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机森林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本文关键词: 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评价 随机森林 出处:《水电能源科学》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中指标多、噪声复杂和非线性的特点以及传统方法缺乏可操作性、难以解决稳健性低和过学习等问题,介绍了一种稳健性较高的智能学习方法——随机森林,将其应用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中,并以汉中盆地平坝区为例,对该方法的评价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与SP插值、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评价结果相比,本文方法实用性强、稳健性较高、泛化性能高,在分类预测阶段和交叉验证阶段分类准确率均高达100%;同时可知,在影响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各评价指标中,水资源利用率和人均供水量的影响较为重要。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indexes, complex noise and nonlinear, and the lack of maneuverability of traditional methods, it is difficult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low robustness and overlearning in the assessment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robust intelligent learning method-random forest, which is applied to the evaluation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and takes Pingba area of Hanzhong Basin as an examp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more practical than SP interpol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models. The accuracy of classification is as high as 100 in the stage of classification prediction and cross-valid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influence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ratio and per capita water supply is more important in the evaluation indexes that affect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上海市水文总站;
【基金】:教育部中央高校基金项目(2012-2014)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201068)
【分类号】:TV213.4
【正文快照】: 1引言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过度膨胀和水污染的严重加剧,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明显,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已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1]。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首要问题,是衡量水资源可持续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是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守煜;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理论模型与方法[J];中国工程科学;2001年02期
2 宋松柏,蔡焕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J];农业工程学报;2004年06期
3 卢敏,张展羽;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J];水电能源科学;2005年05期
4 赵铜铁钢;杨大文;蔡喜明;曹勇;;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长江上游枯水期径流预报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2年03期
5 方匡南;吴见彬;朱建平;谢邦昌;;随机森林方法研究综述[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年03期
6 金菊良,丁晶,魏一鸣,付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评价的插值模型[J];自然资源学报;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坤琪;;基于相关鉴别分析和随机森林的人脸识别方法[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谷峰;何俊仕;林秋;李崇;;鞍山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3 黄江疆;;产权理论与南水北调运行管理[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4 刘波;丁贤俊;姚红;;南通市水资源承载力量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0期
5 刘晓璐;赵晓慎;习树峰;徐振国;;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级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6 张占庞;韩熙;;生态灌区基本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7 张正良;刘展鹏;;我国水土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8 李晓春;汪顺生;韩宇平;张建龙;朱伟坤;;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用水水平分析与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9 郑姝卉;王鹏;;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于农田水利工程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5期
10 李振;郑姝卉;王鹏;;城市中水回用工艺及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覃绍一;李建乐;李学通;;四川省涪江流域水资源配置初探[A];全国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及水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专刊[C];2011年
2 贾少春;胡秀珍;;A Method of Predicting theβ-hairpin Motifs in Proteins[A];第四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胜朋;王洪礼;冯剑丰;;基于不连续回归树的最大李雅谱诺夫指数计算方法[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卓飞豹;陈兴伟;;福建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密切值法评价[A];科学规划与用水安全——福建省科协第六届学术年会水利分会论文集[C];2006年
5 金海统;;水权究竟是什么?[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宋蕾;;世界主要国家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法律制度探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蓝楠;;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条例制定的最新动态探微[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群;张和喜;;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艳;刘艳芳;;浅议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A];新世纪土地问题研究[C];2002年
10 谢程利;王金桥;卢汉清;;核森林及其在目标检测中的应用[A];第六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0)、第19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10)、第6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10)、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10)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化龙;基于DNA微阵列数据的癌症分类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陈广洲;多源信息耦合的成矿预测新模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李书艳;单点氨基酸多态性与疾病相关关系的预测及其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姚志明;基于步态触觉信息的身份识别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周莉荔;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市场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6 杜方;复杂网络系统间相似性识别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7 甘良志;核学习算法与集成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王树云;基于Bayes方法和图限制下正规化方法的变量选择问题及其在基因组数据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0年
