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网络通信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31 21:02

  本文关键词: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网络通信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科技大学》 2010年

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网络通信机制研究

黄辰  

【摘要】: 无线网络的传输性能受到多种无线网络特征的影响,包括严重的信号同频干扰,有限的网络带宽,终端的移动性高,无线信道的不稳定等等。网络编码自2000年被提出以来,作为一种可以压缩比特信息流的编码机制,被广泛应用到多个领域中以提升无线网络的性能。传统的网络优化机制中主要考虑的是如何避免数据流之间的碰撞干扰,而网络编码的核心思想是节点将来自于多条入度链路的信息流融合为一个单独的编码信息流传输,通过这种方式,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包数量将大为减少,从而可以改善网络容量。网络编码不仅利用数据流的耦合为提升网络容量带来了一种新的思路,还有其它的一些优势,比如节能,提高传输鲁棒性,保障信息安全等。正由于网络编码拥有多个潜在的应用领域,使其得到了来自于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网络编码的思想可其它多种技术和算法相结合,并且正在成为下一代无线网络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本文着眼于解决将网络编码应用于无线网络的四个主要网络层次中所出现的问题。首先,本文研究了如何在网络层上限制编码次数以提高能量的有效性;然后,我们在MAC层上研究了公平调度与网络编码的结合,以保障多用户系统的容量增益;之后,为了加强多中继无线网络的双向数据交换,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分布式协作通信机制;最后,在应用层,我们引入了层次化网络编码,用以在无线网络中构建可靠、灵活的多跳多径切换连接。 本文主要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1)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分发机制CRNC。为了限制传统网络编码中固有的冗余性,受经典的传染病传播模型的启发,我们提出了一种受限网络编码模型。在该模型中,原始编码数据包的最大复制次数是调节编码数据包的传输时延和传输数量的关键参数。文中对网络中存在的“热点”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在能量有限的条件下,作出最优的流量控制策略。CRNC机制可以在资源消耗和网络性能之间达到较好的均衡。 (2)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编码感知的公平调度机制FSNC。传统网络编码专注于网络整体吞吐率的提高,忽视了用户在解码能力和信道状态上的差异。如果缺乏适当的调度,网络编码可能会给吞吐率增益带来负面影响。为此,FSNC机制引入了银行信贷模型以平衡用户在统计上的短期公平性。FSNC机制还根据包含有用户知识空间信息的ARQ反馈消息,做出调度决策。仿真实验证实,FSNC机制可以在提供公平的服务时间的同时,提升多用户系统中每个用户的吞吐率。 (3)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分布式协作通信机制NCCC。为了利用无线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我们引入了基于信道参数的物理层网络编码以构建编码系数矩阵,并且设计了分布式中继节点选择算法,以选择出能够最大化即时互信息量之和的合适的中继节点集合。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NCCC机制可以在多信源多信宿的无线网络的双向数据交换过程中提升包括平均网络容量和中断概率在内的网络性能。 (4)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多目标切换机制NCHO。为了改善传统多跳切换中存在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差的问题,引入了层次化网络编码技术。层次化网络编码可以在类似于势能场的无线Mesh网络中,控制编码数据包的传输方向和数量。在NCHO机制中,通过建立移动台到多个网络接入点之间的多跳多径切换连接,可以极大提升了切换的鲁棒性和灵活性。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研究了网络编码应用于无线网络中所出现的问题。论文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加快网络编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前瞻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N929.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8
  • 1.1 引言10-12
  • 1.2 网络编码概述12-16
  • 1.3 网络编码的特点及应用范围16-24
  • 1.4 本文研究的意义与主要创新点24-25
  • 1.5 本文主要工作及论文组织25-28
  • 2 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自组织网络数据分发机制28-48
  • 2.1 引言28-29
  • 2.2 相关研究工作29-30
  • 2.3 网络基本模型30-34
  • 2.4 基于受限编码模型的数据分发机制CRNC34-42
  • 2.5 能量限制下的CRNC机制分析42-44
  • 2.6 仿真分析与实验结果44-47
  • 2.7 本章小结47-48
  • 3 基于网络编码感知的无线MESH网络分组公平调度机制48-69
  • 3.1 引言48
  • 3.2 相关研究工作48-50
  • 3.3 网络模型50-51
  • 3.4 FSNC机制的调度算法51-54
  • 3.5 FSNC机制的编码算法54-61
  • 3.6 FSNC机制的协议分析61-65
  • 3.7 仿真分析与实验结果65-67
  • 3.8 本章小结67-69
  • 4 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网络分布式协作通信机制69-87
  • 4.1 引言69-70
  • 4.2 相关研究工作70-71
  • 4.3 基于网络编码的协作通信机制71-73
  • 4.4 中继节点选择算法73-80
  • 4.5 协议分析80-83
  • 4.6 仿真分析与实验结果83-85
  • 4.7 本章小结85-87
  • 5 基于网络编码的下一代无线网络切换机制87-103
  • 5.1 引言87-88
  • 5.2 相关研究工作88
  • 5.3 多中继协作切换88-93
  • 5.4 基于层次化网络编码的切换机制分析93-99
  • 5.5 仿真分析与实验结果99-102
  • 5.6 本章小结102-103
  • 6 总结与展望103-106
  • 6.1 全文总结103-104
  • 6.2 后续工作展望104-106
  • 致谢106-108
  • 参考文献108-119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119-12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泗涛;吕光宏;;网络编码应用研究[J];微型机与应用;2010年08期

