松原地震的动力来源及地质构造环境浅析[J];国际地震动态;2012年06期

3 周乐尧;黄立勇;黄建军;钱俊锋;邱郁双;马俞高;水涛;刘荣;;浙江地质构造环境与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初探[J];科技通报;2013年01期

4 王德林;刘通;李燕;黄启峰;田忠锋;王世伟;;新疆及西邻中亚地区地质构造环境与成矿系列[J];新疆地质;2009年S1期

5 岳庆祥,张碧吾,赵桂林;四平地震台地质构造环境及区域岩层电性结构特征[J];东北地震研究;1998年02期

6 李建红;梁良;蔡煜琦;冯明月;;GD产铀花岗岩体的地质构造环境及成矿意义[J];矿床地质;2002年S1期

7 龙德雄;黄辅琼;官致君;;四川理塘毛垭温泉地质构造环境及成因分析[J];四川地震;2006年01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铭志;;2006年松原地震的动力来源及地质构造环境浅析[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本文编号:626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626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c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