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

发布时间:2018-09-04 11:03
【摘要】:塔里木河流域作为内陆干旱区典型流域,其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制于水资源的脆弱性。为了保证流域经济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实时开展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提高水资源优化调控与科学管理效率,成为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基于流域水资源历史与现状的调查结果,对水资源脆弱性影响因子进行分析、识别,将主要水资源问题归纳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建立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标准,选择数学模型对流域进行综合评价,形成定量反映流域水资源脆弱性的成果,为该流域的各种水资源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Abstract]:As a typical watershed in inland arid region, Tarim River Basin's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restricted by the vulnerabil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iver basin economy and water resources, it is one of the strategic direction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carry out water resources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in real time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water resources optimal regulation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of the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river basins, the factors affecting water resources vulnerability are analyzed and identified, and the main water resources problems are summed up as indicators of water resources vulnerability evaluation.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water resources vulnerability in Tarim River basin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was selected to evaluate the basin synthetically. The results of quantitative reflecting the water resources vulnerability of the basin were formed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was provided for the various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of the basin.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610081) 石河子大学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1ZRKXTD-0302) 石河子大学骨干教师资助基金(3152SJXY010312)
【分类号】:TV21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钟巍,吐尔逊,克依木,舒强,王立国;塔里木盆地东部台特玛湖近25.0ka BP以来气候与环境变化[J];干旱区地理;2005年02期

2 张文;寿绍文;杨金虎;刘建;;近45a来中国西北汛期降水极值的变化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12期

3 李玉芳;郑旭荣;柏俊华;刘洪光;郑州;;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10期

4 谭克龙;王晓峰;高会军;程维明;;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要素变化的遥感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5 黄粤;包安明;王士飞;王永琴;段远彬;;间歇性输水影响下的2001-2011年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变化[J];地理学报;2013年09期

6 李丽君;;应急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影响探讨[J];吉林水利;2010年05期

7 翟盘茂,任福民,张强;中国降水极值变化趋势检测[J];气象学报;1999年02期

8 杨家军;吐尔逊·哈斯木;阿迪力·吐尔干;阿不力提甫·吾甫尔;郝永娟;;近50年来塔里木河流域水域环境现状及其驱动力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3年01期

9 王西琴;张远;;中国七大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阈值[J];自然资源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雍会;农业开发对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影响及对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卫东;杨君健;朱晓东;;河南省不同强度降水变化及对水旱灾害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5期

2 吕学梅;高安春;王新;申培鲁;;1961~2008年临沂降水变化特征的气候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3 冯开禹;张磊;王家录;;水景资源区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以黄果树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4 刘占明;胡宝清;祁晓凡;蒋忠诚;韩清延;闫妍;;基于小波分析的西昌市降水时间序列变化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5 苑文华;郭铌;张立文;张艳红;;山东省不同强度降水日数年际变化及趋势分布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6 姚付龙;;天山北坡东部地区近47a来气温和降水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7 杨旭;高杰;杨青;田广元;陈刚;胡伟;;辽宁人工增雨试验区最大连续降水量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8 杨爱萍;杜筱玲;;江西省降水集中期及其期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9 马明亮;申红艳;张加昆;魏鸿业;王青莉;;区域规划开发对西宁市环境空气影响模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10 闫姗;裴宗平;徐德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靳建辉;李志忠;凌智永;;新疆伊犁河谷晚全新世风沙沉积主元素特征及其气候意义[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2 贾红娟;秦小光;刘嘉麒;;楼兰佛塔剖面10.84kaB.P.以来的环境变迁[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3 邹旭恺;张强;叶殿秀;;长江三峡库区连阴雨的气候特征分析[A];三峡库区强降水诱发地质灾害研究[C];2005年

4 章国材;;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A];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志伟;翟盘茂;;中国北方主要农业区近半个世纪的干旱变化[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6 吴慧;;海南省降水极值变化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大钧;陈列;丁裕国;;近40年来中国降水量、雨日变化趋势及与全球温度变化的关系[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宁亮;钱永甫;;1961-2003年期间年、季和各类降水的趋势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9 钟元;顾骏强;滕卫平;雷媛;;浙江省汛期旱涝趋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10 王文兰;李艳;;中国10米高度风能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传湖;全新世东亚地区气候时空演变及古气候定量重建[D];南京大学;2009年

2 孙宁;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3 李茜;近千年东亚夏季风的演变与中国东部旱涝分布[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4 李巧媛;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青藏高原冰川的变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倪忠云;西藏曲水—桑日地区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屈广义;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及案例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齐悦;大型水库生态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袁飞;考虑植被影响的水文过程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黄小忠;新疆博斯腾湖记录的亚洲中部干旱区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朱玉祥;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对我国夏季降水分布的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庆富;控释肥硫膜对土壤酸碱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体系及作物生长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敬伟;气候变化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电力和铁路运输业的影响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焕娟;湖南极端降水灾害区划及影响评估[D];兰州大学;2010年

