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城市河道洲滩对河道水流特性及溶解氧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09:41

  本文关键词:城市河道洲滩对河道水流特性及溶解氧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河道治理 江心洲 边滩 水流特性 溶解氧


【摘要】: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是这个城市的印记,彰显这座城市的灵性。我国城市河道治理已经从“工程治河”向“生态治河”转变,新方向即生态河道建设。本文对城市河道洲滩对河道水流特性及溶解氧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构建了室内矩形玻璃水槽物理模型试验系统,探究了在不同流量不同坡度下,无洲滩河道运行、江心洲河道运行、江心洲及边滩河道运行模式时,城市河道人工洲滩修建对河道水流紊动特性及沿程断面溶解氧含量分布特征。 试验结果表明:水位方面,三种模式下水位分布变化明显,其走势极其相似,主流表现为随流量的增加逐渐增加,沿程断面水位呈阶梯状减小。江心洲洲前最小水位出现在11断面,洲尾水位最小值则一般出现在20断面,左右汊河道水位几乎相等,,且呈对称特征分布;水深方面,在江心洲河道中水深值分布一般以江心洲为中心,呈漏斗状分布。边滩在河道中对称布置,在距原点200cm~300cm和400cm~500cm断面水深变化相同,在其范围内水深值较其他断面为小;流速方面,河道主流流速典型波浪线型起伏变化,沿程断面流速值均减小分布。流速最大值出现在左右汊道中,上、下边滩的流域范围内流速值变化趋势一致,在河道中出现两条“中间大,两边小”的典型流速值的区域面积带,此面积带流速值较周围断面流速值为大,并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溶解氧方面,江心洲河道运行时,河道沿程断面溶解氧含量分布不均匀,江心洲在河道中能够起到塑造河床约束水流作用,在距原点270cm~330cm和370cm~400cm断面范围内出现溶解氧含量较小的平缓区域面积带,后者往往是河道溶解氧含量的最小值,河道加入边滩后作用效果不明显,与前者相差不大。
【关键词】:河道治理 江心洲 边滩 水流特性 溶解氧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V8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目录9-12
  • 第1章 绪论12-22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研究意义13
  • 1.3 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国内外研究现状13-18
  • 1.3.1 城市河道治理国内研究现状13-16
  • 1.3.2 城市河道治理国外研究现状16-18
  • 1.4 城市河道治理阶段性发展18-19
  • 1.5 城市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19-20
  • 1.6 城市河道治理发展方向20
  • 1.7 本文创新点及研究技术路线图20-22
  • 1.7.1 本文创新点20-21
  • 1.7.2 研究技术路线图21-22
  • 第2章 模型试验简介22-30
  • 2.1 河工模型试验22-23
  • 2.1.1 河工模型试验原理22-23
  • 2.1.2 玻璃水槽23
  • 2.2 试验装置与测量仪器23-30
  • 2.2.1 试验模型简介23-25
  • 2.2.2 试验测量仪器25-28
  • 2.2.3 试验内容28-30
  • 第3章 城市河道中洲滩对水力特性的影响研究30-59
  • 3.1 无洲滩河道与只含江心洲河道沿程断面水力特性分析31-40
  • 3.1.1 同一坡度下河道沿程断面水力特性分析31-35
  • 3.1.1.1 水位沿程断面分析31-32
  • 3.1.1.2 水深沿程断面分析32-34
  • 3.1.1.3 流速沿程断面分析34-35
  • 3.1.2 同一流量下河道沿程断面水力特性分析35-40
  • 3.1.2.1 水位沿程断面分析35-37
  • 3.1.2.2 水深沿程断面分析37-38
  • 3.1.2.3 流速沿程断面分析38-40
  • 3.2 无洲滩河道与含江心洲及边滩河道沿程断面水力特性分析40-48
  • 3.2.1 同一坡度下河道沿程断面水力特性分析40-44
  • 3.2.1.1 水位沿程断面分析40-41
  • 3.2.1.2 水深沿程断面分析41-42
  • 3.2.1.3 流速沿程断面分析42-44
  • 3.2.2 同一流量下河道沿程断面水力特性分析44-48
  • 3.2.2.1 水位沿程断面分析44-45
  • 3.2.2.2 水深沿程断面分析45-47
  • 3.2.2.3 流速沿程断面分析47-48
  • 3.3 只含江心洲河道与含江心洲及边滩河道沿程断面水力特性分析48-57
  • 3.3.1 同一坡度下河道沿程断面水力特性分析48-53
  • 3.3.1.1 水位沿程断面分析48-50
  • 3.3.1.2 水深沿程断面分析50-52
  • 3.3.1.3 流速沿程断面分析52-53
  • 3.3.2 同一流量下河道沿程断面水力特性分析53-57
  • 3.3.2.1 水位沿程断面分析53-54
  • 3.3.2.2 水深沿程断面分析54-56
  • 3.3.2.3 流速沿程断面分析56-57
  • 3.4 本章小结57-59
  • 第4章 城市河道洲滩对溶解氧的分布影响研究59-71
  • 4.1 无洲滩河道与只含江心洲河道沿程断面溶解氧分析59-63
  • 4.1.1 同一坡度下河道溶解氧含量沿程分布分析59-61
  • 4.1.2 同一流量下河道溶解氧含量沿程分布分析61-63
  • 4.2 无洲滩河道与含江心洲及边滩河道沿程断面溶解氧分析63-66
  • 4.2.1 同一坡度下河道溶解氧含量沿程分布分析63-64
  • 4.2.2 同一流量下河道溶解氧含量沿程分布分析64-66
  • 4.3 含江心洲河道与含江心洲及边滩河道沿程断面溶解氧分析66-69
  • 4.3.1 同一坡度下河道溶解氧含量沿程分布分析66-68
  • 4.3.2 同一流量下河道溶解氧含量沿程分布分析68-69
  • 4.4 本章小结69-71
  • 结语71-73
  • 展望73-74
  • 致谢74-75
  • 参考文献75-78
  • 作者简介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78-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雪;徐海波;马继侠;马陈;;生态型河道建设概述[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年07期