    2 徐奎;戴彬;黄本雄;张波;;基于无线网络编码的信道利用率研究[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0年01期

    3 张波;黄本雄;戴彬;徐奎;朱江;;网络编码在认知无线电中的应用[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0年01期

    4 岩延;张宝贤;马建;;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网络路由协议[J];中兴通讯技术;2009年06期

    5 俞智敏;汪莉君;池凯凯;;无线网络编码技术的探讨[J];移动通信;2010年18期

    6 李宏兴;陈贵海;陈明达;;无线网络中基于网络编码的自适应计时控制[J];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09年01期

    7 徐奎;戴彬;黄本雄;张波;;无线网络编码的块时延控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0年01期

    8 彭木根;王月新;王文博;;无线自组织网络的网络编码技术[J];中兴通讯技术;2007年04期

    9 黄佳荃;张圣;;基于网络编码法的网络信息交换算法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年07期

    10 李伟;樊平毅;;网络编码在无线中继网络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子义;宋昀;;网络编码技术研究[A];武汉(南方九省)电工理论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黄佳庆;李挥;;网络编码理论研究进展[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沈丽丽;侯春萍;杨家琛;;网络编码在无线网络中的信息交换[A];无线传感器网及网络信息处理技术——2006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全国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全国第二届网络编码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全国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全国第二届网络编码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罗会平;覃团发;刘家锋;;基于自适应协作发送协议的中断概率分析[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王伟;岳殿武;;协作中继网中的复数域网络编码[A];2009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挥;林良敏;黄佳庆;陈钦树;;融合网络编码理论的组播交换结构[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李令雄;龙冬阳;;一个非多播网络上网络编码可解性的证明[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邓彬伟;;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互层技术研究[A];第三届全国嵌入式技术和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夷山;[N];电脑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邹本堃;[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3 家恺;[N];科技日报;2007年

    4 记者  刘恒 通讯员  斯菁;[N];人民邮电;2006年

    5 本报记者 闫冰;[N];网络世界;2007年

    6 ;[N];网络世界;2008年

    7 ;[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8 ;[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靳菁;[N];计算机世界;2004年

    10 ;[N];计算机世界;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辰;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网络通信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婧垚;无线网络编码的关键问题与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王政;基于网络编码的高效网络传输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宁;网络编码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5 郝琨;网络编码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李大霖;网络编码若干问题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7 郭钦;网络编码的编码复杂性和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杨林;无线网络下的网络编码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邬钧霆;基于网络编码的流媒体业务高效传输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10 袁远;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传输性能分析和优化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玉;网络编码及其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2 吴馨华;无线通信中的网络编码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周宁;网络编码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吕宣宣;单天线和多天线系统中的网络编码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刘红梅;无线协同中继网络的多址网络编码技术[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6 康延民;无线通信中物理层网络编码技术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严文杰;网络编码签名算法[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池凯凯;网络编码原理及其纠错性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9 张云霞;网络编码在协作通信中的应用[D];燕山大学;2011年

    10 车书玲;无线网络编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网络通信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97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797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5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