4 卞韬;石家庄地区气候变化特征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裴永胜;区级综合医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与实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程智;中国汛期降水及其极端值的统计推断模型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陈欢;重庆气候变化基本特征与极端气候事件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张后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可持续发展性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周晶;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数值模拟及其对土壤湿度异常响应的敏感性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10 王文本;全球变暖背景下强对流天气形成机理[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国栋;承载力概念的演变及西北水资源承载力的应用框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2 吴素芬,韩萍,李燕,薛燕,朱冶超;塔里木河源流水资源变化趋势预测[J];冰川冻土;2003年06期

3 王顺德,李红德,许泽锐,韩萍,王进;塔里木河中游滞洪区的形成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3年06期

4 王顺德,李红德,胡林金,苏宏超,曹晓莉,孙本国,李春梅,毛炜峄,王进;2002年塔里木河流域四条源流区间耗水分析[J];冰川冻土;2004年04期

5 王顺德,张洪,魏琳,毛炜峄,张建岗,王福勇,沈永平,王进;塔里木河流域2003年“四源一干”河川径流及输水运行分析[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6 邓铭江;;塔里木河流域气候与径流变化及生态修复[J];冰川冻土;2006年05期

7 邓铭江;;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及植被恢复遥感监测评价[J];冰川冻土;2007年03期

8 王杰;叶柏生;吴锦奎;何晓波;;基于遥感分析的近20a来人类活动对石羊河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研究[J];冰川冻土;2008年01期

9 王进;刘湘;龚伟华;周四宏;毛炜峄;高前兆;沈永平;王顺德;;2008年塔里木河流域“四源一干”径流运行与河道断流成因分析[J];冰川冻土;2010年03期

10 刘桂林;艾里西尔·库尔班;艾尔肯·艾白不拉;段含明;玉米提·哈力克;阿布都米吉提·阿布利克木;牛婷;;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后植被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J];冰川冻土;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谢丽;绿洲农业开发与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历史嬗变[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2 江涛;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3 封玲;玛纳斯河流域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4 何逢标;塔里木河流域水权配置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孟凡静;基于生态承载力的阿克苏河—塔里木河流域可持续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劲松;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3 桂东伟;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后的生态响应及生态用水保障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德君;刘正平;熊启华;;江汉平原浅层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7年S1期

2 樊运晓,罗云,陈庆寿;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中的量化方法探讨[J];灾害学;2000年02期

3 吴登定,谢振华,林健,杨澍;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J];地质通报;2005年Z1期

4 蒙吉军;张彦儒;周平;;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性评价——以鄂尔多斯市为例[J];中国沙漠;2010年04期

5 沈珍瑶,杨志峰,曹瑜;环境脆弱性研究述评[J];地质科技情报;2003年03期

6 尚二萍;摆万奇;;湿地脆弱性评价研究进展[J];湿地科学;2012年03期

7 王乃举;周涛发;黄翔;;矿业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8 邹君;杨玉蓉;毛德华;田亚平;;湖南省农业生态水资源库脆弱性评价[J];冰川冻土;2010年01期

9 孙庆先;贾新果;;矿区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J];中国煤炭;2011年02期

10 于伯华;吕昌河;;青藏高原高寒区生态脆弱性评价[J];地理研究;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燕雄;刘松涛;周振祥;;河北省海岸系统脆弱性评价[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李鹤;张平宇;;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王红旗;都莎莎;;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研究综述[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4 刘平;;我国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李春艳;邓玉林;王玉宽;郭朝霞;刘武林;;江河源区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生态保护[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年

6 邓永旺;;基于空间自相关的重庆市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分布研究[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赵德君;刘正平;熊启华;;江汉平原浅层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A];湖北省地质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8 郝璐;王静爱;史培军;范一大;;草地畜牧业雪灾脆弱性评价——以内蒙古牧区为例[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9 毛怀新;任小荣;周立辉;李岩;;陇东区域地下水水质分析及脆弱性评价[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10 冯振环;王莉娜;冯领香;;京津冀都市圈脆弱性水平差异的致因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王震 通讯员 李晓虎;国网甘肃电力开展安全风险和脆弱性评价[N];国家电网报;2013年

2 记者 饶爱杰;大河三角洲脆弱性调查及灾害评估技术研究项目正式启动[N];中国海洋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孟宪萌;基于过程模拟的越流区承压含水层脆弱性评价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2 乔青;川滇农牧交错带景观格局与生态脆弱性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3 王治平;高勘探开发油区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4 谢霞;艾比湖区域生态脆弱性评价遥感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5 刘铁冬;四川省杂谷脑河流域景观格局与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6 赵乾坤;山西省水土保持功能分区及生态脆弱性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翔;煤矿应急管理脆弱性评价及策略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2 王许兵;核素U(Ⅵ)对铀尾矿库区地下水环境污染脆弱性评价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3 毛敏;基于脆弱性视角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4 王惠;城市地表饮用水源地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孙妍;辽宁省内辽河流域水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D];辽宁大学;2011年

6 王梅;矿区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土壤、植被特征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7 李东旭;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我国大河三角洲脆弱性评价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8 张慧;基于多利益主体的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D];西北大学;2013年

9 曹丹琦;辽宁省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杨钊;环境脆弱性与社会应对[D];云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218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2218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0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