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下纯氢及过渡金属氢化物的理论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122.3;O613.2;O511.3
【图文】:
第一章 绪论相对低的温度下。静态测量的实验范围如图 1.2 中的虚线所示。到目前为止,动态冲击波压缩2可以达到类似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以及更极端的条件。其中,这些条件是不完全重叠的,但是这类实验在极端条件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远大于上述所说的 1%的所需精度。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近的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固态氢一般会经历从分子相到原子相的相变。一般来说,可以把 IM 转变看作是从分子相到原子相的变化,也可以简单地看作是直接发生在分子相阶段的变化。这两种说法都是可信的,现在还不能确定到底是哪种变化。图 1.3 给出了最近研究总结的氢的相图9。从图中可以看到,氢从低密度的分子晶体转变为高密度的原子晶体。此外,随着温度的升高,氢会先熔化,然后转变成等离子体状态。
变分蒙特卡罗算法的流程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超;韩一丁;;金属氢在武器装备中的应用前景[J];国防科技工业;2017年04期
2 刘智昊;;金属氢的相关技术及发展前景[J];中华少年;2017年06期
3 漫游者;;新的“超级炸弹”会出现吗?[J];当代学生;2017年05期
4 ;全球首个金属氢样本消失[J];科学24小时;2017年04期
5 王世杰团队;;“金属氢”理论向现实的华丽转变[J];大众科学;2017年02期
6 蒙哥;;氢气的终极变身任务[J];科学大众(中学生);2017年05期
7 王积方;金属氢研究的新动向[J];物理;1997年01期
8 周茂堂;金属氢研究进展[J];材料研究学报;1994年04期
9 王积方;金属氢研究的进展[J];物理;1992年12期
10 陈继镛;陈志学;;金属氢——高能量密度材料[J];材料导报;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姬广富;;压强致富氢化合物AlH_3超导转变温度的研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14年版)[C];2014年
2 全贞兰;张昕;侯万国;;原位生长法制备铜锌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薄膜[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萧海川;我国科学家提出制备常温超导“金属氢”新方法[N];中国能源报;2019年
2 辛雨;我国科学家提出制备常温金属氢新方案[N];中国科学报;2019年
3 新材料;2018年最值得期待的新材料(上)[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8年
4 实习记者 杨京宁;嗨!金属氢,你真的来过吗?[N];北京科技报;2017年
5 记者 刘霞;世界上唯一一块金属氢消失了[N];科技日报;2017年
6 韩硕;这个春节,美国有“金属氢”,中国有“N2爆弹”[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7年
7 记者 姜靖;院士质疑哈佛大学的“金属氢”[N];科技日报;2017年
8 记者 李大庆;中国科研团队质疑哈佛大学发现金属氢的研究[N];科技日报;2017年
9 陈斌;金属氢及其军事应用[N];科技日报;2001年
10 尤比迦;正在研制的第四代核武器[N];北京科技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肖学会;高压下纯氢及过渡金属氢化物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闫岩;几种典型材料的超导电性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侯朴赓;高压下几种典型富氢化合物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汪慧娟;锇吡啶盐和锇萘的反应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张昕;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薄膜的制备及其对铜表面的缓蚀性能[D];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76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776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