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水资源现状与展望
[Abstract]:Macao has been a region short of fresh water resources since ancient times. At present, 98 percent of the water resources are supplied by the mainland.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many factors, the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supply in Macao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resources in Macao and the supply and demand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various industries and regions,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advanced methods and experiences of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Macao'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put forward. To help Macau reduce its dependence on water resources elsewher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278054) Multi-Year Research Grant(MYRG072(Y1-L2)-FST13-LIC) 澳门大学FST Short Term PD&VF Scheme 2013
【分类号】:TV2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阮国岭;冯厚军;;国内外海水淡化技术的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08年20期
2 李育宏;黄建军;李阳;;我国再生水利用发展现状分析[J];水工业市场;2012年05期
3 翟晓燕;叶琰;;城市雨水利用发展现状与展望[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4 史正涛;刘新有;明庆忠;曾玉超;;论我国城市雨水利用路径的选择[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封志明;刘登伟;;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其水资源承载力[J];自然资源学报;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怀录;荣慧芳;;兰州都市圈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开发利用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2 童玉芬;;北京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再辨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3 尹学英;;亳州市城市雨水综合利用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2期
4 赵楠;;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与承压状态实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8期
5 顾康康;刘景双;陈昕;;辽中地区矿业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动态分析[J];地理学报;2008年05期
6 杨春;杨海娟;;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地下水;2011年05期
7 张俊娥;高季章;;国内外海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J];中国防汛抗旱;2012年01期
8 杨艳昭;张伟科;刘登伟;;内蒙古水土资源平衡及其水资源承载能力[J];干旱区地理;2008年03期
9 王美霞;任志远;王永明;郭斌;;基于GIS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年06期
10 阮国岭;;膜技术进步及其对海水淡化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高霞;;人工增雨缓解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匮乏[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Ⅰ)[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国江;基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仲雯雯;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陈荣;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统的构建理论与方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吴文恒;基于消费水平的中国人口对资源环境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5 胡吉敏;沿海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陈志莉;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及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7 周一卉;旋转正位移式液体压力能传递过程理论与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宇鹏;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战略环境评价导则的构建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滨;黑龙港地区水土资源综合质量评价与耦合协调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10 张约翰;长吉都市区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振东;膜吸收法浓海水烟气脱硫试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吴晓雨;城市降雨径流收集及除磷净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鹿新高;泰城雨水资源化潜力分析与利用模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童晓凡;海水淡化多方案及联合使用的技术经济比较[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杨茂生;反渗透海水淡化集成监控系统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卓然;风能和太阳能联合驱动的小型苦咸水淡化系统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7 陈飞;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理法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吴平生;赛岐镇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9 杨广;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10 高晓飞;减压膜蒸馏过程中的钙镁污染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琳琳;何俊仕;;城市化对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6期
2 王彦梅;;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8期
3 江曙光;;中国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7期
4 程国栋;承载力概念的演变及西北水资源承载力的应用框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5 于晓晶;李梅;陈淑芬;;城市雨水利用模式探讨[J];节能与环保;2008年05期
6 刘延恺;;东京墨田区的雨水利用及其补助金制度[J];北京水利;2005年06期
7 孙宏波;兰驷东;;城市雨洪现状分析与收集利用[J];北京水务;2007年05期
8 李俊奇,车武;德国城市雨水利用技术考察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年01期
9 孙静;;德国汉诺威康斯柏格城区一期工程雨洪利用与生态设计[J];城市环境设计;2007年03期
10 王有民,王守荣;气候异常对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的影响及对策[J];地理学报;2000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华;王岚;王均;孙本国;;基于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年02期
2 罗永平;;江汉平原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J];湖北农机化;2010年02期
3 李培月;吴树宽;;廊坊市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的探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年02期
4 王瑗;盛连喜;李科;孙弘颜;;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5 周泽民;乔建宁;;水资源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年09期
6 杜君兰;韩俊丽;魏斌;;包头市水资源利用状况分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崔东文;;云南文山州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计算分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孙九霞;澳门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及开发[J];思想战线;2002年05期
9 王晓平;澳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范晓军认为,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是保障澳门供水安全的基础[J];中国水利;2005年05期
10 孙小平;;北京市昌平区水资源现状及实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金平;王志石;;1983年-2003年:澳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2 王密;屠玉麟;何谋军;;浅析《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冯维波;;对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生态经济学思考[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李廷栋;;中国矿产资源潜力问题与矿业的可持续发展[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5 查德民;刘登义;陈明林;;关于休宁县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6 黄敬嵩;;福建省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探讨[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7 郝俊卿;吴成基;王雁林;;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洛川黄土地质遗迹为例[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李定邦;金艳;;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家庭资源消费可持续性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5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曾文革;王水连;;破除循环经济制度障碍的法律对策[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10 王坚;;论支撑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战略[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团结湖中学 郑苏艳;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N];中国环境报;2001年
2 记者王新红;加快优势资源转化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N];新疆日报(汉);2009年
3 湖南省石门县人民政府县长 熊大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培育生态经济[N];中国特产报;2004年
4 杨清心;环境保护推动我省可持续发展[N];云南政协报;2004年
5 记者 刘松汉;江苏省政协为可持续发展献计出力[N];人民政协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杨智峰 武霞;依法治矿才能可持续发展[N];中国矿业报;2003年
7 李少豪;江西全力建设生态强省[N];中国旅游报;2005年
8 林雁鸣;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N];中国信息报;2002年
9 ;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地质工作[N];贵州政协报;2003年
10 龚强;地理信息系统与可持续发展[N];中国测绘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桑东莉;可持续发展与中国自然资源特权制度之变革[D];武汉大学;2005年
2 陈茂山;海河流域水环境变迁与水资源承载力的历史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5年
3 陈星;自然资源价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4 许婕;生态危机的社会制度原因与我国的稳态经济模式[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吕玉广;资源产业制度变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6 庞林;成都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7 黎永亮;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能源资源价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李雪艳;喀纳斯旅游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9 彭皓s,
本文编号:22148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214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