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基于机器学习的医学图像非线性配准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2 09:53
【摘要】:医学图像非线性配准技术可准确的建立图像间解剖结构的一致性,是实现医学图像精准分析的基础与前提。非线性配准在病种分析、纵向跟踪研究、疾病诊断、治疗方案优化等临床任务中都具有重要作用。非线性配准的主要任务是求解图像间基于形变模型的空间变换关系,通过形变场将两个图像空间中具有相同形态结构的位置对应起来。因此,非线性配准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优化问题。随着现代医学图像数据维度和规模的增大,图像数据呈现出更高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传统非线性配准算法在配准精度、鲁棒性和适用性上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结合实际临床需求,为了更好的解决多模态、纵向多时间点、大形变医学图像非线性配准问题,本文将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非线性配准,提出了多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医学图像非线性形变配准算法。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多模态图像非线性配准算法,用以解决前列腺癌放射治疗中盆腔CT与MRI图像的非线性配准问题。针对CT与MRI图像外观灰度差异大,盆腔器官结构局部形变显著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双向图像合成的多模态非线性图像配准算法,实现了盆腔CT与MRI图像的精确配准,为前列腺癌精准放疗的临床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具体包括:在传统随机森林学习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结构化随机森林和多目标随机森林回归方法,建立了MRI→CT、CT→MRI双向图像合成模型,实现了两种模态间的图像灰度预测,解决了CT与MRI配准中图像灰度不一致的问题。在图像合成实现过程中,双向图像合成有效保留了两个模态完整的解剖结构信息,为多模态非线性无偏配准提供了架构设计参考。基于双向图像合成,提出了双核驱动的多模态非线性配准算法。双向图像合成将复杂多模态配准问题简化为单一模态配准问题。为保证多模态图像配准精度,充分使用CT与MRI图像中互补的解剖结构信息,提出了双核形变融合算法,通过CT核与MRI核配准结果的迭代融合,可以有效估计盆腔器官局部形变,提高配准精度。基于双向图像合成,提出了区域自适应多模态非线性配准算法。为了有效利用CT像中显著的骨骼结构信息和MRI图像中显著的软组织结构信息,本文提出了区域自适应配准算法,通过CT模态核实现骨骼区域的局部匹配,通过MRI模态核实现软组织区域的局部匹配。这样,两个模态核共同使用,不同模态显著性结构信息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了整个盆腔结构的局部形变估计精度和最终配准精度。2.提出了基于脑结构发育模型的纵向婴儿脑图像非线性配准算法,为新生儿脑结构发育研究、脑相关疾病的精确分析与诊断奠定基础。新生儿出生后第一年内由于脑结构生长与白质髓鞘形成,不同时间点的图像存在巨大的形态与灰度差异。本文提出了多任务随机森林学习方法,对纵向多时间点婴儿脑结构发育与灰度演化过程进行学习,建立了新生儿出生后2周、3个月、6个月及9个月到第12个月的脑结构发育模型与图像灰度演化模型。通过多任务回归学习,在保证模型预测精度的同时,保护了脑拓扑结构关系。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建立的婴儿脑结构发育与灰度演化模型对不同时间点图像间较大的形态与灰度差异进行了有效的预测与补偿,极大的简化了非线性配准过程,实现了纵向多时间点婴儿脑图像的精确配准。3.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成人脑图像非线性配准算法,为脑结构功能探索研究、多样化成人脑相关疾病的精确分析奠定基础。传统非线性配准算法需要充分的迭代优化,配准精度对参数设置敏感,图像间较大的形态差异会导致算法精度下降。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线索感知的深度回归网络,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建立准确的非线性配准模型,实现从待配准图像到形变场的有效估计。为了提高深度学习模型对非线性配准任务的感知能力,本文提出了数据驱动网络结构,为配准模型的训练提供了有效的辅助参考信息。为了增强深度学习配准模型的精度与泛化能力,本文提出了关键点均衡化训练样本的采样策略,提高了训练样本的完备性,有效避免了训练过程中的过拟合问题。训练好的配准模型在使用过程中可直接实现对形变场的预测,无需参数调节与迭代优化,对于大形变图像的配准也能保证较高的精度。该算法的提出有效的改进了传统配准算法的精度与鲁棒性,增强了配准算法在临床多样化配准任务中的适用性。本文以前列腺癌精准放疗、婴儿脑发育及疾病诊断、成人脑科学研究分析三个医学临床应用为背景,针对不同医学图像特性与医学图像分析的临床需求,提出了多种基于机器学习的非线性形变配准算法。对随机森林、卷积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改进,通过改进的机器学习方法设计非线性配准算法,有效的解决了多模态图像、纵向多时间点图像和大形变图像配准等医学图像配准难题,对医学图像智能化、精准化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图文】:

解剖结构,示例,一致性,图像


对现代医学图像的智能分析提出了涵丰富,包括图像配准、图像分割、图像增强。图像配准是医学图像分析任务的基础。图像t)或不同对象(inter-subject)在不同条件下(不同位置或角度)采集的两幅或多幅图像进行个体的两幅或多幅图像进行匹配融合的过程体差异(线性配准)与局部形变(非线性配准确鲁棒的图像配准是实现智能与精准医疗的(a)脑核磁共振图像(MRI)的解剖结构一致性

