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山西省粮食生产发展特征及土地资源限制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31 17:52
【摘要】:基于山西省1949—2012年人口、耕地和粮食产量数据,以人粮关系为核心,构建土地资源限制性模型,从省、市、县三个不同尺度全面分析了山西省粮食发展特征及土地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县级尺度上,2003—2012年粮食盈余地区在增加,不受土地资源承载力限制的县级单元由42.1%增至65%,人口超载的地区减少,其中,超载地区大部分位于山西省晋北地区,晋南地区的土地资源限制度较小,粮食盈余地区所占比例较大,中部地区偏向于人粮平衡。(2)市级尺度上,土地资源承载力以人粮平衡和土地超载为基本特征,2012年与2003年相比全省粮食盈余市级地区增加,土地超载地区减少;(3)全省尺度上,建国初期土地承载力指数整体大于1.13,土地处于超载状态。近十年间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度从27.2下降到11.8,土地资源限制度降低,人粮关系好转。总体来说,2012年的土地资源限制与2003年相比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土地超载的地区减少,人粮关系趋向改善,粮食盈余地区增加。
[Abstract]:Based on the population, cultivated land and grain yield data of Shanxi Province from 1949 to 2012, and taking the human-grain relationship as the core, a restricted model of land resources is constructed from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in developm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land resources 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Shanxi Province were analyzed in three different scale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on the county scale, the grain surplus areas are increasing from 2003 to 2012, the number of county unit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by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land resources increases from 42.1% to 65, and the number of overloaded areas decreases, among which, most of the overloaded areas are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Shanxi Province. In the south of Shanxi Province, land resources are restricted to a small degree, the proportion of grain surplus areas is larger, and the central region tends to balance the population and grain. (2) on the municipal scal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are human grain balance and land overload. Compared with 2003, the grain surplus of the whole province increased in the city level and decreased in the land overload area in 2012. (3) on the scale of the whole provinc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land carrying capacity index was more than 1.13, and the land was overloaded. In recent ten years, the land resource restriction degree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decreased from 27.2 to 11.8, and the land resource restriction degree decreas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grain improved. On the whole, compared with 2003, the land resource restriction in 2012 has been greatly reduced, the land overloading area has decrea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grain has tended to improve, and the grain surplus areas have increased.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农田土壤磁化率与微量金属含量相关性及空间格局研究”(31272258)
【分类号】:F326.11;F30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旺锋,武翠芳,熊永兰;甘肃省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探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S2期

2 程建华;如何利用市场配置土地资源?[J];北京房地产;2004年04期

3 宋敏;宋杰;高明;王静;;浅谈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08期

4 车艳玲;;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相关探讨[J];吉林农业;2013年02期

5 李永昌,蒋蔚然,李世光,钱家骁,任希堂,何同宾,杨延藩;山东省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利用[J];自然资源;1986年02期

6 朱博勤,,张渊智;土地资源单要素计算机解译模式化研究[J];环境遥感;1996年02期

7 杨秀敏,葛京凤;河北省待开发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前景[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7年05期

8 罗微,雍国玮;土地资源系统信息论研究[J];国土经济;1998年02期

9 罗微,雍国玮;土地资源需要实行可控利用[J];国土经济;1998年03期

10 邓砺志,李峻;盘活土地资源的几点思考[J];老区建设;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登槐;;县级土地资源微机管理系统的设计[A];中国土地学会1987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87年

2 霍晓蕾;;关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问题的探讨[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3 骆东奇;余戈;;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学基础[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万川;;关于湖南省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战略的几个问题[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吴新成;;坚持科学发展观 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A];树立科学发展观 促进宝鸡“四市”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商亚坤;李慧勤;;优化利用土地资源 构建和谐“国土”[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7 李双双;;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8 田永和;朱育林;;甘肃省土地资源的变化趋势浅析及其对策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吴开亚;;安徽省土地资源安全水平的定量分析[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贵成;;土地资源永续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海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完善土地管理立法 管好用好土地资源[N];海南日报;2014年

2 王慧峰;专家指出保护长江环境的核心是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N];人民政协报;2004年

3 通讯员 卓剑;土地资源何处寻 为有源头活水来[N];淮安日报;2014年

4 记者 冯星杰;保障用地需求保护土地资源 优化旅游结构提升产业档次[N];广安日报;2010年

5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资产处 雷爱先 博士;从制度上发挥市场化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6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刘爱民;利用国际“虚拟土地资源”满足国内市场需求[N];期货日报;2014年

7 ;大力倡导以树代墓追求人与自然和谐[N];人民政协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黄诚克 刘义;让土地资源“可再生”[N];贵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石晓平;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2 蒲春玲;新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策;新农村建设中土地资源经营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2 赵静;兰州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尾效”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3 胡业翠;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山东省土地资源空间分析及其优化配置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4 邢清枝;关中地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特征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红宇;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土地资源供需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6 陈轩昂;土地资源综合监管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7 姚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中地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马艳;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田原;湖北省江汉平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光成;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215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215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b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