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陨石金相冷却速率测定及母体热历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3 14:49
【摘要】: 本文运用金相微结构研究和金相冷却速率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ICR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场发射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技术,选择岩浆分异成因的新疆铁陨石(ⅢE)、建始铁陨石(ⅢAB)、英德铁陨石(ⅣA)和Hoba(ⅣB)铁陨石,冲击熔融成因的南丹铁陨石(ⅢCD)和Mundrabilla(ⅠAB)铁陨石,东乌珠穆沁和渭源中铁陨石,吉林球粒陨石(H5)和强烈冲击熔融的岩庄陨石(H5)为研究对象,对各陨石中Fe-Ni金属相的微结构与低温相变、镍纹石的分带结构与铁纹石的成核世代、冲击作用与母体的热历史、金相冷却速率方法与各陨石冷却速率及母体半径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和探讨,并建立了不同成因类型陨石母体的热演化模型。 对我国具成因代表性的铁陨石、中铁陨石和球粒陨石的金相冷却速率测定表明:新疆陨石(ⅢE)的冷却速率为30K/Ma,母体半径为31km,建始陨石(ⅢAB)的冷却速率为60K/Ma,母体半径为23km。新疆和建始铁陨石在形成过程中未出现过冷却现象,母体具线性冷却历史,与ⅢE群和ⅢAB群为岩浆分异成因的观点相一致;英德铁陨石(ⅣA)的冷却速率为3400K/Ma,是目前岩浆分异成因铁陨石中冷却最快的陨石,在母体中埋深为3km,这与岩浆分异成因的观点相矛盾,表明ⅣA陨石的母体经历了冲击破碎事件,为非线性冷却历史。冲击熔融成因的南丹铁陨石(ⅢCD)冷却速率为39K/Ma,其冷却速率与岩浆分异成因的ⅢAB群和ⅢE群没有明显的差异,表明就铁纹石的成核作用和维氏台登构造的形成过程而言,二种成因类型的铁陨石母体是相同的。新近降落的东乌珠穆沁中铁陨石冷却速率为0.01~0.1K/Ma,与其它中铁陨石一样小于0.5K/Ma,其母体半径大于210km。球粒陨石中具代表性的吉林陨石(H5)的冷却速率为10K/Ma,母体半径大于52km。经受严重冲击熔融的岩庄陨石中,熔融体的固化速率为0.8~2935℃/s,熔融体的表观直径约为1~35mm。 首次提出了铁陨石中铁纹石成核世代现象的普遍性。对新疆、建始和南丹陨石中镍纹石层纹的微结构和Ni剖面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铁纹石的成核世代是非平衡成核作用叠加冲击作用的产物。建始陨石(ⅢAB)的母体在初始成核作用发生2.5Ma之后,还经历了二次冲击诱导成核作用,时间间隔大约为6Ma,因此,铁纹石的成核密度分布曲线为多峰值曲线。东乌珠穆沁陨石中未发生铁纹石的成核世代现象,中铁陨石冷却过程非常缓慢,铁纹石的成核密度为“泊松”分布。 通过对陨石金属相微结构的研究,区分出了二种不同成因的金相微结构,并探讨了陨石母体的低温相变过程和低温热历史。新疆、南丹和英德等铁陨石中的球化合纹石、珠铁状合纹石、“双层”状合纹石、指状合纹石及回火马氏体等微结构,反映了低温条件下母体的快速冷却或再加热和随后的快速冷却过程,与冲击事件具成因联系,形成过程可用边界扩散作用引起合纹石层纹粗粒化的机制来解释。而东乌珠穆沁陨石的镍纹石层纹具CT+CZ二分带结构,CT带为富Ni四方镍纹石亮边,CZ为具“孤岛-蜂窝”微结构的云状花纹带;吉林陨石中镍纹石颗粒的分带结构为CT1+CZ+CT2(+Ma)。这种分带结构是母体在低温阶段缓慢冷却过程中发生各种相变作用的产物,可用Fe-Ni体系的低温相变反应来解释。 对陨石金属相微结构和冷却速率的冲击效应进行了探讨,冲击作用导致铁纹石中纽曼 带和镍纹石中回火马氏体的形成,冲击再加热作用使铁陨石中合纹石粗粒化,使金相冷却 速率测定结果变小。极强烈的冲击作用导致陨石母体的部分熔融,对岩庄陨石冲击熔融体 中金属-陨硫铁球粒的微形态研究和固化速率测定的基础上,详细地探讨了冲击诱导成因熔 融体的规模、冷凝条件和固化历史。 基于对不同成因陨石的金相微结构和冷却速率的综合对比和研究,探讨了陨石母体的 热演化历史,并建立了热演化模型。球粒陨石质母体(原始小行星)经不同的热演化过程形成 不同的陨石:*)经热变质作用和叠加不同程度的冲击变质作用形成平衡球粒陨石,如吉林 陨石和岩庄陨石;(2)表面局部冲击熔融形成冲击熔融成因铁陨石,如南丹铁陨石;( )$于 太阳和短寿命核素汐兀A加o热发生熔融分异作用,形成具核慢结构的分异小行星,撞击破。 碎后,硅酸盐慢碎块形成无球粒陨石,而金属核碎块为 IllE和 IllAB铁陨石,如新疆和建始 陨石,这种类陨石具线性的冷却历史;(4)当分异小行星经历冲击一破碎一重新组合等演化 阶段之后,这种重新组合的母体具非线性冷却历史,形成IVA、IVB和中铁陨石,如英德、 Hoba铁陨石和东乌珠穆沁中铁陨石。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1998
【分类号】:P185.83
【图文】:

马氏,马氏体形貌,凉城


剖面不对称,左侧Ni富集,达33.33wt%Ni。EPMA。图5.4凉城陨石的马氏体形貌。强烈的冲击作用使陨石Fe一Ni发生固态相转变,形成针状马氏体,Ni含量为1259一13.49wt%。4%Pieral蚀刻,SEM。

镍纹石,分带构造,阶梯状,陨石


纹石层纹发育有丰富的微结构特征。l)镍纹石的分带结构。由镍纹石边和内部定向平行的细长条状、短柱状和透镜状镍纹石集合体组成(图5.7a)。镍纹石边Ni含量为15.16一28.65wt%,而内部细小镍纹石异常富集Ni,高达48.49wt%,内部铁纹石Ni含量为5.33wt%,低于条状镍纹石外部的铁纹石相(6.74~7.53wt%),整个镍纹石条带的Ni剖面分布向内呈阶梯状(图5.7b)。由内侧到核心部位,细长条状镍纹石逐渐变为镍纹石透镜体(图5.8a)。透镜体的长度达25卿,宽度达3卿

陨石金相冷却速率测定及母体热历史研究


9核现映出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高文和;;孙吴陨石雨的建造原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年1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琳燕;东乌旗及GRV020175陨石矿物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对中铁陨石复杂形成历史的暗示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53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753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6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