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源扎那曲莫云段河型判别初步分析
本文关键词:澜沧江源扎那曲莫云段河型判别初步分析
【摘要】:澜沧江源地处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比邻长江南源当曲,人迹罕至。为了进一步认识澜沧江地貌特征、尤其是河流地貌,得出河流地貌演化、河床冲淤演变的一些基础资料,通过实地考察,采集数据与图像,结合现有河型判别方法,对澜沧江西源扎那曲莫云河段的河型进行判别。结果表明:莫云河段河道边界约束较弱、河床稳定性较差,在顺直-弯曲-分汊-游荡的河型分类体系中,各家判别式一致判定莫云河段为游荡河型;在顺直-弯曲-辫状的河型分类体系中,则一致判定为辫状河型;最后结合国内的河流特点和主流分类体系,可以确定莫云河段属于游荡河型。实地考察资料和河型的判别,可为进一步研究澜沧江源的河流地貌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
【关键词】: 澜沧江 江源 河流地貌 河型判别 游荡河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339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9014)
【分类号】:TV147
【正文快照】: 1河型判别方法澜沧江源地处我国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西北,在唐古拉山北麓莫云乡扎纳日根山脉附近,分为西源扎那曲和北源扎阿曲[1]。由于地处偏僻,交通条件极差,关于其河流地貌的研究几乎是空白[2],对于其河型的描述也仅仅是认为在上游段以平浅河谷地貌为主。河型是认识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娇娇;白玉川;徐海珏;;基于河流阻力规律的砂砾质河型分类方法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5年07期
2 余国安;刘乐;李志威;李艳富;黄河清;Gary BRIERLEY;Brendon BLUE;王兆印;潘保柱;;长江黄河源区河流地貌多样性与河谷特征的关系(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3年05期
3 李志威;王兆印;潘保柱;杜俊;Gary BRIERLEY;余国安;Brendon BLUE;;黄河源第一弯冲积河道型态变化的控制因素(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志威;三江源河床演变与湿地退化机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许红丽;大庆萨中开发区曲流河点坝体建筑结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2 王名巍;苏里格气田西区三维区砂体内部构型分析与水平井整体部署[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3 曾祉祥;丹江口库区小流域氮磷输出过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侯卓然;台9地区葡萄花油层油藏分布规律及成藏控制因素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5 朱红英;黄金带油田地层及沉积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6 张斌驰;萨北三东区弱碱三元复合驱储层流动单元及剩余油[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7 杨远达;点坝砂体层内精细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8 宋智聪;泥质侧积层对剩余油分布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炯心;我国游荡河型的地域分布特征[J];泥沙研究;1990年02期
2 韩其为,杨克诚;三峡水库建成后下荆江河型变化趋势的研究[J];泥沙研究;2000年03期
3 史传文;马吉明;田静;;现有冲积河流河型判别式及其功能的研究[J];泥沙研究;2009年04期
4 彭明;郭旭东;史传文;;黄河下游游荡河型与弯曲河型之间的关系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黄浩;何建新;王新忠;杨力行;;基于投影寻踪回归的河型影响因素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0年06期
6 李玉建;侍克斌;尚层;;塔里木河干流河型、河性分析[J];人民黄河;2011年06期
7 姚仕明;黄莉;卢金友;;三峡、丹江口水库运行前后坝下游不同河型稳定性对比分析[J];泥沙研究;2012年03期
8 史传文;宋庆国;王勤香;;黄河下游河型控制方法研究[J];人民黄河;2012年09期
9 方宗岱;;河型分析及其在河道整治上的应用[J];水利学报;1964年01期
10 陆中臣,舒晓明;河型及其转化的判别[J];地理研究;198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其为;杨克诚;;三峡水库建成后下荆江河型变化趋势的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王卫红;田世民;孟志华;赖瑞勋;;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河型变化及成因分析[A];第三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专刊[C];2011年
3 张俊华;张红武;吴腾;李书霞;;黄河下游宽河道河势及河型调整力学机理[A];中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专刊[C];2009年
4 刘晓菲;王平义;刘怀汉;付中敏;;长江中游典型弯曲分汊河型演变趋势研究[A];第二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峰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控制黄河下游河型的可能性分析[N];黄河报;2011年
2 ;加强和完善对总体河型河势控制施工 实现窄河深槽急流态势尽快宣泄积水[N];中国水利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毅;河型转化影响因素及河型判别准则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欣欣;寒区傍河型渗渠取水模拟试验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张杨;黄河下游河流自然发育规律试验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3年
3 尹慧;傍河型饮用水水源区优化监测方案设计[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26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926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