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PKI的P2P网络通信安全模型的研究(pdf61页)

发布时间:2016-08-08 22:23

  本文关键词:基于PKI的P2P网络通信安全模型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基于PKI的P2P网络通信安全模型的研究(pdf61页)

基于PKI的P2P网络通信安全模型的研究

基于PKI的P2P网络通信安全模型的研究(pdf61页)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P2P网络拓扑结构以及PKI体系2.1P2P概述近年来,P2Pn棚已经成为热门话题之一,P2P中的“Peer"一词在英语里有“对等者"和“伙伴”的意思,所以,从字面上,P2P网络可以理解为对等网络。在国内,大多数人都将P2P翻译成“点对点"或者“端对端",,学术界则统一称为对等计算。从计算模式上来看,P2P打破了传统的Client/Server模式,在P2P网络中的每个节点的地位都是对等的。每个节点既充当服务器,为其他节点提供服务,同时也是客户端,享受其他节点提供的服务。客观地说,P2P这种计算模式并不能算是一种新技术,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网络产生以来这种计算模式就已经存在了,只不过当时的硬件条件、传播速度和网络带宽阻碍了这种计算模式的发展。90年代末,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带宽以及计算机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的提升,P2P技术又重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并且带来了一场网络技术的革新。目前,许多基于P2P技术的应用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2.2P2P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指分布式系统中各个计算单元之间的物理或逻辑的互联关系,节点之间的拓扑结构一直是确定系统类型的重要依据n’2瑚’。目前,在互联网中应用的P2P系统大多采用集中式、层次式等拓扑结构。其实,因特网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非集中式的网络,但是以往所开发的一些网络应用系统都是完全集中式的系统,许多we...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安全模型的通信体系设计4.1密钥管理在本模型中,密钥的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CP密钥体系自身签名私钥自身加密私钥CA签名公钥SP签名公钥CASH密公钥SP)ⅡH密公钥投诉公钥投诉私钥密钥更新SP密钥体系CA签名公钥CA签名私钥CA加密私钥CA加密公钥SP签名公钥SP签名私钥SP加密私钥spjJu密公钥图4.1密钥体系结构图CA密钥体系CA签名公钥CA签名私钥CA}Jfl密私钥CA加密公钥sP签名公钥SP加密公钥在网络中,所有的CA节点共享一对CA)J[I密密钥和签名密钥,所有的SP节点共享一对SP)JH密密钥和签名密钥。每个CP节点都存储着自身的签名私钥,加密私钥,CA签名公钥,CA)J日密公钥,SP签名公钥和sP)JH密公钥,以及投诉的公钥和私钥。每个CA节点存储着自身的签名公钥和私钥,加密公钥和私钥,CA签名公钥和密钥,CA)bH密公钥和密钥,SP签名公钥和sen密公钥。每个SP节点存储着自身的签名公钥和私钥,加密公钥和私钥,CA签名公钥和密钥,CA)JH密公钥和密钥,SP签名公钥和密钥,以及SP)bH密公钥和密钥。...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2.2证书的更新在很多情况下,数字证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证书所列的公钥以及与之对应的私钥是具有一定的有效期的,或者证书中其它属性的值发生了改变,或者颁发节点对该数字证书进行签名用的私钥发生了改变等都必须对数字证书进行更新。(1)身份证书更新:网络中的身份证书必须满足Tn删一T。。硼qrexpir,只有满足该不等式的证书才是有效的,反之,则认为是过期证书。如果节点P提供的证书是过期的,那么其它节点将不为其提供服务。证书一旦过期,节点P必须更新证书,首先产生一对新的非对称加密密钥,然后发送证书更新请求Certupdate发送给CA,CA节点收到请求后,产生证书,并将证书发送给请求节点P。如果是因为证书中其它属性的值发生了变化,也同样需要更新身份证书。(2)投诉证书更新:网络中的投诉证书都有一个有效期,所以当节点的投诉证书过期或者节点的投诉密钥更新后,需要向任意一个SP节点发送证书更新请求,请求中包含新的投诉公钥,SP节点收到请求后,产生证书,并将证书发送给请求节点。在模型中,SP节点和CA节点的密钥也是需要定期更新的,所以当SP和CA的密钥更新后,SP和CA需要重新对证书签名,并且,在一个证书更新周期内用户老的数字证书和新的数字证书都可以使用,防止部分用户没来得及更新数字...

上一篇: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核心能力字典 下一篇:中国电信营销能力支撑元素框架设计

通讯行业专辑

通讯行业热门


  本文关键词:基于PKI的P2P网络通信安全模型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89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889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7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