9 王炜;水资源公允配置理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靳雪;水权银行的建设与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冉冉;集成学习算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玉;我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妍;辽宁省产业用水变化驱动效应分解与时空分异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石国强;基于规则的组合分类器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陈松峰;利用PCA和AdaBoost建立基于贝叶斯的组合分类器[D];郑州大学;2010年
6 王宇;论水权交易和政府对水权交易的调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胡志东;调蓄水库对南水北调河南受水区水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吴晓东;淄博市计划用水指标体系与管理制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银萍;农村饮用水取水模式及其保障措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10 张媛媛;夏都市水资源定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玉仙,黄义星,王丽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2年01期
2 刘微;罗林开;王华珍;;基于随机森林的基金重仓股预测[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1期
3 陈守煜;防洪调度多目标决策理论与模型[J];中国工程科学;2000年02期
4 中国工程院“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项目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J];中国工程科学;2000年08期
5 陈守煜;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理论模型与方法[J];中国工程科学;2001年02期
6 方匡南;朱建平;谢邦昌;;基于随机森林方法的基金收益率方向预测与交易策略研究[J];经济经纬;2010年02期
7 王宇红,黄德先,高东杰,金以慧;基于LS-SVM的非线性预测控制技术[J];控制与决策;2004年04期
8 张学工;关于统计学习理论与支持向量机[J];自动化学报;2000年01期
9 楼文高,刘遂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神经网络方法[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4年02期
10 宋松柏,蔡焕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J];农业工程学报;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正平;靳孟贵;刘延锋;;新疆焉耆盆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评价[J];人民黄河;2007年11期
2 卓飞豹;陈兴伟;;福建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密切值法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1期
3 任军;宋庆玉;王健;;通辽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达娃;;林芝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J];西藏科技;2008年04期
5 陈江;聂振龙;王莹;;北京市地下水资源利用现状评价[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年06期
6 郑晓燕;;沁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J];山西水利;2010年10期
7 徐春迪;郭俊理;宋军林;;宝鸡市水资源问题及其可持续利用[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8 韩卫滨;刘其鑫;史陇俊;韩霜景;;基于模糊识别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年02期
9 邱永扬;;福建省水资源现状及其利用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10 靳美娟;张俊辉;;宝鸡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英文)[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卓飞豹;陈兴伟;;福建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密切值法评价[A];科学规划与用水安全——福建省科协第六届学术年会水利分会论文集[C];2006年
2 方春禧;;浅析水资源承载能力与可持续利用[A];海峡西岸水环境治理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3 张红旗;雷继英;;浅析临夏州水资源可持续利用[A];人水和谐及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梅冰;陈兴伟;;福建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A];福建省参加华东七省(市)水利学会协作组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马静;董楠;;开封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科技创新与现代水利——2007年水利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刘梅冰;陈兴伟;;福建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A];海峡西岸水环境治理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7 武京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与对策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年
8 吴季松;;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A];城乡饮用水水源安全问题与发展汇总[C];2009年
9 李光军;范丽;;清洁生产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10 陈永宁;;广西合浦海草场生态系统及其可持续利用[A];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学术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汕头市副市长 苏耀光;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N];南方日报;2007年
2 通讯员 胡必强邋记者 解悦;中国农村资源如何可持续利用?[N];南京日报;2008年
3 市节水办 刘迎伟;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N];武威日报;2007年
4 本刊记者 高立洪 编译 刘高;乌干达:可持续利用湿地与贫困作斗争[N];中国水利报;2005年
5 赵乐乐 王建永 魏文刚;黄河水资源需求管理浅析[N];黄河报;2007年
6 记者 李晓明 牧心;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7 ;依法保护水资源 实现可持续利用[N];鞍山日报 ;2009年
8 记者 贾君洋 欧阳光;国内外专家献策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N];中国水利报;2007年
9 记者 张海霞;大力推进兴水战略努力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N];长治日报;2011年
10 本刊记者 谢群;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N];中国水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松柏;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2 李林;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度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3 冯宝平;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与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4 夏建国;四川农业水资源评价及优化配置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5 刘肖梅;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6 刘新平;新疆绿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7 邱建军;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1999年
8 文俊;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预警系统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李宏卿;长春城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苗振清;浙江南部外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增文;寿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2 杨力扬;敦煌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3 栗楠;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4 张毅婷;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立法问题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吴玉萍;基于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资产化管理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周宇;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松花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7 费宏亮;陕西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8 陆大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经济问题[D];新疆大学;2004年
9 刘莉君;农村能源项目可持续的产权制度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10 刘英;吉林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对策[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52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452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