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内陆干旱区农业发展的水资源“增长阻力”——黑河中游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2 01:02

  本文选题:水资源 + 内陆干旱区 ; 参考:《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年02期


【摘要】: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内陆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本文在借鉴罗默的"增长阻力"概念模型的基础上,以地处黑河中游的民乐县和临泽县为典型研究区域,利用2000—2010年的农业生产面板数据集,度量了水资源紧缺对内陆干旱区农业生产的制约程度。结果表明,由于水资源要素的限制,民乐县和临泽县的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的增速要比上年降低0.9979个百分点和0.6228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对"增长阻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并从节水设施改造,构建农田水利设施的长效机制,发展特色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社会化管理水平和营造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氛围五个方面,就如何减少水资源要素对农业发展的"增长阻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Abstract]: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has become a key factor restric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inland arid areas. Based on Romer's concept model of "growth resistance", this paper takes Minle County and Linze County, located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Heihe River, as typical research areas and uses the panel data se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rom 2000 to 2010. The restriction degree of water resources shortag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inland arid area is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the total agricultural output value of Minle County and Linze County is 0.9979% and 0.6228% lower than that of the previous year due to the restri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On this basi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rowth resistance" are further analyzed, and from the reconstruction of water-saving facilities,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is construct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is develop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ocialized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build the atmosphere of water-saving society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policy suggestions on how to reduce the "growth resistance" of water resources elements to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0CJY047)
【分类号】:TV21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俊波,王铮,朱建武,吴兵;中国经济增长的“尾效”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9期

2 康绍忠;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与21世纪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8年01期

3 谢书玲;王铮;薛俊波;;中国经济发展中水土资源的“增长尾效”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07期

4 杨杨;吴次芳;罗罡辉;韦仕川;;中国水土资源对经济的“增长阻尼”研究[J];经济地理;2007年04期

5 崔云;;中国经济增长中土地资源的“尾效”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11期

6 谭鑫;赵鑫铖;;能源对中国东中西部经济增长阻力的对比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1期

7 吴普特;赵西宁;;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用水和粮食生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8 任国玉;姜彤;李维京;翟盘茂;罗勇;马柱国;;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情势影响综合分析[J];水科学进展;2008年06期

9 王学渊;韩洪云;;水资源对中国农业的“增长阻力”分析[J];水利经济;2008年03期

10 刘耀彬;王桂新;;城市化进程中的水土资源“增长阻力”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生态经济;2010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东峰,高贤彪,张玉兰,杨果,李国生,常爱华,孟德泉,田金兰;大棚蔬菜膜下滴灌全营养供给技术研究初报[J];山东农业科学;1999年02期

2 王旭清,王法宏,董玉红,任德昌,曹宏鑫;小麦垄作栽培的肥水效应及光能利用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2年04期

3 苏高华;郑新奇;陈方正;;中国经济增长投入因子转复研究——从土地投入到技术投入的转变[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4 赵海超;抗艳红;龚学臣;田再民;乔海明;卢海博;;干旱胁迫对不同品种马铃薯生长指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5 俞建河;丁必然;徐德驰;张雪梅;张黄兵;陈静;;水稻非充分灌溉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6 张秀英;胡志彬;;四川地区干旱条件下覆膜栽培对玉米的增产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7 朱玉;;农业节水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08期

8 袁道梅;;作物水分高效利用的技术和理论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21期

9 武立权;黄义德;肖幼;周虹;;淠史杭灌区水稻水分生产函数与优化灌溉制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姚维传;作物节水研究进展[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前进;;导入空心莲子草DNA增强水稻耐旱性研究初报[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刘耀彬;杨新梅;周瑞辉;;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阻力研究述评[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锦伟;许键;杨改刚;谭学林;;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筛选水稻苗期耐盐抗旱材料[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0—200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4年

4 康绍忠;;农业节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领域发展态势及重大科技问题[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康绍忠;;农业节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领域发展态势及重大科技问题[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永维;梁喜凤;程绍明;姜雄晖;苗香雯;;温室平地漫灌育苗系统灌溉水循环利用水质分析[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分册[C];2005年

7 柯传勇;彭俊杰;骆雪姣;周欢;陈宇眺;熊昊;原保忠;程建平;;不同水分条件对水稻生长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8 王军涛;姜丙洲;;抗旱应急调度分析与讨论——以2009年初黄河下游抗旱调度为例[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9 徐建新;齐青青;张泽中;李彦彬;;论生态灌区建设面临的十大问题和八大关系[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10 王卫光;彭世彰;缴锡云;徐俊增;罗玉峰;;气候变化对作物灌溉需水的影响研究进展及评述[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培英;新疆草坪用野生偃麦草种质资源评价[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玉宝;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素苗;灌溉方式对红富士苹果根系水分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傅晓珊;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均衡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仕玉治;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及实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恒义;中国省际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朱永彬;排放控制目标下我国最优经济增长路径、减排路径与碳排放趋势研究及模拟系统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郑江坤;潮白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对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高卫东;欧美杨不同品系苗木蒸腾耗水特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连英立;张掖盆地地下水对气候变化响应特征与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正鹏;河西绿洲灌区节水种植制度研究与综合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程凤林;膜下滴灌灌溉定额及灌溉次数对辣椒生长及生理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杨新梅;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水土资源“增长尾效”测度与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杨群;沉镍残液处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次仁多吉;拉萨市主要农区土壤墒情监测预警系统服务平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吴佐斌;根区坑穴交替灌溉对山地富士苹果生长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周连城;不同紫云英品种春播萌发期和苗期的抗旱性比较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8 梁锦陶;负压灌溉土壤水分运移特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9 英超;新泰市旱地苹果园渗灌与漫灌补水效果试验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曹国忠;松花江流域西部地区水文特性及变化趋势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铮,郑一萍,冯皓洁,李丽娟;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安全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2年05期

2 徐中民,程国栋;黑河流域中游水资源需求预测[J];冰川冻土;2000年02期

3 周爱国,徐恒力,甘义群,黎志恒;西北地区水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5期

4 薛俊波,王铮,朱建武,吴兵;中国经济增长的“尾效”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9期

5 沈坤荣;李影;;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尾效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6 刘少玉,卢耀如,程旭学,杨振京;黑河中、下游盆地地下水系统与水资源开发的资源环境效应[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4期

7 殷培红;方修琦;马玉玲;田青;;21世纪初中国粮食短缺地区的空间格局和区域差异[J];地理科学;2007年04期

8 卫捷,马柱国;Palmer干旱指数、地表湿润指数与降水距平的比较[J];地理学报;2003年S1期

9 邓慧平,唐来华;沱江流域水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J];地理学报;1998年01期

10 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J];地理研究;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涛;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灌溉节水治理模式及其绩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国威,周聿超;新疆内陆干旱区蒸发的计算和分析[J];水科学进展;1992年03期

2 刘七军;李昭楠;;内陆干旱区农业发展的水资源“增长阻力”——黑河中游实证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年02期

3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余新艳;;内陆干旱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道路水土流失分析及防治[A];首届干旱半干旱区域水土保持生态保护论坛论文选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工程院院士 雷志栋;内陆干旱区农业用水需从粗放走向高效[N];粮油市场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馨民;内陆干旱区主要农作物经济效益实证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07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007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a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