基本流程,表示图,灰度值


第 1 章 绪论MI)[43, 44]以及归一化互信息(Normalized Mutual Information, NMI)[45, 46]等。这些相似度测度的具体定义参见表 1-1。其中, 分别表示参考图像与浮动图像,即图像的灰度信息集合。N 表示参考图像空间体素总数。 表示图像的均值, (д)表示图像的方差。 表示图像 对应于图像 的第 k 个灰度区间所覆盖的体素位置的灰度值集合 表示 中包含的体素数量,,且 = щ , 表示图像灰度值区间索引。 ( ) = щ ( ) 表示图像 的联合熵, 是指基于(i, j)联合直方图区间估计的联合概率分布, ( )与 ( )表示边缘概率分布。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P391.41;TP1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丽娟;;关于图像分辨率的教学思考[J];印刷世界;2011年05期

2 丁晓莲;周激流;李晓华;吴朋;;人脸识别率与图像分辨率关系的比较分析[J];计算机工程;2009年11期

3 张秀屏,刘锡国,丛玉良;提高彩电图像分辨率的研讨[J];光学精密工程;1994年02期

4 卫红;为DVD机配哪种彩电[J];家庭科技;2000年07期

5 卜丽静;张铭娟;陈方惠;许峥辉;赵晓宇;;利用地面靶标的超分辨率重建图像分辨率评价[J];测绘科学;2019年12期

6 ;斯波特5卫星商业图像分辨率将达2.5m[J];国际太空;1997年05期

7 宋其华;郭根生;;解析计算机图像分辨率[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11期

8 谷梗;;数字图像分辨率定义与其计量方法——对“数字电影技术术语普及读本”有关条目的商榷意见[J];现代电影技术;2013年07期

9 ;教你详细了解各种分辨率[J];计算机与网络;2011年24期

10 谢美华;王正明;;图像分辨率增强的偏微分方程方法[J];遥感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德强;苏光大;徐天伟;;一种基于幻想脸的人脸图像分辨率提升新技术[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翟广涛;;基于二进小波变换的图像分辨率增强算法[A];200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3 任晓晖;龚勇清;;体全息存储再现图像分辨率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陈乐;强天鹏;章有为;;小径管CR射线检测图像分辨率研究[A];2017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7年

5 赵源萌;邓朝;张馨;张存林;;被动式人体太赫兹安检成像的分辨率增强算法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6 张月婷;仇晓兰;丁赤飚;雷斌;付琨;;高分辨率SAR图像桥梁目标仿真与特性分析[A];第三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地面系统与应用技术分会)优秀论文集[C];2014年

7 张龙;张翔;孟新秀;;基于图像的舰船目标识别技术研究[A];2019年全国公共安全通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9年

8 郑虹;曾坤;郭迪;应佳熙;杨钰;彭玺;陈忠;屈小波;;基于梯度引导的边缘增强多对比度脑部MRI图像超分辨[A];2018第二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8年

9 吴明晓;张晶;;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超声图像斑块识别方法[A];中国医学装备大会暨2019医学装备展览会论文汇编[C];2019年

10 蔡世学;;最新研制的一种小型空载图象雷达成果[A];第十三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霞;迄今最详细人脑图像“出炉”[N];科技日报;2019年

2 记者 刘海英;商用打印机印制出隐形图像[N];科技日报;2016年

3 尹长城 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物理学系教授 分析中心电镜室主任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冷冻电镜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电子显微学会低温电镜专业委员会主任;获诺奖的冷冻电镜是何方“神器”?[N];北京科技报;2017年

4 刘筱霞;陈永常;PHOTOSHOP中图像分辨率的设置[N];中国包装报;2002年

5 WLF;细说分辨率[N];电脑报;2003年

6 记者 曾遗荣邋通讯员 冷承秋 实习生 向哲林;美国一高科技公司将落户武汉[N];湖北日报;2007年

7 金凤;无需眼镜就能看 能听还能“摸”的3D影像来了[N];科技日报;2019年

8 燕兰;先科电子:为品牌DVD正名[N];中国经营报;2000年

9 宋连党;家庭VCD像册大制作[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10 ;第四代超级CCD的实力[N];计算机世界;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文斌;低剂量CT图像伪影消除及细节保护算法研究[D];中北大学;2019年

2 曹晓欢;基于机器学习的医学图像非线性配准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8年

3 樊春玲;数据驱动的图像感知和质量评价方法[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19年

4 卞春江;光学遥感图像有效区域在轨实时检测与压缩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5 牛仁杰;星载ATP图像处理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8年

6 穆楠;夜间场景下显著目标检测方法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年

7 张士杰;超像素级图像组协同关联性分析与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8 王文胜;宽幅光学遥感图像舰船飞机目标检测识别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8年

9 孙琨;图像匹配与场景三维重建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10 霍丽娜;基于视觉感知与注意机制的图像显著目标检测[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一贤;面向交通安全的去雾图像清晰化技术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8年

2 张荻;基于深度学习的SAR图像舰船目标识别方法研究[D];国防科技大学;2017年

3 巩文盼;太赫兹同轴全息再现图像的U-NET及其复合分割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4 谷枫;图像的聚类和检测算法研究[D];国防科技大学;2017年

5 孙海宇;基于回归模型的相似图像编码算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6 欧智潜;基于参考图像合成的快速群体图像编码算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7 郑晓宇;单芯片高清高速图像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8 李召;光电图像实时采集系统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9 秦庆喜;基于深度网络的SAR图像地物分类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10 马菲;高分辨SAR图像车辆目标检测的FPGA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594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594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e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