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护岸措施功能评价与修复方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09:36
本文关键词:漓江护岸措施功能评价与修复方案研究
【摘要】:漓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同时也是泄洪的重要河流。上世纪80年代末起,为了保护漓江行洪安全并维护其自然景观,两岸布设了多种护岸措施,包括工程、植物和综合护岸措施。然而,漓江各类措施布设现状、护岸效果如何等问题尚不明确,且目前有关河岸带护岸措施功能评价的研究鲜有报道。鉴此,本研究进行了护岸措施实地调查、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及修复方案建议,以期为河岸带护岸措施功能评价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漓江今后堤岸修复工程的建设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本研究结合实地踏查和影像资料,对漓江桂林-阳朔段沿线的护岸措施进行详查,了解两岸护岸措施的数量特征、长度特征、型式特征以及分布特征;选取浆砌护岸工程、石笼护岸工程、植物护岸和综合护岸4种具有代表性的护岸措施,对其岸坡稳固效果、植被恢复效果以及景观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河岸带护岸措施功能评价体系;并采用综合评价指数法,对4种典型护岸措施的综合功能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植物措施的护岸效果最佳,其次是综合措施,工程措施效果最差,而工程措施中生态型护岸形式石笼护岸明显优于传统护岸形式浆砌护岸。同时,依据漓江护岸措施的实地详查资料和相关专家的经验判断,将漓江桂林-阳朔护岸措施进行等级划分,根据需要进行护岸措施修复的迫切程度和修复范围的不同,可划分为3个等级:Ⅰ级为急需进行整体修复,Ⅱ级为需要进行部分修复,Ⅲ级为短期内无需修复。并针对Ⅰ、Ⅱ级中不同坡度、坡宽、岸边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状况、人类活动干扰程度的江段,提出初步的修复方案。
【关键词】:漓江 护岸措施 功能评价 修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V86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引言8-16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9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9-16
- 1.3.1 河岸带定义、结构和功能研究现状9-10
- 1.3.2 河岸带护岸技术研究现状10-13
- 1.3.3 护岸措施评价方法研究现状13-16
- 2.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16-22
- 2.1 研究内容16
- 2.2 研究方法16-20
- 2.2.1 基础调查16-17
- 2.2.2 典型样地调查17
- 2.2.3 评价方法17
- 2.2.4 评价指标获取方法17-18
- 2.2.5 数据处理方法18-20
- 2.3 技术路线20-22
- 3. 研究区概况22-26
- 3.1 研究区自然概况22-23
- 3.1.1 地理位置22-23
- 3.1.2 地质地貌23
- 3.1.3 气候23
- 3.1.4 水文23
- 3.1.5 土壤23
- 3.2 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23-26
- 4. 漓江(桂林-阳朔段)护岸措施调查26-34
- 4.1 护岸措施的数量特征27
- 4.2 护岸措施的长度特征27-29
- 4.3 护岸措施的型式特征29-31
- 4.4 护岸措施的分布特征31-34
- 5. 典型护岸措施护岸效果分析34-44
- 5.1 典型护岸措施的选取34
- 5.2 岸坡稳固效果分析34-37
- 5.2.1 土壤抗剪强度比较分析34-35
- 5.2.2 有效根密度比较分析35-36
- 5.2.3 土壤紧实度比较分析36
- 5.2.4 土壤含水率比较分析36-37
- 5.3 植物恢复效果分析37-40
- 5.3.1 植物多样性分析37-39
- 5.3.2 生物量分析39
- 5.3.3 地表枯落物总量分析39-40
- 5.4 景观效果分析40-44
- 5.4.1 环境协调性分析41
- 5.4.2 观赏性分析41
- 5.4.3 近自然程度分析41-42
- 5.4.4 颜色丰富度分析42
- 5.4.5 公众认可度分析42-44
- 6. 典型护岸措施功能评价44-52
- 6.1 评价方法的确定44
- 6.2 护岸措施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44-45
- 6.2.1 评价体系的确立原则44
- 6.2.2 评价体系的构建44-45
- 6.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45-48
- 6.4 评价指标赋值48-49
- 6.5 评价结果与分析49-52
- 7. 漓江护岸措施修复等级划分及方案52-62
- 7.1 漓江护岸措施修复等级划分52-56
- 7.1.1 漓江护岸措施修复等级划分目的与意义52
- 7.1.2 漓江护岸措施修复等级划分方法52-54
- 7.1.3 漓江护岸措施修复等级划分基本原则54
- 7.1.4 漓江护岸措施修复等级划分结果54-56
- 7.2 漓江护岸措施修复方案56-62
- 7.2.1 漓江I级护岸措施修复方案56-59
- 7.2.2 漓江II级护岸措施修复方案59-62
- 8. 结论与建议62-64
- 8.1 结论62-63
- 8.2 建议63-64
- 参考文献64-68
- 附件68-72
- 个人简介72-74
- 导师简介74-76
- 获得成果目录76-78
- 致谢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М.К.谢苗诺夫 ,夏云翔;俄罗斯萨拉托夫水库石笼护岸工程[J];水利水电快报;2005年11期
2 孙世科;京广线郑州黄河桥墩台防护[J];铁道工程学报;1984年02期
3 胡世忠;混凝土异形块和钢筋石笼护岸防冲应用初探[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0年09期
4 赫晓彦;;哈尔滨市苏家护岸结构型式选定[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2年03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新;双区全面做好防汛准备工作[N];盘锦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思思;漓江护岸措施功能评价与修复方案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64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764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