2 广晓平;马昌喜;马国纲;张雪;;黄河兰州段亲河道建设方案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年05期

3 何卫华;祝青霞;陈兆华;赵勇;王勇;;荣勋挡墙在不同地基河道建设中的应用[J];新型建筑材料;2007年11期

4 刘先伟;;对生态型河道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3期

5 孙建锁;汪志明;沈建军;;慈溪市农村河道生态化治理思路与工程实践[J];浙江水利科技;2008年02期

6 胡方;杨利;赵静;;论生态型河道的建设与发展[J];山东水利;2008年06期

7 张令梅;;生态坡岸在城镇河道建设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年11期

8 李苏沂;;加强河道建设项目管理 切实保障防洪工程安全[J];治淮;2009年03期

9 李朝阳;;测绘在河道生态化治理条件下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年05期

10 晏永耀;;关于河道建设标准化管理的探讨[J];陕西水利;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碎高;;城市化进程对河道建设标准的影响[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水旱灾害风险管理[C];2005年

2 方拥军;葛建新;;关于修复河道生态功能的几点思考[A];地方水利技术的应用与实践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4年

3 宫崇楠;张金丽;胡广连;;自然生态型河道建设——河道综合整治的新理念[A];山东水利学会第十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4 许峰;赵微人;吴汉明;戴建龙;;浅论集防洪、生态、景观于一体的综合型河道建设[A];地方水利技术的应用与实践(第3辑)[C];2005年

5 ;疏通双向流动的河流——上海河道建设有限公司建“家”纪实[A];改革开放三十年人物成就大典[C];2008年

6 夏永成;陈秀良;吴文华;王志平;;滨海淤泥固化技术在围区开发河道建设中应用的初步研究[A];中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专刊[C];2010年

7 沈承秀;;河道生态修复及几个问题的初探[A];中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专刊[C];2010年

8 卫明;王为人;刘晓涛;魏梓兴;;自然生态型河道建设的理念及其应用[A];2003年全国城市水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谢允群;张玉宾;赵良文;;新时期薛城区建设中小型城市河道的探讨[A];山东水利科技论坛2007[C];2007年

10 白红亮;朱俊;任志斌;;河道和堤防生态化治理策略及恢复措施研究[A];2014年9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伊晓明;南河道又盖“垃圾被”[N];兰州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闫慧;河道绿化生态优先 植物配置着眼功能[N];中国花卉报;2009年

3 ;营造生态型河道景观[N];上海科技报;2003年

4 张勇(江苏省常州市水利局);河道建设要理顺体制[N];中国水利报;2006年

5 孙锋 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韩国首尔的清溪川:昨天的“龙须沟”今天的景观河道[N];中国水利报;2007年

6 记者  王国锋 通讯员  谢根能;我省万里清水河道建设逾万公里[N];浙江日报;2007年

7 邵柳斌;清千里河道 还水乡风貌[N];中国水利报;2004年

8 ;全面实施城西河道综保工程 努力打造“四宜”品质杭州示范区[N];杭州日报;2009年

9 章译 编译;让河道重生让亲水更精彩[N];中国花卉报;2010年

10 记者 傅一览;市人大常委会昨开展市区河道建设整治工作调查[N];杭州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枫;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2 王嵩;河道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问题的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05年

3 崔文健;乡镇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D];南昌大学;2014年

4 陈志芸;城镇河道生态景观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

5 李文文;基于城市形象塑造的河道景观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

6 张醒声;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与管理立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滕华国;河道生态治理技术与案例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8 齐真;河道生态治理方法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9 侯俊;生态型河道构建原理及应用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10 尚伟;牟汶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洪水效应及绩效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873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8873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5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