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想做,总有一扇门为你打开——我的科研成长之路
本文选题:复旦大学物理系 切入点:大学物理 出处:《物理》2017年03期
【摘要】:正1993年5月的一天,偶然的机会,我在贵州大学物理系办公室看到一封复旦大学物理系的信函,征得领导的同意我打开了信封,教育部委托复旦大学举办第3期高校骨干教师进修班的信息跃入眼前,我完全符合信函上所招学员的条件,于是迫不及待地向系领导提出申请,很快获准同意。大学毕业15年后,我怀着重新走进课堂的喜悦,兴致勃勃地跨入复旦大学的校门。这一年我40岁,
[Abstract]:Just one day in May 1993, by chance, I saw a letter from the Physics Department of Fudan University in the office of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s of Guizhou University. I opened the envelope with the permission of the leade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mmissioned Fudan University to hold the third advanced course for key university teachers. I fully met the conditions for recruiting students in the letter, so I couldn't wait to apply to the head of the department. Soon approved. Fifteen years after graduating from college, I entered Fudan University with the joy of re-entering the classroom. I was 40 years old.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物理学院;
【分类号】:O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施郁;戴越;;杨振宁先生与复旦大学物理系教师的座谈[J];物理;2011年08期
2 ;复旦大学物理系简介[J];现代物理知识;1991年06期
3 胡振宗;;徐培苍副研究员简介[J];西北地质;1991年04期
4 ;复旦大学物理系金晓峰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5 ;芯能级联合谱仪[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2期
6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马俊如简介[A];第三届中国教育家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专家资讯[A];2006中国管理学家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记者 姜澎;院士也当“宿舍辅导员”[N];文汇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曹继军邋通讯员 雷磊;复旦物理系教授人人上讲台[N];光明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彭德倩 通讯员 周扬清;科研,是非常“年轻”的事[N];解放日报;2013年
4 晏扬;“博导不必教授当”的积极意义[N];光明日报;2004年
5 记者 吴苡婷 通讯员 李登峰;开启高校院系人才发展的一扇天窗[N];上海科技报;2008年
6 姜澎;高中生缘何不愿学物理[N];文汇报;2004年
7 中科院院士 杨福家;直面中国高校的八个“不同”(下)[N];光明日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姜澎;教授天职在讲台 授课还须讲质量[N];文汇报;2002年
,本文编号:1662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662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