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石门水库泄洪洞水力特性的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8 04:07

  本文关键词:石门水库泄洪洞水力特性的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水力特性 模型试验 雾化 冲刷 数值模拟


【摘要】:在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泄水建筑物过流能力不足、下游雾化及消能防冲等水力学问题。通常解决问题的手段是进行物理模型试验,或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物理模型试验存在着费时费力、流场信息不连续、流场易受到干扰及缩尺效应等缺点,但模型试验比较直观、结果可信度高。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克服模型试验存在的缩尺及流场干扰等缺点,为工程实践提供较丰富的水流流动信息,但数值模拟可能存在计算误差,数值处理方法的不同可能会导致结果不真实。本文以陕西省汉中市石门水库左岸泄洪洞为研究对象,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有压泄洪洞存在的水力学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通过石门水库左岸泄洪洞闸门全开模型试验结果分析发现,泄洪洞上游转弯段存在负压区;低水位运行时,洞内为明满流交替并存的过渡流态。闸门局开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转弯段压强随着库水位的升高与闸门开度的减小逐渐增大。鼻坎模型试验发现,下游水滴飞溅、雾化及冲刷问题比较严重。(2)针对下游的雾化、冲刷问题,先后进行了现状鼻坎与4种鼻坎修改方案的模型试验研究测试及分析,最终优选出推荐鼻坎体型,即挑射角为6°的鼻坎+单侧贴脚体方案。试验测试发现,推荐鼻坎体型使雾化和冲刷问题均得到明显改善。(3)针对转弯段负压和明满流交替问题,运用FLUENT软件对不同闸门开度和不同库水位条件下的泄洪洞洞内水流流态及相关水力学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模拟计算结果得到了转弯段水流压强以及明流段底板压强、水面线的分布规律。(4)对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试验与数值计算结果整体趋势吻合较好,压强误差基本在0.4m之内,说明数值计算的方法与模型选用合理,可以为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水力特性 模型试验 雾化 冲刷 数值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V135.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1.2 工程概况12-13
  • 1.2.1 枢纽概况12
  • 1.2.2 左岸泄洪洞概况12-13
  • 1.3 泄洪洞运行中存在的问题13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4.1 模型试验研究13-14
  • 1.4.2 数值模拟研究14-16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6-17
  • 1.6 本章小结17-18
  • 第二章 模型试验研究18-46
  • 2.1 试验模型设计18-19
  • 2.2 模型试验研究目的及内容19
  • 2.3 泄洪洞的泄流能力19-20
  • 2.4 泄洪洞压强分布规律20-24
  • 2.5 现状鼻坎体型24-27
  • 2.6 鼻坎体型修改及方案比选27-32
  • 2.7 推荐鼻坎体型方案32-45
  • 2.7.1 明流段水面线分布32-33
  • 2.7.3 下游流态及流速分布33-36
  • 2.7.4 推荐鼻坎冲刷36-38
  • 2.7.5 高尾水流态38-45
  • 2.8 本章小结45-46
  • 第三章 数值模拟研究46-62
  • 3.1 计算流体力学简介46-50
  • 3.1.1 CFD概念、应用及求解问题的步骤46-47
  • 3.1.2 CFD离散化方式47-48
  • 3.1.3 湍流模型的选择48-49
  • 3.1.4 湍流控制方程49-50
  • 3.1.5 VOF方法追踪自由表面50
  • 3.2 FLUENT软件介绍50-51
  • 3.3 研究方法的选择51
  • 3.4 研究内容51-53
  • 3.4.1 泄洪洞计算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51-52
  • 3.4.2 边界条件的设定52-53
  • 3.5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53-60
  • 3.5.1 平面弯段压强分析53-56
  • 3.5.2 明流段水面线分析56-58
  • 3.5.3 明流段底板压强58-60
  • 3.6 本章小结60-62
  • 第四章 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62-67
  • 4.1 压强特性结果对比62-64
  • 4.2 洞身的空化特性64-66
  • 4.3 明流段水力特性对比66
  • 4.4 本章小结66-67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7-68
  • 5.1 结论67
  • 5.2 研究展望67-68
  • 参考文献68-70
  • 致谢70-71
  • 作者简介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露泉,张书军,李月潭;序贯套表设计在模型试验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工业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2 叶恒健,叶素娟;有关音质模型试验的讨论[J];声学技术;1984年02期

3 卢祥兴;;钱塘江河口盐水入侵的模型试验[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91年04期

4 钱立平;马建林;;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原理与若干问题分析[J];路基工程;2007年03期

5 乔树梁;贺辉华;;港工波浪模型试验数据处理[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89年02期

6 J.O.Steenson-Bach,张亭健;在粘土和沙土中负压桶的最新模型试验[J];海岸工程;1998年03期

7 陈诚;贾宁一;蔡守允;;模型试验测量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8 李冬成;;岩土模型试验相似设计[J];湖南交通科技;2011年02期

9 袁忆丰,徐国柱;超声波对土下异物探测的模型试验[J];声学技术;1988年01期

10 朱林楠,李东庆,郭兴民;无外荷载作用下冻土模型试验的相似分析[J];冰川冻土;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鸿泰;;论岩石工程问题的相似材料模型试验[A];第一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2 侯瑜京;陈祖煜;;简述土工离心机中模拟爆炸和冲击荷载试验[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物理模拟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朱永全;;多功能平面应变模型试验装置[A];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河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4 陈卫兵;郑颖人;雷文杰;;沉埋桩加固滑坡体模型试验的三维有限元模拟[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邓安福;曾祥勇;;某大型水压机基础模型试验有限元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6 刘金元;刘纯洁;刘国彬;;离心机模型试验在挡土墙结构研究中的应用概况[A];第六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1998年

7 王三德;杨德森;;相似理论在水下复杂结构体的模型试验中的应用[A];中国声学学会2003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3]论文集[C];2003年

8 李昀;张子新;;相似模型试验中土质相似材料的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宋雅坤;郑颖人;雷文杰;;沉埋式抗滑桩机制模型试验数值分析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翔;何天祺;;三峡电站主厂房夏季分层空调模型试验及其初步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丕建;黄河口物理模型基地建设初战告捷[N];黄河报;2007年

2 原小利;黄委切实加快黄河河口模型试验基地建设步伐[N];黄河报;2006年

3 黄委总工程师办公室;实施科学验证 推进科技治黄[N];中国水利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范颖华 通讯员 李之政;国家体育馆“模型试验”成功[N];华夏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卢金树;油船水下破舱油品泄漏动力学机理及特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2 柳飞;模型试验中地基材料粒径与基础尺寸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安建永;浅埋隧道开挖与既有建筑基础荷载相互影响的模型试验和理论计算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巨昆仑;长期干旱背景下降雨型松散堆积体滑坡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吴建清;置筋式挡土墙承载特性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王俊;降雨条件下水箱模型试验及边坡渗透特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4年

4 刘玉博;尾矿库溃体演进规律模型试验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5 杨清海;隧道火灾模型试验相似律及应用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6 吴骁;动力定位浮托安装的数值模拟、模型试验与实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7 格桑多吉;大型地下水库模型试验监测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8 张强;Y形桩竖向承载特性的透明土模型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9 姜攀;石门水库泄洪洞水力特性的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10 仵志扬;模型试验中材料特性差异导致的误差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73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873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0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