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农村社区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动员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2 05:34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农田水利建设滑坡,农村社区农田水利供给严重不足、运行困难,对农业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产生了一定影响。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从农村税费改革、水利产权制度、水利产业组织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试图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农村社区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动员机制的研究,以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动员机制是农田水利建设成败的关键为出发点,希冀达到三个目标:第一,探讨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动员机制的演变及其规律,揭示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动员机制有效性的根据;第二,评价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动员机制的绩效,寻找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动员机制效率的新途径和新机制;第三,判明当前农田水利建设陷入困境的根源。为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一、主要研究结果 1、“依存性制度变迁”是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动员机制的演变特征 农田水利建设国家动员机制的强化过程是整个制度结构变迁引起的,是在国家强制性制度变迁—推行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中形成的。农田水利建国家动员机制弱化则是在计划经济体制衰落、家庭承包制兴起、国家偏好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家庭承包制的示范作用、国家动员机制弱化、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外援项目实施等,催生了农田水利建设的社会动员机制。“依存性制度变迁”的结果是,改变了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动员机制的格局,即由国家动员机制的单一格局演化为国家动员机制主导并与社会动员机制共存、互动的格局。 2、农田水利建设国家动员机制的高效率不是必然的 根据公共品理论和国家理论,似乎可以得出,农田水利建设国家动员机制是有效率的。但是,研究表明国家动员机制不总是有效率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动员机制从总体上讲是有效率的;经济体制转型使国家动员机制弱化了,它的效率总体是下降的。当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动员机制并不一定总是低效的。考察改革以来农田水利建设特别是“九五”时期的情况,我们发现,第一,国家在大中型农田水利建设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在劳动替代资本的农田水利建设方式下,国家动员机制的有效性决定于其动员效率。如果在动员劳动力方面有制度化的安排(例如“两工”制度),并且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动员机制仍然可以有较高的效率。 3、农田水利建设社会动员机制尚需培育 农田水利建设社会动员机制发育较晚,尚不成熟,但就成功的实践看,农田水利建设社会动员机制是农村社区农田水利建设的有效机制。但是,农田水利建设社会动员机制的发展却不能令人满意,许多因素如“国家—社会”结构性质、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水权地权制度、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农村精英状况等制约了农村社会组织的发育和发展。 4、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动员机制的决策权配置及趋势 国家动员机制强化的实质是决策权配置给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323.213
【图文】:

水利投资,农业投资,农田水利建设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计划司编.中国农村经济统计大全(1949一1986).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5:388一391图4一1表明了国家的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增长与农业系统中的投资增长是一致的,足见农田水利建设在国家农村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业发展的首要措施在农业的投资结构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实际上在1980年之前,水利投资在农业投资中始终占一半以上,可见,当时中央财政决策对水利工作的重视。但是,仅仅有行政动员方式和经济动员方式是不能完全保证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动员机制有效运行及其效率的。改革开放前,农田水利建设国家动员机制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可园;李晓芬;;试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沿革及其特征[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年07期

2 刘成玉;孙小燕;;产权改革:理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体制的突破口[J];农村经济;2006年11期

3 张应良;官永彬;;市场参与供给乡村社区公共产品的动机与行为分析[J];农村经济;2008年06期

4 陈时禄;邓丽君;;政府支持与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研究——基于农户需求的视角[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5 胡拥军;周戎桢;;乡村精英与农村社区公共产品自主供给——基于“熟人社会”的场域[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温顺生;;整体政府视角下的欠发达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以广西东巴大会战的组织化动员运行为例[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永新;西部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农民自主治理[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陈辞;中国农业水利设施的产权安排与投融资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刘文;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4 柴玲;水资源利用的权力、道德与秩序[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黄红光;灌溉农业发展的制度性推进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6 王鹏;中国大学战略规划的有效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青;乡村政治精英与公共服务供给[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黄春雷;农村社区公共池塘型水资源治理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3 张艾平;1949—1965年河南农田水利评析[D];河南大学;2007年

4 时秀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保险及运行模式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7年

5 周杰;农村水利参与式管理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胡拥军;农村社区公路自主筹资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齐美胜;乡村社会动员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胜辉;人民公社体制下农田水利建设的历史考察[D];贵州财经大学;2012年

9 梁洁;小型水库多元治理的机制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10 朱美君;黑龙江省农田水利建设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653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7653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6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